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遵循市场规律,不等于产业化
作者:不详 时间:2007/11/12 17:57:1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转载 人气:540
而实际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又岂是仅限于高校?
今年9月初,一贯致力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国老教授协会,也针对我国当前教育的一些问题,在京举办了《中国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会后不久,现中国老教授协会常务副会长、原清华大学副校长张慕津教授接受了本报专访,谈了在他眼中,当前我国教育所存在的种种“错位”情况。
■错位一:教育发展的产业化
记者:当前在我国的教育界,尤其是高校方面,学风可以说是“每况愈下”,您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张慕津:我觉得主要还是一个社会风气的问题。比如这些搞学术腐败的人,并不是最贫困的。拿上海交大的“汉芯”造假来讲,他们其实是很有钱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我觉得最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个,目前我们国家不是正搞市场经济吗?我们有一些人对市场经济有一种误解。什么误解呢?认为所谓市场经济就是不讲诚信,就是唯利是图,就是可以投机取巧。以为只要这样就可以挣大钱,发大财。这种对市场经济的错误理解,反过来就会影响到学术和教育。为何有些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博士生造假呢?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思想观念:认为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可以很容易地就取得个人名利。
记者: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该如何发展?
张慕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能不能搞市场化,过去叫产业化。我认为教育本身,不能搞市场化,这个问题当然是有争论的。比如,现在我们有的年轻教授跟外边联系工作,对方觉得“我跟他谈了半天,他不像教授,像个商人!”为什么?他谈的都是价钱、利润、经济效益等等,而没有真正从学术角度去考虑问题。
此外,现在在高校还有一种倾向,就是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出现了“老板”与“员工”的关系,这个提法本身我觉得是不确切的。当然开个玩笑没问题的,但如果真正理解为这样一种关系,那就错了。那就成了企业了!企业是以追求利润为最主要的目的,而学校是以培养人为目的呀。
我觉得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怎么理解教育!我觉得教育有几大功能:第一是培养人,第二是科学研究,第三是服务社会,第四是引领文化。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教育本身是一个公益性的,不能把它商品化。
当然,学校也有经营的问题,特别是民办学校。但怎么理解教育的属性?不能简单地把学校、把科研商品化。当然,教育也要遵循、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比如科研项目,也有一个竞争的问题,投标啊,竞争上岗啊。但它本身不是一个企业,不是一个纯商品,这个概念要搞清楚。你既然要市场化了,教授就是老板,学生就给我打工,目的就是赚钱,钱赚得越多越好。至于学术水平啊,社会贡献啊,都成了次要的了。包括科研经费的使用,简直是乱用啊,买皮鞋都可以报销!更不要说弄虚作假了。
■错位二:教学与科研的冲突
记者:刚才您提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但我发现师生之间还存在这样一种关系:教师教学生与自己搞学术研究之间,也存在着冲突和矛盾。
张慕津:教学与科研的冲突,也是大学中很主要的一个矛盾,其实过去也有,但现在更激化。
但我认为一个高等学校从指导思想来说:一个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人,因此始终应该把培养人,做好教学、教育工作,放到学校的首位。但是现在教学方面削弱的比较厉害,原因在哪儿呢?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对于一些研究性大学来讲,比如清华、北大、人大这样的高校,科研方面的压力很大,这与他们的一些特殊地位、特殊使命有关系。
但话说回来,其实科研与教学应该不是对立的,你培养研究生、硕士博士生,你没有科研项目,你怎么培养高层次的研究生?我们培养研究生的差距跟美国相比,还是比较大的。原因是美国的导师和美国的科研,总体来讲比我们要高。所以科研和教学不是对立的。但现在在一部分教师心中,还有一种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政策引导问题。
科研为什么会受到重视?科研有好处,第一经费多呀,有钱啊,有项目啊──这跟前面提到的“教育的产业化”又挂上钩了;再一个,我觉得过去我们的科研当中,有一些学术评估的硬性指标规定,显得不符合实际。比如说:一个教授必须SCI出几篇论文?副教授几篇?博士生几篇……哪儿那么容易,都登到SCI上啊?中国那么多教授。而且,你登上SCI也不见得水平就真正高,也还出现过学术欺诈等腐败现象。而有一些应用型论文,实用价值比较高的,就不一定是在SCI上刊登啊。这跟我们政策的指挥棒也有关系。
记者:您提到当下学术评估体系,会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功能,您认为它应该往哪方面做出一些调整?
张慕津:学术评估方面,我认为应该淡化一些量化的东西。量化的东西不是不应该有,而是应该淡化,不要搞太硬性的指标,比如论文数量之类的。为什么我们的制度要定得那么死呢?你也可以有个浮动嘛。我认为,在评估的指标上要调整。评估是对的,但在对教授的考核上,要淡化一部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因素。另外要有弹性。当然这也是很复杂的问题,需要许多专家加以实践经验来总结。但是肯定要改革,现在的方向不行。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