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不限”给我们带来什么?
“文体不限”是近年来语文考试中作文考试的常见要求。这种考法的出现,给学生发挥自己的写作专长以广阔的空间,不再影响学生特长的发挥,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种好的考核趋势。的确,该考试方法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特别是学生,考试不用担心写作会出文体问题,定了中心后,随手写来,无拘无束,多了驰骋的空间,可以放心大胆地发挥,充分展示自己的水平。
可是,国人做事喜欢走极端,喜欢一哄而上的毛病很快又显现出来了。一旦啥东西受到好评后,大伙就趋之若骛,如过江之鲫。“文体不限”这种写作要求也不没有幸免,从它一出世很快“走红”,并在极短时间里“风靡”天下,大有“君临”之势头。不管是高考、中考、还是平时的考试检测,都“一窝蜂”地使用了这种作文要求。甚至在初中的各个年级各次大考小考(不知小学如何)。几句牢骚就成了杂文,颇有感悟生命,看破红尘之态;几句顺口溜,长句分几行就成了诗,并让阅卷老师大费心思,甚至骗得了高分。于是,高分遍地是,满分漫天飞。我们的学生欣欣然,飘飘燃,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只看到自己的一点点才气。并在老师的表扬中,同学的羡慕里昂首挺胸,如穿着新装的皇帝一般不自知。平时哪里还要练笔,就等考一展“风姿”,反正“我有聪明的大脑,不怕出题高明”。应试作文成了写作的训练场,真正的训练基地已经荒芜,甚至消失。
我想,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如杀鸡取蛋,蛋未必是成蛋,鸡已下锅!一些语文教师也乐得清闲,不再对学生进行明确的文体训练,还口口声声说反正考试时不限制文体!我毫不客气的说:这是一种偷懒行为!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什么文章也不会写。当然,情书除外。文体没了,框架没了,我们真的能像命题者所理想中“随手写来,无拘无束,多了驰骋的空间,可以放心大胆地自如挥洒,充分显示自己的水平。”吗?法制是自由的保障,对有些人却是“自由”的束缚。没有法律,人们就真的自由了吗?道理是明显的!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那鱼绝不可能是小虾,那鸟更不可能是知了。
命题者初衷是好的,只是我们老师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不能老老实实做学问,踏踏实实教书!须知“文体不限,并非不要文体。”我们在“自选超市”选东西,出门还要给钱呢?关键要讲规矩。什么文体都写不好的学生,你即使不限制文体,他又能写好什么文体的文章呢?正如我们不给学生方法而空对他们说:“大家可以自由发言!”会出现什么样的“硕果”呢?可能是一片茫然或群魔乱舞。我也希望高高在上的命题者应该想到,你们的理想可能是我们教学一线老师悲哀,学生的灾难!人是有惰性的,即使老师用心去揣摩你们的心思,学生也未必能安下心思去有板有眼的训练写作啊!人心浮躁啊!
我希望非中考,非高考的年纪还是以各种文体的训练为主,别处处喊着“瞄准高考”的口号。小孩子是不能负重的!平时的作文训练也应该给学生框架,给他们筐子,别让他们的东西没有地方放!水流遍地,必湿其脚!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