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复习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佚名 时间:2007/10/26 20:58:2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82
题目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有“咏”字,或……咏怀,(怀古)
常用手法:
古今对比、正反对比、或侧面烘托
常见意象:
台城柳、明月、鹧鸪、烟柳雾堤、山川草木
内容特点:
1、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批判,多借古讽今。3、怀古伤时,憎恨统治者的昏庸,同情劳动人民,感叹国家民族命运。
4、悲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
怀 古 咏 史 诗 歌 举 偶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长安回望秀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蜀 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 叹世 陈草庵
江山如画,茅檐低凹。妻蚕女织儿耕稼。务桑麻, 捕鱼虾,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鉴 赏 怀 古 咏 史 诗 歌 的 技 巧
首先,要弄清史实;
其次,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触发感慨的媒介。苏轼被贬黄州,到赤壁凭吊,这就是触发诗人感慨的媒介。辛弃疾登上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联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北固亭就是触发感情的媒介。
第三,要领悟感情:
A、对历史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的〈题乌江亭〉为项羽自刎而可惜。
B、把史实和现实联系在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
C、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一首以古讽今的杰作。关于昭君出塞的故事,杜甫说“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深沉地抒发了自己对远嫁异域的姑娘的同情,他只就史论史,而王安石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作者“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更多的是表达自己被排挤时的心理,而在笔法上是辛辣、冷峻的。
D、要分析写法。
在构思上,有以景衬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王昭君》);
在章法上,或正反对比、或侧面烘托、或引用典故。
怀 古 咏 史 诗 歌 举 偶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搂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即 事 感 怀 诗 歌 的 特 点
及 鉴 赏 技 巧
内容包括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致等。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
在赏析这类作品的“感怀”特点时,首先要看“事”与“怀”是怎样结合的。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的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的悠扬,再写故园之思的深浓,“事”和“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其次,要体味诗人所抒之“怀”是否真挚感人。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送别之作。如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然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浅白的语言流露出真挚诚恳的情怀。
再次,领略感怀的艺术技巧:衬托、辞格、描写等。
即 事 感 怀 诗 歌举 偶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肝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谴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古 诗 词 意 境 举 偶
意境是意中之境,境中之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意境清新、高远,充满生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意境悠远、空灵。“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意境平淡中见深沉,生机无限。
如:苏轼的诗词豪迈开阔的意境,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在他的豪迈中又流露出功业未成的伤感。 辛弃疾诗词中的意境显得慷慨悲凉。而李清照诗词的意境则是哀婉缠绵。柳永诗词的意境则是缠绵情切。
古诗词中抒情、议论性语句举偶
如:“人生入梦,一樽还酹江月”,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得离恨过江南”,“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谁同赏,通宵无眠,斜月低回”,“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等。
古诗词中的“诗眼”、“关键句”举偶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香如故”,《诉衷情》中“关河梦断何处”,《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王安石的《船泊瓜洲》中“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淡妆浓抹总相宜”, 贺铸的《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李煜的《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李商隐的《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杜甫的《八阵图》中的“遗恨失吞吴”, 辛弃疾的《破阵子》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柳永的《蝶恋花》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李清照的《永遇乐》中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等。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