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以心灵的自由

作者:不详  时间:2006/6/1 18:03:45  来源:人民日报转载  人气:605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让青少年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培育他们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劳动价值的合理评判,首先必须从教育抓起。当务之急,是尽快把孩子们从沉重的“应试”教育中解救出来,呵护和鼓励他们发展个性和兴趣,给他们以心灵的自由,这将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六一”儿童节又到了,可以想象,这一天的孩子们是最受宠的。一大堆的礼物,五颜六色的贺卡,鲜花伴着笑脸,运气好的甚至不用再背书,不用写作业,因为父母也觉得孩子该休息一天了。因此,所谓儿童节,实际上就相当于“放风日”,节过完了,又恢复了“沉重”的日子,想起这些委实让人心痛。
  其实,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还是值得借鉴的。比如他们的中小学校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职业日”。届时,校方请社会上各行各业人士到学校来,律师、拍卖行的拍卖师、车行的推销员、消防队员、警察、运动员、作家等等,来给孩子们介绍各自的工作,孩子们从中学到的,不是某种职业能赚多少钱,而是社会上的人到底是怎样存活的?通过“职业日”,孩子们看到的世界是五颜六色多姿多彩的,每个孩子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色彩,因此,这也影响到孩子们对未来向往,比如,长大后想当总统的有之,想开货车的有之,想当动物园饲养员的有之……,家长们也会以很平常的口气谈论孩子的前途,如果女孩手挺巧的,能以剪发为生倒也不错,如此等等。一句话,孩子们的心里没有沉重的负担,他们的心灵是自由的。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一些家长,无论贫富,几乎无一例外,全都望子成龙,很早就为孩子的未来着急了,而且从不征求孩子的意见。有的家长甚至为了填补自己的缺憾,一定要孩子来承担大人的理想,把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无情地扼杀了,给孩子们的心灵套上了沉重的枷锁。这使得我们的孩子都像一个模子打造出来的,一些孩子缺乏创造性思维,并且歧视体力劳动。近日,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的大型联合调查显示,在年龄为10至20岁的青少年中,最受青睐的职业是老板或者商人(19%),其次是政府官员或者公务员(17.5%),仅有3%的青少年愿意做一名“普通劳动者”。类似的调查结果都大同小异,突出显示了新一代青少年对于职业选择的偏颇和误区。青少年对体力劳动、平凡劳动的歧视,从小就扎根心灵深处。用鲁迅先生的话说,青年的现状可能预示着未来20年以后的情景。因此,青少年一代的好高骛远和急功近利,无论如何都是值得忧虑的。
  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要让青少年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培育他们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劳动价值的合理评判,首先必须从教育抓起。当务之急,是尽快把孩子们从沉重的“应试”教育中解救出来,呵护和鼓励他们发展个性和兴趣,给他们以心灵的自由,这将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