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作者:佚名  时间:2008/1/11 13:29:3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986
  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对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人们在长期语言实践和有意识的语言训练中,词语含义,语法规则,修辞手法,文章图样,文意,文情,文序,文境等等,往往以“格”的形式在头脑中固定下来。语感力强的人,看一篇文章,听一番谈话,不仅可以迅速领会其内容,还可以直觉地判断其正误、优劣。所以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感训练,真正落实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真正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那么,我们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强化语感训练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课堂语言规范,准确,优美,起示范性。
  教师是教育者,教育者本人的语言修养高,语言运用符合约定俗成的标准,符合语法的要求,才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如果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说话随便,语音不准,用词不当,语不连贯,颠三倒四,重复罗嗦,那就不能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而且极大地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语言一定要规范,运用语言要字斟句酌。用一词,要认真辨析词义,要弄清他对不同语体的适用度,力求准确,得体。课堂用语要避免笼统,含糊,要力求合乎语法规范,表情达意恰到好处。如在课堂上表扬、鼓励学生时用语要准,不虚浮,不千篇一律,要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教师的课堂语言还要注意生动,有文采,绘声绘色,能将所表达的人、事、景、物具体真切的展现出来,吸引人、感染人。或是抽象化的语言,能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近;或是有幽默感,在关键处通过双关、讽喻、影射等等修辞方法,谐趣横生;或是有启发性,能唤起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激发联想等。教师的语言生动,吸引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教师的语言艺术,从中感悟着一定的语感色彩,在唤起学生联想的同时感受语言准确、生动的表情达意的快乐。
  教师语言的示范性,还要求用词用句的优美灵活。有道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在学语文,用语文方面起示范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深浅、词汇量的积累多少、接触外界的程度如何、思维水平的高低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多渠道感知学生言语,又有意识的加以运用、提高,把学生的既知、未知的词句灵活、适当地渗透于语言的各个环节。如教师语言平淡乏味,学生听课自然枯燥无味。而如教师语言有文气,有语感,能掌握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表达作用;随着表情达意、传输信息的需要而有节奏,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结合生活实践和个人情感投入地表达,就能让学生受到良好的语言熏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对语言的高度敏感性,平时说话有文气,语言精美,情意浓,学生也会养成这样的语言习惯。通过语言氛围的浸淫,让学生多听、多想、多回味中感悟、积累词语,从而培养敏锐的语感。
  二、加强朗读、背诵的训练。
  传统的语文教学,用的是多读多写的方法,也可称为是语感教学法。荀子曾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河,蛟龙生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著万言文。语感的培养不仅来于教师语言的示范,还来于学习的积累。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不厌百回读”,因此,培养语感,必须让学生反复地接触语言,感受语言。首先,要多读。课文中的词语丰富,语句优美,用词用句精妙独到,特别是古诗文中,他们都是很好的语言材料,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还用精练的语言形式和声韵表现出来。教师要让学生多读,用多种方式深入地读。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带自己的感受读,两个间互读,边表演边读,分角色读等。通过多读,让学生投入到课文情景中,感受语言的情味和旨趣,领悟到不同的语境色彩。这样语感就容易培养起来。其次是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教师利用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揣摩,比较文中用词的艺术,启发学生在脑里“过电影”,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的某些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反复咀嚼,深入品味,不断敏化。如在《青海湖,我梦幻般的湖》中有这么一句“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想是尚未凝固的玻璃琼浆,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要品味这个句子就要抓住“水灵灵、蓝晶晶”这个语感点进行揣摩,“蓝晶晶”指蓝得发亮,恰当的表现了湖水的色彩,“水灵灵”富有动感,活灵活现,也正符合水面波动的情景,揣摩了这两个词学生就能想象到湖面娇美可爱的情景。通过抓住这些重点词的品味想象,让学生体会出言之外意、弦外之音,从而产生语象情境、语象联想,从而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感。最后是多背诵。朱熹曾指出“凡读书――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出口,久远不忘”,所以背诵是学生积累语言、积累知识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去背诵优秀的文章或片段,让学生乐记活背,背诵后有所感悟。优秀作品中佳篇名句,一旦牢固地贮存在记忆中,并能随时提取应用,就会终生受益,所以要多背,从而使学生把佳篇名句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才能很好的形成语感。
  三、多进行口语和书面写作的训练。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多让学生运用在课文感悟到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进行一些口语和书面写作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如,设计一些情境交谈、围绕一个主题演讲辩论、讲故事、作文后要求学生凭借语感自行修改等,通过实践,学生就可以在应用中不断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明确语感训练的重要性,进行大量的语感训练,让学生获取大量的语感、积淀语感、形成语感。只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了语感的培养,才能真正的实现语文素质的培养。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