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语文备考方案
一、指导思想
1、所有的备考工作都以教学和考试的两个大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为依据 。
2、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在复习备考中 相应地改变教法,用好新教材,研究新教法。
3、研究高考试题,熟悉题型设计,明确知识考点;研究、琢磨近3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反映出来的命题改革走向。应特别关注有关各方对2004年高考试题的评价以及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有关05年考试命题的讲话。
4、重基础、重能力、重素质。贴近教材, 以课本为范本,进行归纳梳理知识网络,进一步巩固提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使之具备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高考题。
5、分工合作。每个复习阶段,组内都要有明确的分工,专人负责整理备课资料及相关练习题的配发。
二、备考计划
分成两个阶段,每两个星期为一个环节:
第一阶段(04年8月-05年3月)
04年8月
1、第五册第六单元 文言文/熟语积累与训练开始、文言文实词与虚词掌握开始
2、第五册第四单元 文化读物/现代文大大阅读训练开始/记叙文习作(一)
9月
3、第五册第五单元唐诗/古代诗歌鉴赏训练开始/记叙文习作(二)
4、第五册第二单元文艺评论/熟语(二)/文言文(二)/记叙文习作(三)
10月
5、第五册第三、四单元小说/熟语(三)/文言文(三)诗歌(二)/现代文二、
6、考点:语音、字形、标点/诗歌(三)/现代文(三)议论文习作(一)
11月
7、考点:熟语、语病、连贯/现代文(四)
8、考点:诗歌鉴赏/文言文(四)/议论文习作(二)
12月
9、考点:科技文阅读/诗歌(四)/现代文(五)
10、考点:现代文阅读/音、形、意强化/文言文(五)/诗歌(五)/议论文习作(二)
05年1月
11、第六册文言文单元的教学/诗歌(六)/现代文(六)
12、第六册其他单元的教学/考点:扩展、句式等/文言文(六)/议论文习作(三)
2月
13、考点:文言文阅读与翻译/词语运用强化/诗歌(七)/现代文(七)
14、考点:诗歌鉴赏强化与古诗文背诵默写/现代文(八)/散文习作(一)
3月
15、考点:现代文阅读强化/文言文(七)/诗歌(八)
16、考点:语言综合题强化/音、义、形、标点、语病、连贯强化/文言文(八)/散 文习作
第二阶段(05年4-5月)
4月
17、查漏补缺、整理最新考点资料
18、强化考点:文言文阅读与翻译、诗歌鉴赏/自由习作(一)
5月
19、强化考点:现代文大阅读、语言综合题/作文审题集中训练
20、强化考点:音、形、义,古诗文背诵默写,科技文阅读/自由习作(二)
※备注:
①各种形式的考试如月考、会考、联考、摸拟考等与学校的安排相符,不另列出。
②实施过程遇有特别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备考方略
1、预期目标。平均分、优良率,要达到指标,完成任务,为全年级学生高考尽到语文科的责任和义务。
2、资料使用。采用“一本资料、三种考查”的方式。力求选好一本资料,也只要选一种资料,组织好三种方式的考查,即月考、调考、联考。
3、合作分工。
按各知识点分布,分成四大结构板块,并进行分工协作。
(1)“语言基础与综合表达”部分,由***组长主要负责。
(2)“文言文阅读与诗歌鉴赏(含古诗文背诵)”部分,由***老师主要负责。
(3)“科技文阅读与社科文、文学作品阅读”部分,由***老师主要负责。
(4)作文部分,由***老师主要负责。
※ 备注:
①各主要负责老师搜集整理好相应的考点资料使之有序,并且编辑相应的训练短题。
② 每位老师注意收集好的作文题,供学生审题、写作之用。
以上是我校高三语文组针对2005年高考而拟定的备考方案,由于经验不足,其中必有欠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