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运用和谐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作者:山西 洪洞三中 甄林安 时间:2007/11/25 7:22:5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471
一、对“和而不同”的理解
“和而不同”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原话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小人同而不和”,就是说,小人虽然嗜好相同,但因为各争私利,必然互起冲突,这种“同”反而导致了“不和”。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买熟食的受不得买面的”,就是指的“同而不和”。那一天,和刘亚斌老师一块看动物世界节目,其中有关袋鼠的节目引起我的思考,袋鼠群体怎样确定“王”呢?想做“王”的袋鼠要PK一番,比试比试,打斗打斗。袋鼠可以直立行走,打斗时,前蹄踢,后腿蹦起来踢,真可谓拳打脚踢,场面很精彩。经过一番打斗,失败者灰溜溜地走了。获胜者就可以做王了。袋鼠为做王而大动干戈,反目为仇,不也是“同而不和”吗?
“君子和而不同”意为:君子内心所见略同,但其外在表现未必都一样,比如都为天下谋,有些人出仕做官,有些人则教书育人,这种“不同”可以致“和”;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和而不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体现在许多事物中。不如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祖国,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政治构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国两制”的政治构想就体现了“和而不同”的高度智慧。试想假如当时非要让香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恐怕在香港回归的问题上就要增添很多麻烦。或许国家领导人考虑的是,只要五星红旗在香港高高飘扬,只要人民解放军能进驻香港就行,别的事是小事。香港离不开内地,食用水依靠大陆输送,连猪肉都要靠内地供应。
再看交通方面,公路上,汽车奔驰;天空中,飞机往来;江河湖海,船只行驶。从天空到地上,从陆路到水路,形成了“和而不同”的交通网。单就公路交通来说,有高速路,一级路,二级路,还有算不上等级的乡村路。一级路上,又分快速道、中速道、慢速道,大卡车、小轿车、三轮车、摩托车、自行车,和而不同,各行其道。那一天,在文印室打印材料,看印刷机印材料。印刷机有很多零件组成,粗滚子,细滚子,粗细滚子;大齿轮,小齿轮,大小齿轮,在机子运行中发挥着各自的不同作用,压纸的,推纸的,送纸的,接纸的,整体上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再想想,前人留下来的“礼拜天”这一作息制度,也包含着“和而不同”的道理。工作五六天,休息一两天,再投入新的一周工作就有一种轻松感、新鲜感。正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工作之策,有劳有逸;磨刀不误砍柴功;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反之, 盲目地打疲劳战,连轴转,宵衣旰食,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则是“同而不和”,违背科学,其结果事与愿违,事倍功半,适得其反。
话扯远了,我们回到教学问题上来。在教学系统中,有三个基本的矛盾,即主体和客体,主体与媒体,以及媒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依据和谐文化的定位致和之道,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矛盾,即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矛盾活动,是学科课程教学过程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是教学系统一切矛盾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矛盾。学生是通过学习、认识客观世界而获得发展的主体;教师则是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发展的第一媒体,教是为了学。这样的定位就是“和而不同”。当然,要保证整个教学系统的和谐运行,需要教师、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就教师而言,要切实发挥好引导作用要具备诸多条件。
二、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必备的条件
1.养师德,就是要培养高尚的品德。 常言道: 身传重于言教。一位人格高尚、以身作则的老师,可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学生,去调动学生。为此必须加强师德修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作风正派;心胸开阔,宽容大度;在学生心目中称得上一个大写的“人”。
2.广学识 ,就是要有渊博的知识。 在教学系统中,教师是媒体,同时,就“客体”——客观世界而言,又是认识的主体。作为教师,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教材,一方面,要不断充电,博览群书,使自己拥有一桶水、一井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加速,不及时学习,知识很快就会陈旧。学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要继续学习本专业的相关课程。作为过来人,我有这样一个感觉,从事教学工作不久,我们就会发现,在上学期间学习的知识,用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还很不够,不学习势必捉襟见肘、难以应对,因此,必须坚持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夯实基础。阅读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书籍。读过张熊飞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不难看出作者开阔的哲学视野,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哲学可以让我们更全面更缜密的认识客观事物,教育心理学能够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增强针对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关注本学科教改动态。世间万事万物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每门学科课程的教学也是如此。留意教改动态,使我们的教学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共进。浏览报章杂志,注意国家新政策,国际新事件,保证自己的思想与国家的方针、政策一致,保证自己的教学语言富有时代色彩。
3.提能力,就是不断提高教学业务能力。业务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需要随时随地学习、摸索、探究。向书本学,从书本中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吸收行之有效的教法;向别人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别人好的教学方法,付诸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为我所用;向自己学,教师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对自己的每一堂课,进行认真的反思,静心思考,反复琢磨,细心领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积淀,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4.爱学生,就是热爱关心学生。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体。教师想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就要热爱学生。用“和而不同”的理念指导教学行为,承认学生的差异,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优点。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尽其所能进行引导教育。要爱生如子,用爱生之情博得学生的尊师之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意因素,“激发学生兴趣”。善诱导,忌责骂;多鼓励,忌讽刺;倡平等,去威权。“以人为本”,“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建立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并不矛盾。严格要求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恰恰是热爱学生的最高表现。与此相反,对学生放任自流,任其自由散漫,绝不是对学生的爱。当然,严格也要讲究分寸,讲究方式。
总之,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须注重师德修养,培养高尚人格;须重视读书学习,拥有渊博学识;须加强研究,具备高强的业务能力;须投入情感,富于博大的爱心。
以上就是自己初读《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一书的点滴认识和体会。《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体系完备,内容丰赡,理论性强,实用性强,只有不厌其烦地深钻细研,掌握精神实质,才能将其消化吸收,进而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为我所用,为教学服务。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