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人师

作者:阜康市二中 杨海萍  时间:2008/9/11 11:13:1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765
  我喜欢聆听来自课堂的乐章,那里充满了生命萌发时的激情。
  我喜欢仰望来自学生的笑脸,那里洋溢着智慧迸发时的火花。
  我希望有一天能坦然回味为人师带给我的一切,只因那里是永不放弃写就的自传。
  在讲台上“写生”
  我以教书为职业,其实有太多的偶然。
  我应该是有绘画天赋的。在求学期间,从小学到师范毕业都有各类比赛获奖的经历,12岁时参加省里青少年绘画比赛取得甲组一等奖的好成绩。那时,无论是自己还是母亲、周围的人都以为我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
  除了我的父亲。
  我父亲很推崇读书人。虽说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学读书,成为有学问、有作为的人。所以那时不管家境多么贫寒,父亲咬紧牙关硬是让我和妹妹都上了学,而且一直读完师范。在村里许多人都认为父亲这样是不值得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终究是别人家的人。可父亲却不这样认为。正因如此,他改变了我和妹妹的命运。
  但父亲却认为我画画是没有前途可言的,初中毕业差几分没能进入高中,固执的我一心想复读初三再考高中,实现上美术学院的梦想,然而父亲却为我选择好了另外一条路:上师范学校,将来当人民教师。为此我一连几天不和父亲说话,故意躲着他,像是在做无声的反抗。去师范学校的火车票都已买,父亲递给我时,我连看都没看一眼就把它放进了抽屉里......临行的前一夜,母亲为我收拾行李时,告诉我父亲为了能够争取到这个名额指标,三伏天扛着大米来回奔波托人求情,自己却连一顿饭都舍不得在饭馆吃,硬是饿着肚子熬到下午回家......听到这儿,我的心在流泪:我太自私了,为了自己的喜好全然不曾顾及到父母的感受,我太残忍了......第二天,当父亲送我上火车的那一刻,我郑重的告诉自己:从今天起我将开始我新的人生,为了父母,也为了自己......就这样,我在河南洛阳出色的完成了三年的师范生涯,2001年8月回到家乡新疆成为一名小学教师。
  父亲知道我一直没有丢弃手中的画笔,他对初为人师的我说:“你也可以把讲台当成画室,把黑板当成画板......”如今回想,我父亲真是有先见之明呀,虽然他当初自作主张的为我选择好上师范,但常打电话嘱咐我:手中的画笔什么时候都不能停下!他这看似不经心的举动,却道破了我职业成长最核心的性格因素——永不放弃。正因如此,父亲让我成就了另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在三尺讲台上挥动我手中的“画笔”。
  就是这股永不放弃的劲儿,推着我不断自我加压。初为人师我希望自己在学生眼中是最棒的,自己学生的成绩是最好的,作为班主任我希望自己带的班年年评优、事事拿奖。这样一想,做起事来就像一个铆足了劲儿的发条,学生说我走路的声音都是快板儿的节奏。而我,也在这忙碌中逐渐享受到挑战带来的喜悦:走上讲台的第二年,我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第三年,我获得学区教师基本功大赛综合一等奖。第四年,学校让我担任大队辅导员,并成为校委会中最年轻的成员......
  就这样,我开始找到在讲台上“写生”的灵感和乐趣,并乐此不疲。而每当品尝这些快乐时,我也似乎能感受到父亲来自眉梢的喜悦和母亲那来自天国的嘉许......
  让课堂成为自己的画板
  我喜欢上课,特别是当学生思维迸发智慧的火花时,我常常会生发出一种参与生命成长的圣神感,同时也感悟到“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真正含义。从我的“进步史”来看,关键是上好了几节课。
  一次阜康市教研室来我校督学检查,原语文教研员王素平老师走进我的课堂,听我上了一节《小狮子艾尔莎》,那段时间我正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这节课我也以此为训练的重点,来引导学生自主解读课文,通过四人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你打算怎样解决?)完成对课文由表及里的探究学习。听课后王老师对我的课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认为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使学生更主动,使课文更生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我干劲十足,信心百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又给我指点迷津,使我有了“冲出校园,展示自我”的冲动,渴望到更大的展示平台去锻炼。
  内心的渴望,助长着我的工作热情,我尽可能多的争取外出听课学习、培训的机会,如饥似渴的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2002年,我校语文区级课题验收,我代表学校上了一节市级观摩课《列宁》。当时自己正对自制教具辅助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自己一直没有放弃的画笔这时派上了用场,教具的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在本堂课上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巧妙的运用教具,不仅丰富了课堂,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使全班几乎每个人都在课堂上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这堂课赢得了在场所有听课老师的好评。此后我又被阜康市教育局吸纳进入中学,在中学我看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锻炼。
  自2003年进入中学以来,我更觉得才疏学浅,于是在寒暑假参加了师范大学的函授学习和自治区的继续教育培训,并且不断了订阅教学杂志,充实自我,适应初中教学的需求。年底市教研室选拔教师参加州级教师基本功大赛,我毫不犹豫的报上了名,结果只拿得绘画二等奖、口头表达一等奖、综合三等奖的成绩。究其原因是我的那堂《你一定会听见的》一课没有上好!这次失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小学教学不能等同于初中教学,教学理念应有更高一层次的提升。此后我一闲下来就提着凳子钻进教室听课取经。永不放弃的念头又一次在心中如一团烈火般燃烧。
  2004年市教研室又组织了一次“三维目标融合”语文课调讲赛,这次我铆足了劲,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干一场:哪里摔倒就在那里站起来。我重新设计了《你一定会听见》一课,我将展现新课堂新理念,突出学生主体,表现阅读课以读为核心的特点作为课堂设计的基本原则,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取得了二等奖,虽不是最好的成绩,但这点成功带给我的不仅是收获的喜悦,更是坚定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上多年的永不放弃,让自己更有信心。
  可以说这四节课带给我的是专业提升的成就感,让我对课堂教学满怀期待。2006年我被评为市级青年骨干教师,这个光荣的荣誉称号,带给我的不是骄傲,而是更多的严于律己和努力向上的动力。
  其实,课堂就是每个教师的画板,他是教师教学灵感的源泉,是教师写生的殿堂,更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凝结。
  让学生成就自己的荣耀
  2003年对于阜康市教育而言是有纪念性的,这一年,阜康市教育正式进入课改阶段,当时正逢我刚进入初中,说实话,我那时对中学教育教学还有太多的疑惑和担忧。一是担心师范毕业的我在知识方面十分欠缺,是否能胜任中学教学?是否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改理念。二是担心初中的学生能否接纳我这位小学老师的教育方法。所以我大量阅读有关中学教育教学的杂志报刊,首先从教学理念上不断完善自我,洞悉中学生的心里特征和年龄特点,用心去交流、沟通,用微笑去回应每一个眼神,我发现你给学生一个微笑,他们会还你整个春天。于是提笔疾书一气呵成了一篇教学论文《把微笑带进课堂》,后来这篇论文获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三等奖。这让我更深刻地感觉到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与伟大。我们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爱去滋润、去感化,你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自2005年迎奥运作文大赛启动至今,我的学生连续在第一、二、三届比赛中均取得好成绩:国家级获奖3人次,自治区级获奖28人次,州级获奖16人次,市级获奖8人次......没有当初的永不放弃,哪来今天的收获?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感到快乐的?是学生成就了我的荣耀,又让我收获了快乐。
  我为人师已有七八个年头了,每每回顾这几年在三尺讲台上的“写生”我就会更加确信:永不放弃,能让平凡迸发乐趣;勤于思考,能让明天充满期待。
  我会永不放弃这一份对教育事业的爱。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余力 于09-04 20:52发表评论: 第1楼
  • 很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