让“诚信”扎根于我们的心灵——浅谈诚信教育之途径与方法

作者:缪兴旺  时间:2006/12/10 11:58:1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986
  诚信指的是“诚实守信”。它不仅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还是学校开展其它德育活动的基础。试想一下,一个学生连对人诚实、守信都做不到,他会去爱国、爱校?会遵纪守法、“五讲四美”?这是不可想象的。本文试结合学校实际,浅谈学校开展诚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 我们要牢固树立诚信意识  
  诚信意识的形成必将成为推动诚信行为的强大动力。不论是谁,如果能够按所规定的诚信意识去行动时,都会在内心形成一种情绪体验,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义务和责任感。通过我们教师的诚信表率,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吸纳国内外优秀道德准则,认真剖析现实社会中不诚信的反面事例,树立诚信榜样等,反复说明诚信是做人、立业的基本准则。学生的诚信意识越完善,对自己行为的诚信意义就理解得越深刻,也就会自觉地按正确的诚信规则做事。因此,牢固树立诚信意识是我们开展诚信教育的首要步骤。  
  二、教师是诚信的典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必须是诚信的使者,需要处处撒播诚信的种子。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曾讲:“耆而信,可以为师。”教师首先必须是诚信的典范,教师的工作以“育人”为本,而育人之本就是诚信。常说“为人师表”,这不只是赞扬老师,更是给教师的一种责任,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国家优秀人才的责任。教育学生诚信是关系其健康成长的一辈子的大事,更是关系到能否构建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能否促进社会、促进国家稳定和谐发展的大事。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是诚实守信的,应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学生做到自己要先做到。诚信的学生要求有诚信的教师。  
  三、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诚信教育,做到教书育诚 
  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还是在课堂,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面对面交流的主要渠道。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最多,只要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就能结合学生特点,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诚的统一,最终完成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任课老师若能在平时对学生注重优秀道德品质的教育,不但能培养出有“才”的学生,还能促使学生成为有“德”之人。诚信教育比较成功的学校或班级,往往就能做到测试无人监考学生无人作弊。  
  四、 努力创设诚信环境,做到环境育诚  
  人为预设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影响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学生只有身处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才能形成良好的品质。学校是学生最经常、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因此,我们要建设良好的校园道德氛围,优化诚信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诚信教育活动,从而让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以陶冶,诚信品质得到升华。  
  五、 寓诚信于活动中,做到活动寓诚  
  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玩喜欢活动。如果把活动与诚信教育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诚信教育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而开展有意义的诚信教育活动要因时因人而异,如在低年级学生中可以开设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课,组织观看有诚信教育内容的VCD,在文体活动中穿插一些有诚信教育的节目(讲故事、说相声、演小品等),开展评选“最有诚信品质的学生”活动等。在高年级学生中可以开设有关诚信教育的讲座,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辩论赛,成立道德法庭,组织对现实生活诚信状况的调查活动等。  
  其实诚信教育活动的时机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在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用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捕捉教育时机,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就一定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六、 制定诚信规范,以规促诚  
  学生毕竟有其年龄、心理特点,进行一两次诚信教育是不可能有明显效果的,必须要打持久战。所以,一方面教师要有耐心,坚持开展长期的诚信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要促使学生自律,自觉地养成诚信品质。学校应该制定一套完备的规范制度来促成诚信规范的养成。我们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时,可以制定“学生诚信度评估条例”,在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前提下,给学生的诚信度进行量化评估,促使学生养成诚信处事的优良品质。为便于操作,我们还可以制定“学生诚信记录评估表”、“学生自查自律表”。其中“学生诚信记录评估表”用于记录表现好的诚信行为和学生说谎、抄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诚信行为,并据“学生诚信度评估条例”加减分,最后计入学生年度思想品德量化总分中。“学生自查自律表”由纪律委员发给部分不太自觉的同学,用于每天自我评价,并写出与“昨天”对比的进步情况以及“明天”要达到的目标。毫无疑问,这些制度可以促使学生诚信品质的规范化培养,更有利于诚信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也正是诚信教育规范化、制度化的一种表现。  
  无论我们采用何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信念、养成诚信习惯、实现诚信教育目标,都要做到严慈相济。要以真挚而深厚的“爱”为情感的基础,同时严格要求,激发起青少年坚持诚信行为的自觉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