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规律,突出重点;辐射能力,有效增分——期末考试试卷讲评的操作和反思
作者:不详 时间:2008/3/21 17:09:3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488
高三复习要特别重视科学规划,因为学生的素质影响及信息的不断变化,我们在复习备考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和失败,在这时候,我们总会提醒自己稳住脚步、抓准核心,一定要明确自己每个阶段要做什么、明确这个阶段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力求做到全面(知识全面、训练全面);在二轮复习时,和大多数学校一样,我们的重点是“查漏补缺、有效增分”,怎样在精练、精讲中真正达到这个目的,是我们备课组每次进行讲评时着重思考的内容。
为强化试卷讲评的效果,我们备课组群策群力,突出团队的力量。每次月考,均是规范的封卷流水评改,改前备课组老师讨论定下每道题的评分标准,讨论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改后备课组老师要将所负责的评改板块形成书面的评改情况反馈说明(含:试题分析、答案分析、解题思路、评分标准、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等),供大家交流学习。这样,在讲评前,首先保证了老师对试题的周密理解和对学生的学情把握。然后各班再结合自己的情况展开讲评。
我们一直以教研室老师提供的高三教学策略为指导原则:讲评课课堂结构——呈现答案 → 讨论或自省 → 针对讲评 → 优劣比较 → 相同或变式训练 → 总结(师生共同完成);高三复习原则(简化而聚集,反复而突出)。并以是否能做到“找准规律、突出重点,辐射能力、有效增分”作为检测讲评课是否有效的依据。结合这次期末考试的试卷讲评,简单谈谈我组织二轮复习试卷讲评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反思:
一、聚焦而突出:
一轮复习已完成基本的知识系统复习,二轮复习要做到查漏补缺、针对增分,就应该立足试卷讲评来进行。试卷讲评应该做到“一评有一得”,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选好突破口,让讲评聚焦增分、突出问题,让学生真正有收获的喜悦、有提高的信心。
那么,该怎样确定讲评的“焦点”和“突出点”呢?我牢记教研室老师所说的原则:会的不讲,讲了还是不会的不讲;易错、重点知识精讲,规范思路反复讲;要尽量讲多些学生听完课后可以作为抓手的东西,让学生有提升的空间。试卷讲评中,拒绝“逐题全体讲练”,做到“有取有舍分类指导”,一般是要“讲透错误率最高的题目、讲清迷惑性最大的题目、讲活能举一反三的题目”。 同时,还要讲透学生“失误之处”:一份试题做下来,学生出现了种种错误,其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如:有的可能是因为平时学习不够用功,知识基础不牢固;有的可能是因为审题马虎,漏看、错看试题;有的可能是一时没有注意,掉进了命题人设下的陷阱;有的可能是因为答题不规范,或书写不认真而无谓失分;……凡此种种,都是讲评课中老师所要帮助学生分析的焦点。
如这份期末考试卷,就根据学生的主要存在问题,定下以下的增分“焦点”:
1、语基部份:突出拼音和成语。
学生前四题的答对率还很不理想,这严重影响学生的总分及答题情绪。因此,在一模前,我们还是将语基作为提分的突破口。一是在讲评中教以学生复习的方法和规律。如:结合这次影响学生判断的几个拼音(靡、遂、纰),进行相关延展,向学生强调“多音字‘记类、记少’的原则,形似字合并归纳复习的方法”等。二是落实在课外,要求学生进行语基纠错归纳。
2、文言部份:突出虚词和理解。
讲评时让学生总结虚词出错的原因,针对此,重新默写18个虚词中自己掌握不好的几个虚词的知识树,讲清存在的疑惑点。文意理解上,着重讲清常见错误项的设置规律以及读懂传记文、散文的基本要求。
3、诗词鉴赏部份:突出抓关键语句读懂的方法和几类常考手法的辨析。
4、现代文必考部份:突出快速答题和审题训练。
如:怎样读懂题目,遵循题目的提示和思路快速找准答题区域并相应组织答题语言。
5、选考阅读部份:突出整体阅读把握基本观点、规范答题的意识。
6、语言表达部份:突出审题训练,尤其要根据题目要求整理出考查的知识点等。
7、作文部份:在审题不存在大问题的前提下,突出作文升格。
要求每位同学结合自己的情况列出升格点,要求在一模前相对自己作文提高3至5分。
老师结合考试存在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之后要开设的升格专题课授课重点。
二、反复而强化:
学生的知识掌握,尤其是能力提高,一定需要反复强化。这种反复强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知识、能力的反复强化:
不管是哪一轮复习,教师的讲评应该是有规律、有章法的。要让学生觉得,长期听这样的讲评课,跟着老师这样的思路走,就一定会有提高。我在二轮复习的主观题讲评中,一般都会设置“存在问题、解题思路、评分依据、参考答案、温馨提示”等几个环节,与学生共同研讨(当然,这主要是针对详讲的题目来说的,有些题目答题情况较理想,就从略处理)。
例如,选考题最后一道探究题的答题一直是得分难点,在几次讲评中,我都把这个作为重点,这样设置讲评:
18.文章题目为“秦淮河上寻桨声”,从全文看,“桨声”指代什么?结合全文,你认为这个题目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你对作者的情感有什么看法?(6分)
【存在问题】
1、 将“桨声”的指代(象征)义答成“大学时的印象”、“秦淮河的历史韵味”、“中国的传统文化”、“秦淮河的静谧之美”等
2、 将“情感”理解解为“注重文化遗产”、“感叹社会变迁”、“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赞美秦淮河的历史意蕴”等。
3、 “看法”:①答成“我赞成或我认为这种情感是对的”。
②答成“这种写法很好,以桨声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谈的。
③只停留于简单复述作者的思想
【解题思路】
1、 如何准确理解“桨声”的指代内容和表达情感?
①看关键语句:文中最后一段很清楚指明所寻的桨声是“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中的“一支灵魂之桨”,是作者所追寻的一种人生理想、灵魂所往,作者是从秦淮河的变迁和对秦淮河的赞美中,感悟到了身处浮躁社会的人心当如何。
②看详写内容:详写的是秦淮河以前的自然美及现在的“繁华商味”
2、 如何探究回答“自己的看法”?
① 立足作者的情感思考 ② 联系现实或自身来说
【参考答案】
“桨声”指代远离奢侈与繁华、远离浮躁与金钱的人生理想(2分),表达了作者对这种
人生理想的肯定和追求,对现实生活中浮躁、一味追求金钱的人生态度的否定与抨击(2分)。我认为在现代社会风气比较浮躁的背景下,提倡这种人生的态度非常有必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真正活出人生的真味。(2分)
【评分标准】
桨声指代:①点明是一种精神追求、灵魂归依、人生理想 (1分)
②内容:远离奢侈与繁华、浮躁与金钱(或:追求宁静与淡然、自然与古朴)(1分)
作者情感:①态度词(如:肯定和追求、否定与抨击)(1分) ②具体内容(1分)
自己看法:①对此种情感的鲜明观点表述(1分) ②稍作阐述与分析(1分)
【温馨提示】
答案往往在文中可以找到,要耐心、细心,全面把握,要立足文本;
请对应评分标准想想“诱错因子”是什么,哪里还可再改进。
在具体讲的过程中,我先摆出存在问题(有时是失分例子),让学生分析为何这样答不行;再与学生共同研讨题目的设置特点和解题思路;最后一起分析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回答找出“诱错因子”,总结解决办法。我感到,结合学生答得较艰难的主观题这样指导讲评两三次后,很多基础尚可的学生在答题时已经能很主动地去思考该怎样读懂文本、审准题目、确定答案,起码不会再出现答题完全不着边际的情形;而且,也及时修正了学生在知识体系上存在的问题。我也相信,在二轮复习时,这样针对思路、能力、规范的指导能给学生一定的帮助。
2、举一反三的迁移拓展强化:
做一道题,如果能延展把握一类知识、一组题目,那就真正做到“精做、会做”了。二轮复习讲评的有效性在这一方面也应得到充分体现。我感到,在迁移拓展时,要注重知识及题型的有效迁移:
① 知识迁移:
考题往往代表了一类知识,语文知识浩如烟海,想一下子全部复完复好是不可能的,在
二轮复习中,正可以通过做题反馈知识缺漏错误,通过讲评构建完善知识体系。在试卷讲评中,如果善于对考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延伸与拓展,以考题为切人点,带动对其他相关知识体系的梳理,这将大大提高讲评课的效果,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
怎样在讲评课中有效迁移呢,我认为主要是抓住两个方面:
一是向学过知识回顾迁移:很多知识不是没讲过,而是忘记了、混乱了。不断的回顾既可让学生在熟悉中拥有信心,又可让学生在反复中切实提高。
如讲评本次期末考试的文言翻译,结合学生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还未落实的“存在问题”,我作了这样的迁移:
试题: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紝事,一如教儿时。
第一步:请结合下面学过的句子,想想翻译这个句子时在活用和句式上要落实什么知识点?
如:一狼犬坐于前 、 吾得兄事之 ;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明确:女(名作状),状语后置句、省略宾语
第二步:哪个词语较难翻译,想想有无解决办法?
如:“视”(想想学过的词语:子孙视之,亦不甚惜)
“纺绩织紝”(联系语境,看看偏旁,能否猜出?)
第三步:请重译一遍,再对应参考答案看看是否掌握了,对照评分标准看看能否拿满分 。
译:母亲像对亲生女儿一样看待她,把纺纱织布、刺绣缝纫的事教给她,全像教我小时候读书一样。
(大意1分,“女”1分,“训以纺绩织紝事”1分)
第四步:能否总结一些规律?
如:①名词后面有动词,前面已有主语时,可考虑有无充当状语。
②见到介词“于、以”字时,考虑有无状语后置。
一是向缺漏知识纵深迁移:如这次语言表达题,考查了应用文知识,正暴露了之前一轮复习我们忽略的知识点,于是,结合这次讲评,我们另外补充了应用文知识专题(特别是:请假条、通知、启事等,以实现全面有效的备考。
② 变题类比:
针对学生审题上存在的误区及易混点,对一些题型要进行变题讲评,以实现讲评的最优
化、效益最大化。
变题可以有以下几种:一是同类知识点不同问法怎么回答,二是相似问法不同知识点如何区分,三是相同文本不同考点如何考查,等等。以此来增强对此一类题的理解,做到练一些题,通晓某一类题。
例如:实用文第20题,除了是未能掌握好知识点影响得分,很多学生还因为审题失误造成失分。于是我作了这样的讲评:
20.本文作者在访谈中的提问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5分)
【参考答案】作者大量采用直问的形式,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每个问题明确单一,显得干脆利落。(1分)更重要的是,作者设计问题很有梯度,由浅入深,层层推进(1分),先问作家如何走上创作道路,再问作家创作体裁变化的原因,再深入到作品的思想层面,最后深入到访谈作家风格变化的原因(1分)。另外,设计的问题能引起作家的巨大兴趣,引发作家较为全面的具体的回答(1分),读者也从中全方位地了解了作家的经历、作品等方面。(1分)
(答题分析:要答访谈特点,并结合读者的感受来分析效果)
请同学们对比以下这个设问,想想在答题上要落实什么知识点,该怎样回答:
问题一:本文作者的提问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被访者的回答效果进行分析。
(答题分析:要答访谈特点,并结合被访者的回答感受,如“轻松自如、易于回答”等进行分析)
问题二: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参照07高考)
(答题分析:重在答设问的内容和层次)
又如,这次作文的材料是时事类的,许多同学写作时任意扩大材料内核,造成游离现象,于是我就把一学期以来做过的所有新材料作文题对比分析,与学生共同研讨不同的材料该如何审题,这样讲评完作文后,学生们的反映较好。
三、鼓励而落实:
二轮复习,尤其是一模或高考前,心理已成为一道坎,要帮助学生跨越这道坎,鼓励必不可少。学生的生源已成现实,再抱怨已无补于事,不如尽自己和学生最大的可能,能提高一级就是一种成功。另外,试卷讲评绝不能停留于课堂,更主要的是试卷讲评为契机,引发及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复习。
每次讲评,大到前十名、进步大同学,小到每个板块做的好的同学,我都普遍进行表
扬,尤其重点表扬近期学习态度端正的同学,必要时多请这些同学讲他们的进步经验及答题心得。因为堂上时间有限,不可能在这方面花过多时间,很多时候,我就在批改试卷时完成“鼓励”的任务,一个笑脸,一句鼓励的话,一点进步的提示,都能让我的学生在拿到卷子时低头一乐。只有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才会有更进一步的动力。
同时,及时的鞭策及理性的批评也不可少,不过要让学生明白,只要他们及时调整,马上就可以在某方面有所提高,有增分的希望。一定要让学生有跳摘的热情,有“可及的奋斗方向”。
另外,就是要激发学生共同参与的热情,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乐于学”。
在讲评课上,要充分给予学生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时间,允许学生对试题“评价”作出“反评价”。因此在讲评课上,“你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有不同看法么?”“请谈谈你的思路”等应成为课堂的常用语。在这方面有不少老师作出了成功的尝试,我的研究相当有限,就不作展开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