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写作,利于高考——谈自由写作与高考作文的关系
作者:占淑红 时间:2007/11/26 13:34:3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854
自由写作,因“自由”之故,人们多理解为信马由缰,不加约束,天马行空,少有规范,这样的写作于高考而言,无济于事。家长不理解,同学不愿写。特别是高三,急功近利的同学们根本就没有精力顾及自由写作。其实,事实已经不止一次的证明,自由写作,能为高考成功助一臂之力。
(一)自由写作能积累高考作文的素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考场作文多是急就章,短短一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仓促成文,如果平时没有材料的积累,恐怕是难以写出既符合题意,又有个性、有文采、深刻的好文章的。
2005届有个同学叫曾昌,语文成绩并不理想。他是个体育迷,他的随笔几乎都涉及体坛,或记录体坛盛事,或感悟体育人生,最难得的是他能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在高考前的最后一篇随笔中提到姚明、王至郅,他认为姚明之所以能征服亿万球迷,在于他的球技精湛,更在于他能认识到,篮球是没有国界的,但球员是有国籍的的道理。文章高屋建瓴,极具说服力。高考中,面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个话题,他灵机一动,巧妙转换角度,认为姚、王二人同属篮球天才,境况却大相径庭,乍看是意料之外,细思却是情理之中。考后查卷,作文50分。如果这位同学平时在随笔中不曾涉及这些问题,考场上能灵光乍现,一挥而就,写出既有个性又契合题意的文章吗?
生活处处有作文,`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想,哪样不是作文的素材?然而平日中,你若没有把你的见闻感受以自由写作的方式记录下来,事过境迁,这些曾经打动我们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云烟,印象全无。另外,写作过程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完善的过程。它不仅能帮我们积累素材,还能拓宽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清晰、深刻。有了这些丰富的材料,深刻的思想,你还会视高考作文为畏途吗?
至此,我不禁想起市场上汗牛充栋的高考作文辅导书籍,某些所谓的教育专家不遗余力的鼓吹高考作文点金术:开头紧扣话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造三个排比段落,中间夹叙夹议,按古今中外的顺序选取事例,分别从正反两面论证,最后再用三个排比句重申主题、照应文题、再点话题。我承认,当话题作文刚刚出现,这种散文化的议论文方式在千人一面的文章中确实给人鹤立鸡群之感。而一旦成为某种模式而为广大考生纷纷效仿之际,缺陷便暴露了:有的高考作文排比开头,立志结尾,虎头虎尾,管它中间何物;以不变应万变的事例,生拉硬套的类比烘托,就连文题也成了守旧的创新,一切以忽悠阅卷老师为准则。这样的作文,不叫作文,而是仿写!尽管这样投机取巧、不择手段的做法实战效果可能不错,殊不知,骗人终害己,多少人的创新意识被这种格式化的思维所扼杀,又有多少人的一点点可贵的的思想被消灭在摇篮中!因此,高考作文出现了连篇累牍的空话、套话、假话,出现了千篇一律而又言之无物的所谓的片段组合、时空转换、借尸还魂等等模式!我想,如果他平时积累了足够多的素材,考场上,他需要这样迫于时俗煞费心机地迎合某些阅卷老师的心理吗?所幸是,近些年来,语文教育专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也意识到这些问题,在高考阅卷中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语言的考察,更欣赏个性化的写作,使这些僵化的形式再难有容身之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考作文的源头活水,不能完全是原汁原味、未加雕琢的生活本身,而源自生活并提炼生活的随笔才是它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二)自由写作还能解决高考作文怎么写的问题。近些年来,大部分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文体,它恰恰要求考生在选择某种文体之后,就要按这一文体的规范写作,这就是考纲规定“符合文体要求”的意义所在。自由写作能让学生找到自己擅长的文体,并强化优势,甚至在某种特定的文体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2006届,有个学生叫齐鸣,他喜欢叙事。街头巷尾的生活故事,同学少年的心情故事,窜改名著的新编故事,多次出现在他的随笔中。于是,我给她找来一些阐述叙事技巧的文章,并建议他多看《小小说》,力求使自己的叙事技巧日趋完善。高考前半年的自由写作,他无一例外地篇篇写记叙文,细节刻画越来越传神,行文照应越来越严谨,往往小事一桩,也叙得一波三折。今年高考结束后,她欣喜地告诉我,她娴熟的运用倒叙、照应、细节、环境描写、欲扬先抑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最终读懂父母、感受亲情的孩子的心路历程。高考揭晓,他的作文获得55分的高分!
当然,怎么写,不仅仅涉及记叙文,还涉及其他的写作技巧,如散文要求情景交融、言近旨远,;议论性文章,要善于列举事实,引证理论,做到有理有据,说明性文章要用好数据和资料,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说明客观事物或科学知识。做到以上任意一点,作文就符合考纲发展等级要求,在这一点上就可以拿下至关重要的20分!所有这些,都可以在自由写作中有针对性的展开训练。另外,用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熟悉的内容,这不正是符合考纲所要求的有“有个性色彩”的写作方式吗?
(三)随笔还可以解决高考作文为什么写的问题 。高考作文不仅考察学生立意构思、遣词造句的能力,还考察他们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能力。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健康的思想、健全的人格、独特的审美情趣就是一个学生作文的精神的底子。写作者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高雅的情趣,文章才会闪烁着真善美的光辉。自由写作展现的是一个真实的自我。因为真实,所以难免灰暗、甚至卑劣。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完全可以通过批阅随笔发现学生思想的问题并加以纠正,教书同时不忘育人。有些来自农村的同学因物质条件远不如城里的同学,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因此而仇视城里人。有位同学就在随笔中抨击城里人的市侩虚伪、庸俗卑劣,大有“洪桐县里无好人”之感。我看后,写了这样一段评语:“世界上有阳光就有阴影,但我们不能因为阴影的存在就否认阳光的灿烂。”其后,我多次利用批阅随笔的机会,与其交流,逐渐帮他从灰色的人生论中走出来,树立了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样的态度不正符合考纲中作文的基础等级之一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思想健康”要求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健康积极,符合社会道德准则,能明辨是非)的要求吗?
高考中,主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条高压线,是碰它不得的。因为高考是我国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肩负着宣扬主流价值观的重任。一个在作文中暴露了思想有问题的人是难以顺利通过高考的。两年前,炒得沸沸扬扬的湖北0分作文——《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之王国维该休矣》的教训值得每个考生铭记在心。
正如《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的那样: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自由写作,就是一个展现真我风采的绝妙方式,更是一个全面提升境界、提高写作水平的最佳途径。我们有理由相信:自由写作,利于高考!
“新课标下的自由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组成员 桐城二中 占淑红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