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生自主阅读,培养语感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佚名  时间:2006/12/13 12:10:0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764
  长期以来,“高耗低效”一直困扰着语文教育界。为什么学生上了十多年的语文课,仍然是口不能说,笔不能写,耳不能听,文不能读?有识之士提出了“语感”这一概念,所谓“语感”也就是语言意识,即指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培养语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之一是语言实践,让学生自己接触和使用语文教材,因为“学生的语感由学生自己对言语对象的直接感受积淀而形成,是学生‘感’的结晶,而非是教师‘讲’的产品。”让学生自主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爱好与冲动,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改变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会阅读,有一定的阅读量,有利于培养敏锐而清晰的语感。于漪老师说:“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核心,因而,阅读能力也应该放在首位。高中生打下扎实的阅读基础,一辈子受益不尽。”
  我校虽然是广东省省一级学校,但不是市生源最好的学校,而且据我们的调查了解,学生普遍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虽已是高中生但读过的文学作品甚少,更不要说读名著了。真正对语文有兴趣的学生不多,语感较弱,因而老师教起来感到吃力,学生学习起来也吃力,学习效果不够理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这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础,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谈不上自觉学习。语文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全新的阅读价值观念,让他们认识到:阅读活动是一个促进自身生命的成长、发展、完善和精神丰富、滋润、提升的过程,从而激发他们参与自主阅读的活动,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博览精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感受语言的奥妙,认知语言的精髓,从而形成自己的良好语感。基于这种思考和认识,笔者作为语文科组长牵头从去年开始了题为“关于高中生自主阅读,培养语感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今年4月该课题已通过东莞市普教系统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的审批,成为市立项课题。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来建设书香校园,从根本上改变我校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进而培养学生语感呢?我拟从以下三方面谈我们的实践活动:
  一.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首先,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深入广泛地进行理论学习,认识到引导高中生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符合新课改理念,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新课改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应试教育忽视学生自主地位,对学生实施保姆式、封闭式和填鸭式的被动教育,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旨在创设让学生喜欢阅读、会阅读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独立、各取所需、探究发现式的阅读,在阅读体验、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感。
   2、是青少年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
  自主阅读,使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投入,在长期的对各种言语作品反复“涵咏”体味过程中逐步获得语感能力。而且自主阅读有利于学生人格的构建和塑造。纵观古今,大凡传世的名篇佳作,其光耀之处,首先在于塑造了优秀的人格。自主阅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对文本进行深刻的还原,还要批判地吸收、积极地共鸣,进而创造文本也创造自我,达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目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语文素养。
  3、是语文老师自我发展的需求
  语文老师应是文本作者的知音,如果要避免“职业枯竭”,语文老师就应终身学习,和学生一起读书,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同伴和合作者,实现新课改中所要求的教师角色的转变。读书的宗旨是使自己进步,语文老师只有做一名优秀的读者,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人生,力争成为学者型的教师,成为学生的人生楷模。
 
  其次,在课堂上大张旗鼓宣传读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告诉学生: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报告中明确指出:“终身教育的概念是进入21世纪的关键所在”,并且“终身教育不是一种遥远的理想,而是日趋形成的一种现实”。报告还说:“今后,整个一生都是学习的时间,而每一类知识都能影响和丰富其他知识。”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要求每个人都能自觉地学习,而每个人自觉地学习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能否热爱阅读。美国人认为21世纪劳动者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会搜索和处理信息,也就是读书。阅读是学习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读书是21世纪的最新时尚。
  我们还在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阅读活动。附问卷调查表:
  “读书•校园”问卷调查表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是我们青年学子传承人类人文与精神气质的学习过程。为了科学客观地提高大家的阅读水平,也为了在我们莞城一中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爱读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我们特地设计“读书•校园”问卷调查表,对同学们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不记名调查,希望每一位同学认真填写予以支持!
  1.  你平时生活中经常阅读什么类型的书籍?(   )
  A.  中外文学名著    B.通俗、畅销小说    C.卡通漫画
  D.休闲杂志        E.古诗词            F星座运程
  2.  以上你所选类型书籍中你最喜欢的一本书的书名及作者是:
  书名:《                  》  作者:       
  3.  你认为课外阅读对于自己的益处在于(   )
  A.  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B.  提高品味,陶冶情趣
  C.  休闲娱乐,放松心情
  D.  感觉用处不大
  4.  你平时花费百分之几的休闲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
  A.80%以上    B.60%     C.40%    D.20%以下
  5.  你认为什么因素较大地影响了自身阅读兴趣的提高?(   )
  A.功课压力太重         B.阅读作品过杂,可选择面过少
  C.读书环境的气氛不浓   D.自身的阅读基础过于薄弱
  6.  你希望学校和班级开展什么样的有益读书的活动?(   )
  A.读书讲座   B.演讲赛   C.班际辩论赛   D.日常作文评比大赛
  E.其它:             
  7.  请你谈谈对读书小组开展活动的建议;同时,请谈谈你希望在读书小组的活动中得到什么呢?
  这样,我们做好学生的阅读情况调查与原因分析,摸清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最终课题组成员统一了思想,了解了学生,达成了共识,为下一步行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采取具体措施,营造读书氛围
   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后,我们马上采取行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精神,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立钻研、独立探索的品质,张扬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课本上的经典作品反复“涵咏”,在体味过程中逐步获得语感能力外,还做了以下几项引导工作:
  1、设立读书小组
  以班为单位,以自主自愿的形式组成读书小组。小组成立后每周活动一次;每月同读一本书,这本书由老师、学生共同推荐,师生共同品读;每月举办一次读书沙龙,交流读书感想、心得。
  2、培养读书小组的阅读骨干
  每个读书小组均由课题组相关研究成员担任指导组长,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阅读骨干,让其承担起其所在读书小组的建设重任,引领读书小组成员收获读书的乐趣,提高各自的语感能力。
  3、设立阅读课
  每周每班一节阅读课。给学生自主阅读以时间保证以及提升兴趣的平台。
  4、举办读书讲座
  与作家、刊物、书城、书吧等建立友好关系,扩大阅读的大环境,不定期举行读书讲座。通过社会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5、建立学生自主阅读效果的跟踪记录档案
  收集并保管好学生的阅读心得、读书笔记、读书评论等材料,跟踪读书小组成员各次的语文考试成绩、作文成绩以及三年后的高考成绩,建立个人的阅读档案。以便及时分析出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及时调整下一步开展活动的计划。
  6、开展读书评比活动
  在每次放七天以上的长假前都发出开展读书活动的倡议,开出推荐书目,布置学生写读书笔记,然后评选出优秀阅读心得或读书评论,在橱窗中展出,让学生走进经典,滋养心灵。
  7、建设书香校园,营造全校读书氛围
  在全校范围内竖起读书标语,标语由学生、老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老师共同创作。还要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橱窗,大张旗鼓地展示自主阅读的成果。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读书的氛围,建设书香校园。
  三、初见成效,及时总结提高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课题实践已在高中三个年级试行了一个学年,效果比较明显。
  首先,课堂教学面貌有了很大改观。课堂不再存在“满堂灌”的现象,要求不能用老师的语言感知代替学生的语言感知,不把阅读教学课上成讲解、说明课,不再过分强调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与教师的完全吻合,对于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新奇独到的见解善于发现、肯定和引导。因而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加强,在各种听、说、读、写活动中有了强烈的作者、读者角色意识,自动探究、倾心实践,培养了语感。
  其次,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校、在班级,好读书、读好书成为一种新时尚,学生们的课桌上摆着各种文学名著和其它有益书籍,课余时间,图书馆里座无虚席,学生以读书多为荣,以见识广、见解新、文采佳为胜,阅读兴趣大大加强。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博览精读,认知语言的情趣,把握语言的精髓,逐步形成自己的语感。
  第三,读书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是学生们交流读书心得的一个平台,又能促使读书活动深入、持久开展下去。读书小组成员争相介绍自己一段时间来所读的书或文章,有时对某个问题会因见解不同而展开辩论,甚至产生激烈的思想交锋,每次读书交流活动都让同学们有获益匪浅的感觉。有件巧合的事,在本学年末高一级全市语文自查统测试题的附加题中有一题是这么出的:请你转述你所看到的书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一段话或一个情节,并写出书名及作者。读书小组的同学做这道题都得心应手,因为他们在读书小组活动中已经训练有素了。
  第四,语文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两年前,我校的语文在高考中还属于严重拖后腿的科目,成绩一直不理想。去年语文平均分一跃为588分,改变了落后面貌。今年我校高考完成的各项任务指标又创历史新高,其中语文平均分为594.6分,有三名同学语文单科上800分,米晶莎同学以875分的成绩名列全市语文第一!这是我校继去年郭薇同学获全市高考语文第一之后的又一个第一,的确令人欢欣鼓舞。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五,校园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我们除了继续办好我校的“紫星文学社”和《凤凰树》报以外,还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读书有关的课题如“东莞中学生喜爱的课外书调查分析”“网络文学对东莞青少年的影响”等都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撰写了不少质量高的小论文。我们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本学年共组织了校级作文比赛六次,市级作文比赛两次,省级作文比赛两次,在校级作文比赛中获奖人数多,鼓励面大。在省市获奖的(现在已知的)有米晶莎同学获市现场作文比赛一等奖、省二等奖,其作文还发表在《少男少女》杂志上,另外还有两名同学获市现场作文比赛三等奖。我们还在各级部举办书写比赛、阅读比赛、背诵名言比赛等活动。
  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不断总结提高,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难点问题是:我们要尽可能发动和组织全校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自主阅读活动中来,但活动场地、时间安排和书籍的提供等问题上需要想办法解决。另外由于“语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检验自主阅读的效果就存在问题,我们要需要做一系列细致的学生能力发展情况跟踪工作,包括对他们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等都要进行检测和追踪。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持之以恒,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把新课程改革引向深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