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00字。
给 自 己 的 语 言 化 化 妆
—— 一堂美化习作语言的训练课
江苏灌云高级中学 高荣苏
教学目标:体味优美语言的魅力,掌握塑造语言美的常见方法。
教学设想:能化抽象为具体,化直白为含蓄,化无形为有形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点拨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内容步骤:
一、替换法,体味语言的魅力
清代著名文艺理论家王国维在评价宋代二首词时这样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里的“闹”、“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艺术表现力?
生(1):比拟。春天的勃勃生机,夜晚的朦胧月色,渲染的淋漓尽致,都具有浓郁的诗意。
师:假如这样写,红杏枝头春意“浓”,云破月来花“有”影。表现效果会怎样?
生(2):失去了形象性和生动性,缩小了想象的空间,影响了意境,丧失了诗意美。
师:近几年高考作文,把语言优美,文才斐然,作为发展等级的重要一环,可以说,不管你的作文构思多么巧妙,不管你的立意多么深刻,离开生动、活泼、优美的语言作依托,是难以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的。
二、美化语言方法的探究
(一) 运用比喻,可以使抽象事物具体化
师:下面一段文字是94年一篇满分作文《尝试》的开头,由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就给人形象生动的美感。
“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能直上云霄的那种勇敢的鸟,尝试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永往直前的一叶扁舟。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对于弱者,那迫不得已的尝试是一座高筑的墙……”(幻灯投影)
如果开头运用下定义的方法,说“尝试是活动主体对某种活动对象身体力行的体验过程”,那么效果会怎样?
生(3):下定义固然科学,严谨,但在文学作品中由于缺少生动可感的形象,就只能索然寡味,观之生厌。
[随堂训练]
模仿上文,以“母爱”为话题,写一段话。
练笔交流评点后,投影参考例文:
母爱是凄风冷雨中为怀中的雏鸟遮挡风雨的已经脱毛的翅膀,母爱是青黄不接时为嗷嗷待哺的孩子留下的仅有的半碗稀饭。对于成功者,母爱是一弘力量的清泉;对于失败者,母爱是一处避风的港湾……
(二)、引用诗文,可以展示你的才情
师:如一考生在《幸福是什么》中,这样开篇,你觉得效果怎样?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记忆,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幻灯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