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不容发”中“间”的含义与读音释疑

作者:佚名  时间:2008/10/7 22:07:5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6886
  只要你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间不容发”这个成语在各类语文考试的词语辨析题中频频出现。如: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B.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NBA,就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于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
  C.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纪,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D.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殊途同归。
  (200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中,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间苗  间断  间隔号  间不容发 B.露骨  露富  露马脚  出乘露丑
  C.丧亡  丧钟  丧家犬  丧心病狂 D.着慌  着迷  着火点  着三不着两
  (《江苏省启东市2006—2007年高三测试语文试卷》,语文教育网2007年5月17日)
  从以上题型可以看出,考察的知识点主要在于理解“间不容发”的含义及“间”的读音。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仔细查找一番这个“间”的含义和读音,就会发现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中华诗词网、在线成语词典、中华在线词典、成语在线查询、问典和百度词典等都把它理解为“间隙”,念“jiàn”。《现代汉语词典》则解释为“中间”,念“jiān”。如今语文考试词语辨析题就是以后一种解释和读音为标准的。
  导致两种不同读音的关键在于对“间”含义的不同理解。于是,才会有“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及“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的两种解释。而对其“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的理解则趋于一致。那么,“间”到底是指“间隙”,还是“中间”呢?
  “间不容发”出自汉•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这个典故是说枚乘见刘濞积蓄力量准备反叛,便上书劝谏。他在上书中以绳断不可复结、马落深渊难以复出设喻说明一旦采取谋反行动,将无法挽回必亡的结果。“间不容发”就是指马落深渊欲出不能,因为空间距离极小,甚至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以此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危急到极点。
  “间不容发”的“间”是否可解释为“间隙”呢?“中间”与“间隙”又有什么区别?《說文解字》:“间,隙也。从門从月。會意,亦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可见其本义是门缝。《新华字典》对“中间”是这样阐释的:“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也就是说两个词语都是指空间距离的大小,而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空间距离大小的区别。事实上从其成语的本义来看,“间隙”更能体现空间距离小的特点,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及网络词典把它审读为“jiàn”,释为“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的原因。作为异读字,出于约定俗成和规范的需要,1985年12月修订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把“间不容发”的“间”审订为第一声,是把它当作“中间”来理解的。
  需要说明的是,“间不容发”除了“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的含义外,还有其它一些相关含义,如:
  (1)张登长于小赋,气宏而密,间不容发。(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
  (2)天下莫大之福、不测之祸,皆萃于此,我而求决焉。其济不济,间不容发。(苏轼《东坡易传》)   其中,(1)中的“间不容发”应理解为形容事物极为精密或精确。而(2)中的“间不容发”则是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能有头发丝那么大的缺陷)的意思。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