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

作者:惠均  时间:2008/4/23 23:33:3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31
  教学楼前有棵三干齐上的雪松,洒脱葱笼,每当我在课间休息,总忍不住要看她几眼,闲暇时常留连于她的下面,细细观赏,回忆着她那特别而有深意的成长经历。
  那是1988年冬末春初,学校买了批雪松树苗,请农民工来栽植,可能是嫌我们寝室前荒凉缘故吧,住我隔壁的一位老师特意从中挑拣一棵形美而健壮的叫人在其门前计划外地栽下。也许是少年时常听到的那句“植树养花是资产阶级情调”已扎根于我的潜意识中,或许是我这个穷书生尚未达到“资产阶级”那种生活境界吧,对于植树养花之类,以为只是生活的一种形式点缀,无关紧要。尽管如此,隔壁门前那棵挺拔葱绿,满身生机的雪松还是吸引了我的眼球,不免赞上两句。邻居见此,便怂恿说:“你若在门前栽上一棵,让它们比肩成长,岂不更美。这批树也许还有,你去拣一棵来。”我想也是。
  记得那是个连阴雨天,好像还下了点雪,在邻居的指点下,我来到放置树苗的地点,一看没了,全完了。我漫不经心回走,不几步被什么绊了一下,我以为是踩在泥里的小树枝,便不经意地用脚将其从泥泞中挑出来,一看,隐约像棵小雪松,我心一紧,赶紧用手将此拿上来,仔细一瞧,果然是。
  她这么弱小,满身泥泞蔫缩着,不见半点绿色,还能栽活吗?
  捧着她,我心里凄凄的,就像当年老舍先生捧着小麻雀的那种感觉。不知怎的,刚才对栽树还是无所谓的我,现在内心则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动:我要栽上她,一定要栽活她,让她茁壮成长!
  我快步走回宿舍,用水冲净了她身上的泥泞,又发现她不仅细弱,而且主枝头也没了,我抚摸着蔫巴巴的她,小心翼翼地将她栽下了。相形之下,与她相隔数米之远的邻居之树,就像个风流潇洒的美男子,而她则像《包身工》中的“芦柴棒”,为此,我的心隐隐作痛,几次几乎要落下泪来。邻居们和我的家属在茶余饭后常嘲笑她的外形,也讥笑我的行为,断言她难以成活,即使活下来也终无所用。对此我没有多说什么,我想最好的回答就是行动和事实。
  自此以后,除了下雨,我每天都用淘米水浇灌她,经夏历冬,她总算活下来了,且气色愈来愈好了,尽管比起邻居的那棵,她还显得羸弱无形,但她毕竟活了,且长大了许多,看着她,就像看着我成长中学生和孩子,心里产生了丝丝宽慰。
  转眼两年过去了,我仍坚持用淘米水浇灌她。她的形体渐渐丰满了,那被折断的主枝旁又长出了新枝,成为新的主干,引领着全树蓬勃向上,眼看她就要平到凉衣服的拉线,高出人头了。此时的她就像个婷婷玉立的少女,风姿绰约,而隔壁那棵昔日的“美男子”,可能是由于邻居常在其身上撒尿拨粪的缘故,现在像个木乃依,枯黄地呆立在蒿丛中。事实上她成了同批栽植还健在的唯一的一棵了,其它的不是旱死了,就是被野蒿欺死了。见此情景,我心情复杂,不知是悲还是喜。
  也许是我平日里表现出对她太多的关心,同时也常以她为夸耀,惹起了老婆的嫉妒了吧,一天,老婆借有碍凉衣服为借口,折断了她的新主枝,看到此景,我的心像被锯开了一样难受,气愤极了,为此大吵了一顿。从此,我更加精心呵护着她,生怕她再受到伤害。
  过了二年,我发现她居然长出了三个主枝,齐头向上,别有风姿,见此,我也就渐渐心安了。
  眨眼又是两年,当年那棵瘦弱无头的“芦柴棒”,已成了丰满俊逸的大姑娘了。
  教学楼落成了,学校筹划对楼前空地进行绿化和美化,决定在其两侧各栽一棵雪松作为主体风景以陪衬大楼,而我门前这棵雪松居然被相中,移栽到了楼的右侧,与从市场新购得的一棵相对而立,表现着大楼以及学校的希望和自豪。
  这就是我的雪松,每当我看到她,我就会想起她成长的故事,我总忍不住要向我的学生和孩子讲述,因为在这个故事中蕴含了太多的哲理,它对我们的教育、处世、成长有着许多启迪,值得我们沉思、感悟乃至于实践。这也是我要形成文字,奉献给读者的缘故。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