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须关注每一处细节

作者:朱从国  时间:2008/5/15 23:19:0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69
  高考是考生综合实力的较量、综合素质的竞争。它考查的不仅是学科知识、学业能力,也是心理素质甚至身体素质的竞争。大家都知道,细节决定成败。我这里说的几处细节,您看看您注意到没有,落到实处没有。
  临考前两天或者一周甚至十天半月,学校停课让考生自己复习。在停课之前任课老师应跟同学们明确复习的范围、复习的方法,指导同学们制订复习计划等。班主 任应全面指导复习计划的制订,强调时间安排的周密性和提高效率的重要性。学校应该把所有考生安排在原先的教室复习(除非考点需要,才转移复习地点),切不 可把学生放回家自行复习(放回家十有八九是放任、是推卸)。临考,就是临战,军队应该集结,应该是紧急战备状态,简单说就是——严阵以待。考生在学校基本 按照平时的作息时间和课程安排表来生活和复习,任课老师按课表及时到班辅导答疑,随时解决发生的各种学习、心理等问题,不迟到、不早退,甚至比平时还要严 格,确保教室内保持良好的复习气氛,并使所有复习迎考的同学情绪稳定、斗志昂扬。
  临考,送考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就是同学们的主心骨,除了及时关注同学们的各方面情况、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外,要给同学们提供情绪调整的指导(也可以说是打预防针)和考试技巧的指导。
  考试的良好情绪是“心平气和、精神饱满”。传授消除不良情绪的技巧:
  (1)调整考试动机。动机过弱,把考试看得无所谓是不能激发活力,不能进入最佳状态的;但动机过强,把考试看得过分重要,要求自己必须得多少分,反而会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的。
  (2)消除考前疲劳。考前开夜车,搞得人很疲劳,这是不科学的应试方法。人越疲劳,记忆能力较差,发生暂时遗忘的可能性越大。而且,人在疲劳状态下,容 易出现种种引起大脑迟钝的生理反应。考前要注意加强营养(比如每天吃一个鸡蛋等),保持正常的饮食和睡眠,避免过度的紧张和劳累,以便能够养精蓄锐去迎接 考试。
  (3)做好充分的复习和考试心理准备。认真复习,掌握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题型的解答技巧,自己就有信心。
  (4)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我一定能行!”“我今天精神很好,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一定会考出好成绩!”
  (5)转移刺激。考试时,一时想不起某道试题的答案,心中会突然焦急甚至烦躁起来,此时可以暂停回忆,转移一下注意,先解决其它题目,过一定的时间后,所需要的答案也就可能回忆起来了。
  考试技巧也是必须传授的,最基本的有:
  (1)答题有计划。①拿到试卷首先检查有无缺页、漏印,然后写好姓名、考试号等,填、涂好答题卡上的姓名、考试号、科目等。②浏览一下试卷,做到心中有 数。③当监考老师宣布还有15分钟考试结束时,检查答题卡有没有填,如果没有填赶紧填涂,但不要慌乱,防止填错位。不要随便改答案,以免后悔。
  (2)以“先易后难”为原则。不要在个别难题上花费太多时间,把能做的全部做出来。最后集中力量攻难关。
  (3)切勿“想当然”。“似曾相识实不识”,试卷上不可能有以前做过的完全不变的题目,必须认真审题,题目不看清,决不动笔写答案。审题成功是答题成功 的一半。审题时要咬文嚼字,一个字一个字看过去,要看清楚诸如“恰当的”、“不恰当的”、“完全相同的”、“不同的”之类的字眼。
  (4)立足一次成功。做一条是一条,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切记“容易题容易错”。不要匆匆忙忙,决不寄希望于最后复查时修改。
  (5)保持卷面清洁。不要贪求速度,结果书写乱七八糟。决不乱涂。特别是客观表述题。
  (6)决不提前交卷。考试中的每一分钟都是有用的,都需要有效利用。
  决不提前交卷,这是考试前老师无论如何要吩咐的,高考不是儿戏,同学们必须稍安毋躁。老师交代与不交代,结果是不一样的。也许这还不算很细的细节。近年 高考都用答题卡,都需要2B铅笔。2B铅笔是必备文具,考前一天,老师“临考吩咐”中,学校(班主任老师)给每个考生准备一个透明的塑料袋子,让考生把可 以带进考场的必要的文具用品、准考证乃至手表、风油精之类放进去,进考场就带这个袋子,考完了把所有自己带进去的东西再装进去带出来,下一场考试还是只带 上这个袋子就行了,准考证上有姓名、考点、考场等,即使丢到啥地方,一般人也知道这是“性命攸关”的东西,会千方百计及时找到失主。
  钢 笔、圆珠笔都是准备双的,2B铅笔也是两枝。铅笔是削成“鸭嘴形”的,削好后,好好在草稿纸上磨一磨,磨到最滑爽的状态,在涂卡时只要一个来回就可以搞定 了。如果随便削一下,笔头尖尖的,不仅涂不满格子,还可能损坏答题卡,更主要的是浪费时间。这该算细节吧,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还有更细的。上午9点考第 一场,8:45考生进场,8:20班主任发准考证,让同学们清点文具,把要带的物品全装入昨日准备好的透明塑料袋子,然后班主任站在门口,同学们亮出放准 考证和2B铅笔的一面,班主任一个个查看过去,也确保“万无一失”。
  也许有人觉得小题大做了,认为考生都十七八岁的人了,这点事情自己不能做好吗。是的,能做好,绝大部分能做好,但就是有做不好的。学校的细心、老师的细心,避免了多少可能发生的意外、可能发生的焦躁啊。这些细节对同学们是一个多大的心理支援啊。
  细节还有很多,不少有经验的班主任连女同学的生理周期都注意到了,而且还早就建立了档案,限于篇幅,本文撇开不谈了。事实上,对这些细节的关注,是对考 生的爱,是敬业、严谨、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的一种体现。不要提起考试,就认为人家是“死揪”,仿佛人家冒了天下之大不韪。更不能打着“素质教育”的幌 子,放任了孩子、怠慢了考生、散漫了自己、留下了遗憾。
  朱从国 原江苏省如东中学、现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高级教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