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请美化你的第二张脸

作者:佚名  时间:2008/5/4 22:16:2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062
  毫无疑问,人在外观上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脸,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很在意自己的脸,尽力去呵护它美化它。可是我觉得语文教师还有一张同样意义非凡,需要尽力美化的“脸”,它就是语文老师的字。
  当然这个观点并非我的一家之言,相信每一位语文老师都知道字的重要性,可是要么我们对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要么我们并没有把这个认识付诸实践,以致自己教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书,而自己的字却没有一点进步。
  一、写作本文的起因
  一是我每每进行“你最喜爱的语文老师是什么样的”调查时,学生的回答里总有“希望语文老师能写一手好字”这一条。其实我们自己做学生时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这应该是一种情结了。
  二是今年“两会”上上海著名作家赵丽宏提出了“将中国书法艺术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吁和提案,受到国人的强烈关注,也引发我的震动。
  第三条原因对我的影响是“颠覆性”的,但我想放到本文的最后再说。
  二、书法的特性及现状
  作为艺术之一,书法是唯一一种在民族文化中相对封闭地独立孕育发展而成的艺术。由于书法是写汉字而使得其他民族文化难以介入。所以,书法是我们不折不扣的国粹,是世界上绝无仅有艺术形式。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书法是一种群众性、实用性很强的艺术,优美的汉字手写体到处都能找到实践者和欣赏者。
  按理说,随着中国国力越来越强大,中国文化也应该像欧美文化那样逐渐向世界渗透,书法也应该散发越来越强烈的光芒,可是事实却是书法的生命力正在逐渐萎顿衰弱。
  记得我上学时,学校的标语、通知,乃至规章制度、讲义试卷等都会以美观的字体呈现在我们面前。而现在很多学校都很难找出字,尤其是毛笔字真正拿得出手的人了。那些横幅、靠牌、规章制度等都是电脑制作的了。出外参加活动时,能看到古朴优美的手写体欢迎词,我总是倍感觉亲切,自然就揣度起这所学校的底蕴。
  中国人写不好中国字的现状,本已让人悲凉,而更悲凉的是我们正在习以为常。原因何在? 
  首先自然是电脑技术的迅猛发展。确实,电脑制作的汉字作品具有手写汉字无可比拟的种种优点,而且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其次是当今整个中国浮躁的心理及对物质经济的过度追求使人们忽略了对精神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关注和追求。
  再次随着对外开放及世界一体化的国际形势迅猛发展,传统文化普遍受到欧美文化的冲击,人们的注意力越越来越分散。
  可是手写汉字还是具有电脑制作永远没有的优点。它活泼的灵气、鲜明的个性和无穷的生命力是机器制作永远望尘莫及的。字如其人,是人人皆知的经典之语。电脑固然神通广大但对此语也只能甘拜下风,黯然神伤。
  所以我想,历史自有其反复性,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过度工业化的排斥,对自然状态的亲近,书法一定还会有东山再起,重铸辉煌的时代。
  三、书法教育及其与语文教师的特殊关系
  在我国,书法教育由来已久。周代的六艺中的“书“即指书法。对年轻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唤醒他们对传统文化,尤其是本民族语言认同感,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那么,谁最应该也最有条件负起这个重任呢?答案肯定是:语文老师!
  能体现一个语文老师对祖国语言认同感的一个直接而显性的内容就是他的字。尽管这两者本身没有必然联系,但人们在情感上都是这么认为的——语文老师字就该好!在社会上会听到这样的话:“啊,他是语文老师?从这字谁能看出来啊?”或:“肯定是语文老师,一看字就知道了!”
  关于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人们说私塾先生三件宝:好字、好嘴、好文章。也许就是这历代流传下来的书法情结让语文老师在这方面总是被苛求的对象。
  第一节课老师自我介绍时,学生会先暗暗品评老师的相貌,然后就会关注另一项内容了。如果老师长得不错,容易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可是一板书歪七别八,学生印象则会急转直下;而如果老师长得不怎么的,可是字一出手,赏心悦目,学生印象则会急转直上。这是心理学上的近因效应,在我看来第二印象的作用要比第一印象大得多。
  更要紧的是,如果语文老师的字不好,那么无论是你要求学生把字写好还是改作业写评语都会底气不足。常常听到语文老师抱怨:“看那些学生试卷上字写的,面目可憎,上哪改下去的!”可是如果自己字不好,学生听了绝对是口服心不服的。
  前面提到学生十分在乎语文老师的字,自古如此,以后还会如此。这已经是一个情结,永远驻扎在中国人心里,包话语文老师自己。而如果学生真不在乎语文教师的字,那更是悲哀之中的悲哀了
  四、语文老师练好字的益处
  在我看来,练就一笔好字实在是语文老师大大提高个人魅力和教学效果捷径。三项基本功里,好口才、好文章都是“投资大、周期长、收效慢且不易显现”的项目,而字只要耐心地花上三二年功夫肯定能收到明显成效。
  魏书生老师就说他教授不同的内容时会用不同的字体板书这样能明显增强教学效果。
  一笔好字的益处还有很多。比如常去外地上课、听课的老师会有体会,一旦上课的老师把那笔或潇洒或娟秀的字一板书,无论是被借班的学生还是评委还是其他听课的人都会油然而生一股好感,一节好课的底子就打下了。
  练字还有一个功效,那就是养生。书法家高寿的比例最大。有人把书法作为气功一种,而气息畅通是人健康的重要的保障。语文老师多是班主任,任务重压力大,如果能带着练练字,也是对身体的有效保养。
  语文老师通过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一笔好字,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反映自己对传统文化应有的热爱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发扬的责任,还能表明不马虎草率一笔不苟的态度和习惯。
  话又说回来,哪有语文老师不想把字练好的呢?可就是缺乏足够的意志和韧性。其实换个角度想,惟其如此,练好字才更有成就感。既然吃定语文这碗饭,利用点滴时间,花上三五年功夫,绝对值得哟!再退一步说,你的字可以写得不好看,但绝不能写得不认真,认真是一种态度,你必须端正!
  五、顾黄初先生的教导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影响当今语文教坛的风云人物”顾黄初先生说一辈子教语文的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专门教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他们自己则从师范毕业当了教师之后,就不再认真地学语文了,而是成了专职指导学生学语文的特殊角色了。这样的人,充其量是一个“职业型”的教师,说白了是个“教书匠”。还有一种人,他在教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同时,丝毫不敢懈怠,仍然孜孜以求地学语文,严格要求自己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始终要起示范作用,永远坚守这样的信条:我的一生应该是浸润在“语文”中的一生。这样的人,他的语文行为始终是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楷模。
  以上就是我写作本文的第三条起因。至此,再问问各位语文同仁,这第二张脸,你看到底是要还是不要?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