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届全市高三语文复习工作要略

作者:不详  时间:2007/10/22 7:31:0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251
  一、关于高三语文复习轮次的建议。
  (一)复习轮次及时间划分。
  建立周全的轮次安排,因为总共只有180节课,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建议复习分为三个轮次。
  总课时:180节;分3轮。
  第一轮复习:
  时  间:07年10月到08年2月底
  任  务:基础能力过关;
  课  时:100节。
  课时分解:基础40节;阅读40节;作文20节。
  课外穿插:背诵和片段写作。
  第二轮复习:
  时  间:从3月初到5月初
  任  务:综合能力突破
  课  时:60节。
  课时分解:专题重点突破30节(3月初到月末);
  10套定时综合套题30节(4月—5月)课外穿插:背诵和片段写作。
  第三轮复习:
  时  间:5月初到高考
  任  务:调整考前状态
  课  时:24节
  课时分解: 最新信息卷(每年我们单位会为订阅了直击高考的学校提供最新信息卷)、学生查漏梳理(14节)
  思维整理、调节(10节)
  课外穿插:背诵和新颖思维素材积累。
  (二)各轮注意事项。
  1、第一轮复习 
  (1)不能单纯跟风。不能单纯跟上一年高考的风,07年没涉及的考点,仍然要逐点全面复习,不能漏点。
  (2)尽早开始记忆。包括背诵篇目和文学常识,希望从10月份开始,让学生逐一过关。最好把重庆规定的背诵篇目原文和文学常识集中在一份资料上,学生好随时背诵。市教科院编写的《高考零距离•语文》就把重庆规定的背诵篇目原文和文学常识集中在一起,有两个学校暑假开始,就利用《高考零距离•语文》,让学生开始一个个过关了,反映出来的效果很好。大家可以找有《高考零距离•语文》的学校复印,一定要从10份开始从事这项工作。
  (3)课堂容量适中。始终觉得高三的课堂容量过大。尤其是基础知识复习的时候,很多课堂煮的是夹生饭。提倡三清“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这是借用洋思模式的课堂提倡。
  2、第二轮复习 
  (1)大板块过关。抽一半的时间搞重要专题夯实。比如作文、阅读、语言表达客观题,这三个大板块一定要重新夯一遍。
  (2)不能让学生迷惑。套题训练特别重要,选择质量好的试题就意义重大。所训练的套体一定要是质量高、保证没错误的试题。不能单纯去看打几折。有错误的试题会抵消前期的复习成效,甚或迷惑学生的思维,损伤学生的自信心。
  3、第三轮复习。
  (1)个体查漏与扬长并举。也可以叫分层教学。把学生分成很多层次,差生分专题补,优生看优势来强化。
  (2)思维梳理与美感保持并重。
  思维梳理:思维上尽量找一些有哲理高度或有思维深度的小片段给学生看,保持思维的提升;梳理指的是把厚的复习书读薄,把考点理牢。
  美感保持:每天读一点优美的文字片段。
  二、08届语文复习要注意的几个新问题。
  (一)作文表达得练基本功。
  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呢?大家对下面这个作文题目很熟悉吧。
  (重庆)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改
  22.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尽管社会上对高考众说纷纭,但不能否认的是,有许多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亲爱的同学,也许你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都围绕着高考,有许多经历和见闻要记录,有许多感悟和认识要诉说……请以“酸甜苦辣说高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今年的作文拉不开差距,原因何在?
  1、重庆作文反映出的学生问题。
  (1)训练的套路用不上。
  以一篇文章为基准,补充各种类型的关键语句来转圜的训练套路没法用上了。
  (2) 所准备的材料用不上。
  屈原、杜甫、李白、陶渊明用不上了。
  (3) 学生不会思考了。
  2、必须进行表达基本功训练。
  (1)好好练练深刻认识事物的一般思维。
  如何沿着一个观点,展开分论点,一步一步把事物认识深刻的思维方法。结合学会写作文提纲来进行。
  小结:思维训练方法——范畴思考法、关系思考法、归属思考法
  以“幸福”为例:
  A、范畴思考法。放在一定的范畴里去思考。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前缀或后缀来思考。
  情绪型前缀:痛苦的幸福、平淡的幸福、平常的幸福
  个性型前缀:忍让的幸福、宽容的幸福、善良的幸福、坦荡的幸福、英雄的幸福。
  伦理道德型前缀:罪恶的幸福、个人的幸福、民族的幸福、家庭幸福、社会的幸福
  行为型前缀:守望的幸福、坚持的幸福、吃出来的幸福、旅游的幸福、睡觉的幸福、运动的幸福、援助的幸福、读书的幸福、恋爱的幸福、寄生的幸福、偷来的幸福
  程度型前缀:永恒的幸福、一生的幸福、短暂的幸福、冰冷的幸福
  B、关系思考法。思考相互之间的关系。如相反、相似、相近、表里、因果等关系。
  相反:幸福与痛苦的关系。祸福往往相依。
  相似:幸福并不轻松;幸福不等于潇洒
  表里:幸福的面孔是微笑,幸福的骨头是汗水。
  因果:幸福不是手写的;因爱幸福。
  C、归属思考法。就是放在历史背景下思考。
  科技能带来幸福吗?
  金钱能收买幸福吗?
  死亡与幸福
  《陈情表》感动人——情——忠君之情、孝道之情——是幸福的——本质上是奴性与人性。
  (2)好好练练准确表达观点的健康语气。
  没必要动不动就抒情,就文化散文。不能“只有文采之血,缺少思想之骨”。
  (3)好好练练生动描摹事物的叙述才能。
  (二)3种作文新题型需注意。
  范围作文、选题作文和新命题作文。
  1、 范围作文。
  (1)范围作文的陈述形式 
  范围作文的陈述形式:"材料+提示语+要求";
  话题作文的陈述形式:"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
  材料作文的陈述形式:"材料+要求"
  与话题作文相比,此种形式缺少了话题这一构成要素,与材料作文相比,又增加了提示语。缺少话题是对话题作文的改革;然而,范围作文不设话题,却设置了提炼话题的范围;可以说其材料为考生提供了选取话题的范围,是更大的话题。以2006 年全国卷I的作文题为例,关于乌鸦学鹰的寓言故事,既可以从牧羊人的话出发提炼话题,也可以从孩子的话出发提炼话题,还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提炼话题。可写话题的数量增多,相应就为考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和发挥余地。 
  范围作文在缺少话题的同时,却增加了提示语,这是对材料作文的改良。提示语的设置往往能够解释材料、拓展思路、引发思考,这就使得范围作文的开放性和人文关怀特性更为突出。 
  (2)开放与限制有机结合
  范围作文有机地结合了开放与限制,并很好地处理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试题的开放方面,范围作文依然坚持话题作文的"三自原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没有材料作文在立意方面的限制与文体方面的限定。
  从另一个角度看,范围作文没有一个具体的指向性话题,其立意与构思的范围比话题作文更宽泛,然而这并不能代表它更少限制,范围作文既发扬了话题作文的命题理念,即立意范围有所增大、开放度与自由度有所拓展,又巧妙地体现了限制性,即审题难度有所增加。 
  在试题的限制方面,范围作文比话题作文多一些,比材料作文少一些。具体地说,"全面理解材料"要求考生要有切题意识,能够很好地把握材料内涵。与话题作文的高度开放相比,范围作文在一定程度上设置了审题障碍;考生如果审题失误,就很可能出现"溜题"现象。 
  但与材料作文相比,范围作文又有所放开,并没有设置立意上的限制与文体上的限定。
  通过对范围作文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并不是一种崭新的命题形式,其特征也并非焕然一新,而是继承了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某些构成要素与命题理念,并较好地处理了试题的开放性与限制性之间的矛盾。
  例1、2006年全国卷
  一只老鹰从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 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2、21.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07全国卷1m
  zxxk.com
  zxxk.com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zxx
  例3、07年全国2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多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买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4、07湖北语文卷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例5、07宁夏卷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法国化学博士别捏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他偶然看见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捏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选题作文。
  所谓选题作文,是命题作文与自主选题的结合。本质上是命题作文。
  两种形式:
  (1)一个话题统帅下的选题作文。
  例1、07年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ZXXK.COM
  每天,我们都和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在你记忆的深处,或许留有语文学习的难忘印象,或许有过关于语文的诸多感慨。ZXXK.COM
  请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ZXXK.COM
  (1)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ZXXK.COM
  (2)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ZXXK.COM
  要求:(1)不得另拟题目。(2)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3)立意自定。(4)文体自选。ZXXK.(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或套作。卷)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例2、修改后的07年北京高考作文题: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 
  不同人对这两句诗有不同的理解,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请你选择以下某个观点作为作文题目,联系现实扩散开去,写一篇作文。要求体裁不限。字数800以上。
  观点:1、享受美好的春天。2、寂寞让人美丽。3、恬淡也是处世之道。4、无聊与走出门。
  (2)不同话题的选题作文。
  例1、在下面四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60分。
  A.背景:有人认为,一个政府应当对影响人们生活的重大事物起更大的作用,因为用个人之力,是无法修路筑桥改善公立教育之类的。但是,另外也有人认为政府不应该管得太多,否则人民就会过分依赖政府的照顾,于是变得越来越懒。
  任务:根据上面的背景,请以《政府对个人的作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意见是什么,不可以写成诗歌或者话剧。
  B.背景:很多人为了钱而从事他们不喜欢的工作。有的人认为,理想的工作应该是能带来创造力,能带来自我满足,能感到愉快。 
  任务:你认为一个人应该为感到愉快而工作呢,还是应该为了一个能提供高工资但令人痛恨的职位而工作?请以《工作为什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C.背景:当今的年轻人受到的教育大部分不是来自学校。他们的教育来自家长、同伴、老师,甚至是街上的陌生人。他们受的教育,来自他们看的电影,听的歌,看的表演,读的课外书,参加的工作,参加的运动队……学校的教育,虽然也很重要,但不过是他们受到的教育的一小部分而已。 
  任务:你认为你受到的教育基本是来自学校以外的途径吗?为什么?请以《我受教育的途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D.背景:《愚公移山》的故事,认为人们假如对环境感到不满意,就应该去改变环境,让环境符合我们的需要。但是,智叟代表的那一派,显然认为改变一个人的态度,比改变环境重要。假如愚公不认为门前的山挡路,而利用这座山与世隔绝的优点,把自己的家和附近的村民变成世外桃源的话,说不定他就不必世代挖山不止了。 
  任务:你认为改变人类生活的环境以符合人类的要求更重要一点,还是改变人类的态度以符合环境的需要更重要一点?请以《环境与心境》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3、新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最大的局限是提供现成的主题,对主题强制性的限定不利于考生个性的发挥,但是经过近十年改革的命题作文,却呈现了两个特点: 
  特点:(1)命意明确,考生必须按题构思。
  优点:保持了命题作文防止宿构的优点。
  (2)命意中的关键词具有比喻、象征等意义。
  优点:给考生的思维提供了大的开放度。
  例1、07年上海卷
  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70分)
  这里的关键在这个"坎"字。"坎",虽然只有一个字,却隐含着丰富的内涵:一是意味着难度;二是意味着拒绝逃避,知难而进;三是意味着新的高度;四是,也是最为主要的,这种坎,既可以是具体的实体,也可以有象征性,是生活和人生的考验。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命题作文的内涵要害在于其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词语是狭隘的、单义的,则考生想象的空间就可能是单向的、狭小的。
  例2、2007安徽卷
  21.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白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
  (二)不能忽视文言文散文选段。
  古代散文阅读是近年高考试题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大多数学生的弱项。
  因为古代散文的文字和结构因作者和写作内容不同而有较大差别
  区别:
  (1)铺排不同——带来理解全文的难度差异。
  传记有情节,情节线索往往比较明显——使得文词文义能够依赖情节来推断。
  确实,在传记文学中,什么人?什么事?人物之间什么关系?几件事表现某人什么思想品质?语脉清晰,易于把握。
  散文靠义理,义理表观点——思维高度不到会影响文词文义的理解。
  小结:给学生补充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
  推荐书:李泽厚《中国思想史》
  选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东西印发给学生,如“名实观”等东西。
  (2)表意范围不一样。
  传记重点表达人生意义——范围易给学生见识完。
  一般表伦理道德观,如:仁义礼信智等等。
  散文涉诸多方——范围难概全,只能文内寻。
  小结:教会学生把握古文文意的三种基本方法——语法分析法、对照法、古今转换法。
  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1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2,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3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取材于《淮南子•泰族训》) 
  (三)给学生练一练语文探究性题目。
  教育部对语文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将高考命题思路概括为三点:语言运用、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07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中,各编制了一道探究题。下面是小说《林冲见差拨》的探究题:
  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这不是简答题,它要求考生去探索,去论述。试题问林冲身份指的是什么?探究题没有唯一答案,考生可以从配军身份、反映隐忍顺从的性格和心理方面去论述,也可以从教头身份、反映了沉着冷静的性格和心理方面去论述,还有其他种种答案,考生只要从某一方面谈自己阅读体悟的,能够言之成理,就可酌情给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