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读书
作者:不详 时间:2008/7/3 17:22:3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688
人为什么要读书?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一万个人,可能会有一万种答案。但也由此可见,我们有超过一万种的理由去读书。在这一万种理由中,有一种理由是最根本的,那就是:因为我们是人。是人就要读书,也只有人才会读书。我们知道,在人类还没有被文明开化之前,在人类逐渐由愚昧走向文明的漫长过程之中,许多人没有读书或者说没有书读。但是我们清楚地看见:正是人类本身,发明了文字、开发了语言,这才进化了大脑、进化了社会。读书,是人类自己发明出来的并用它来不断进化自己的最高明最伟大的手段!
那么,让我们的中学生读什么?
我们的选择是唯一的:让学生参与崇高的阅读,享受阅读的崇高,在崇高的阅读过程中得到知识智慧思想情感意志的滋养,开拓一条通道,让学生广泛展开与崇高的对话!
因此,读书要有所选择,选书要慎之又慎。苏东坡曾说:“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意思是说,读书要有目的地选择。尤其是中学生,主要精力要用于功课学习,又因年龄特点,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加上“书海”、“文林”中“百货皆有”,既有良莠之分,又有高下之别;既有香花,又有毒草。这样选择读物就更显得重要。英国一位作家说过:“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坑害。当前,你们中不少学生阅读追求猎奇,沉醉于小说和漫话的故事情节里,课外阅读更是以娱乐、消遣类和休闲类读物为主,这种没有什么内涵和深度的“轻阅读”、“浅阅读”,在某些地方甚至成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而实际上,对于学生来说,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远远不够的,至于那些以供散心消遣的口袋书、言情文字,更不应成为我们的所爱。我们应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多读一些经典著作,多读一些促进学科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文学家赫尔曼•黑塞把这称作是我们“获得教养的途径”,是再恰当不过的。
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作垃圾处理。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思考才能增长学问。
读书还有一点就是: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把读书和写作结合起来。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经三抄《汉书》;明代文学家张溥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斋”,意思是每读一篇文章,他都要至少抄录七遍。当然,对我们来说,读书不仅要抄录、识记,更要理解、运用,但动笔是基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我们几乎可以说:读书是万能的,不读书是万万不能的!
我想,如果我们学校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了成功人士,他回忆说,当年我在母校最大的收益,就是我读过许多书。这就是学校莫大的荣誉了。
当然同学们也请你们谨记:书是有灵魂的,请你们务必与高尚的灵魂打交道。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