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生情ABC——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
作者:山东省北镇中学 孙爱民 时间:2008/6/29 17:11:5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095
A、构思作文,出于真情
要教导学生有一颗善感的心灵,用心去触摸人和事的本质。我给学生举例说:那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宛若珍珠,但她正高呼生命的伟大时,太阳出来了,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只好含泪而去。此情此景是否会牵动你的情思呢?那黄昏中的霞光,绚丽多姿,有如锦缎,但是,当她正留恋人间温情时,夜幕降临了,在这夜幕的笼罩下,她只能忍悲消失。此时此刻,你的心弦是否被拨动?抚摸一棵草芽,你能否感受到她生命的顽强?拾起一片落叶,你能否发现她牺牲自我、孕育生命的高尚?还有,你的父母为你日夜操劳,你是否心存感激?你的朋友为你排忧解难,你是否铭记在心?假如你曾被父母、朋友,甚至一片晚霞、一颗露珠、一根小草、一片落叶感动过,那么,作文时谁能阻挡你的感情喷薄而出呢?“心底确有感与恨,是花是鸟皆成文。”你胸中的情思若能酿成浓烈的酒,无论用什么样的瓶子装出来,都将芬芳醉人。
B、细节刻画,传达真情
情感的抒发不是靠空洞的言辞,也不是靠诌写生离死别的故事,而学会选择一些富有情致的细节则更能使人读之动情,闻之动心。我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例给学生分析。文中说,当时父亲已年迈,面对的是母亲去世、自己失业、家境衰落、债台高筑的困境,但为供儿子上大学,毅然去南京求职,并且要把儿子亲自送到北京,途中一切琐碎事宜都做得认真耐心,对儿子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在描写这一切时,朱自清无不饱含深情,特别是父亲爬上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细节描写最为精彩;“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回来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这些细腻的描写真切地写出了年迈的父亲过铁路、爬月台的吃力,更写出了他的一片爱子之心,读后令人潸然泪下。之后,学生作文时我有意识地指导他们写细节,效果颇佳。
有一篇习作《父亲》,主旨是表现父亲的慈爱、勤劳。小作者没有一味叙写故事,而是选择了父亲的手做了细致刻画。劳作一天的父亲为放学回家的我端来饭菜并递给我时,我看到了一双手:“饱经沧桑,粗糙干枯,根根裂痕在那手指手背上延伸……”劳累一天的父亲到在炕上睡着了,“一只手伸出被外,搭在炕沿儿上。那只手黑黄干裂,根根血管硬鼓鼓地突起在手背上……”小小的细节便使一个勤劳纯朴的农民父亲形象跃然纸上,儿子对父亲的热爱、体恤溢于字里行间,感人至深。所以说,细节就是文章的血肉,有血有肉,文章才会鲜活感人。
C、景物渲染,寄寓真情
景物渲染是一种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折射人物心理的表现手法,在古诗词中运用较多。这种手法运用得当,会使作品产生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例如《琵琶行》中写到琵琶女“年老色衰,委身为贾人妇”而“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女只能独守空船。诗中写到;“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用一江寒水和水中那轮随波动荡的冷月,渲染了清冷的氛围,从而有力的烘托出琵琶女孤苦无依的悲惨生活,读后使人顿生怜惜之情。
我对学生说:“你们的作文若能合理运用这种渲染技法,一定会以超强的情感穿透力打动人心。”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作文都进行了大胆而有效的尝试。其中一篇题为《母亲》的作文,先写母亲下葬后自己的痛不欲生,然后写景渲染:“夜深了,我依然蜷缩在门前,泪眼望天,一轮月亮挂在有风的天空……”在这里,风中那轮清冷的月亮不就是小作者那颗孤独伤痛的心吗?所以巧妙运用景物渲染也是使作文生情的有效方法。
以上文章发表于《作文报》2003年第22期第2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