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引出的成语

作者:不详  时间:2008/1/6 15:14:2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746
  一.《论语·子路》引出的成语 
  1.欲速则不达 
  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现在的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说: "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  
  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 " 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嘱咐说: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就告别孔子上任去了。  
  后来,"欲速则不达"作为谚语流传下来,被人们经常用来说明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2. 言必信,行必果 
  这句话的意思是:出言必定守信用,行为必定要果断,使言行一致就像与符节相合一样,没有出言而不实行的。 
  3.名正言顺 
  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4.无所措手足 
  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5.近悦远来 
  治理国家道先使周遭的人士,对您的政绩满意欢愉,远方的民众也会感佩您的仁政来归顺你。 
  6.行己有耻 
  对自己的过失,有羞耻反悔的心,随时自我警惕。 
  二.《论语·宪问》引出的成语 
  1.危言危行 
  好的言论,不好的行为,此处的危不可以理解为危险. 
  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3.怨天尤人 
  不埋怨上天对我苛薄,也不责怪别人不能体谅我。 
  4.以德报怨 
  应该以公正报答仇怨,以恩惠报答恩惠。 
  三.《论语·卫灵公》引出的成语 
  1. 有教无类 
  指施教的对象,没有贵贱贫富的分别。 
  2. 言不及义 
  一群人整天聚在一起,没讲一句正经的话,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不会有什么成就。 
  3.当仁不让 
  在为仁的大道理上,虽然面对师长,也不必谦让。 
  四.《论语·季氏》引出的成语 
  1. 季孙之忧 
  季孙:鲁国大夫;忧:忧患。指内部的忧患。 
  2.分崩离析 
  崩是倒塌;析是分开。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支离破碎,不堪收拾。 
  2. 独立特行 
  独立”,就是一个人站在那里,独自站在那里 
  3. 祸起萧墙 
  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4. 开柙出虎 
  解释: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倩子林 于01-19 09:50发表评论: 第1楼
  • 这个方法很好,对人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