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走向审美化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2/17 18:48:3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750字。
让语文课堂走向审美化
                 
湖南株洲南方中学语文组    金翠莲   邮编:412002 
2005、11市二等奖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和手段,如何让语文课堂走向审美化。语文审美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为指导,以语文教育中的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与审美理想,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简言之,就是对学生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审美化 审美感受力 审美鉴赏力 审美创造力 
美是人类精神需求的永恒主题,人们在美的体验中,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心灵的洗涤,在美的感召下达到灵魂的陶冶和洗礼。人们通过美的教育,可以唤起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从而拓宽人的思维,陶冶人的情操,开发人的心灵,激发人的创造力,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途径很多,语文教育是主渠道之一。作为审美对象,语文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集萃的宝库,就其中包含极高审美价值的单篇而言,又往往是思想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的和谐统一体,所以语文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美育优势。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泛滥,审美化被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学生思想贫乏、苍白,情感贫弱、无力,阅读能力差,作文缺乏想象力。而"漫画热"、"电游热"在学生中却愈演愈烈。透过这一现象,我们不能不看到,整整一代人审美情趣的跌落。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如何扭转这种不良现象,让语文审美教育复活,让语文课堂走向审美化,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塑造、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而学生的审美心理的建构是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带领学生进入美的殿堂,如何引导学生去感知汉语言文学的形象美,领悟语言的音乐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欣赏文章结构的变化美,把握整体的风格美,捕捉现实生活中千姿百态的美呢?就很值得我们去探索。
一、培养审美感受力
所谓的审美感受能力,就是凭借各种感受器官,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审美对象外在形式美的感受能力;二是对审美对象情感表现和象征意义的感受能力。“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是时代最急迫的需要,这不仅因为这是一种改善对人生洞察力的手段,而且因为它本身就会唤起洞察力的改善。”(席勒《美育书简》)现今一些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很差,认为生活那么平淡无奇,哪来的美,甚至领悟不到作品中所蕴涵的真善美,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去引导。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作为语文教师,使学生拥有“绘画的眼睛”和“音乐的耳朵”,教会他们在文学艺术的海洋里去发现美、感受美,我们责无旁贷。
首先,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语文课上教师要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诸种感觉,把作品中丰富多彩的美传递到大脑中,从无声的文字中跳动出有声、有色、有形的美的图景。比如课文中的图画美,高明的作家在描写事物时,常常会借助图画来传达内心的感受。譬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通过多媒体技术把一幅幅美妙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等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以此领略春的美景并对春产生由衷的喜爱之情。另外要教会学生从细微之处去发现美,它可以是凸现人物性格的细节,可以是个性化的语言、神态、动作,可以是用词精当、妙笔生花的语句,甚至可以是虽不起眼但却有丰富内涵的标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