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分的故事

作者:宁海明望中学 陈语  时间:2008/10/16 23:24:3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61
  送走了一届学生,又迎来一届学生。拿着新生名单,我首先是看学生的分数,当然我的眼睛在最高分的地方多停留了片刻。XXX,290分,最高分!我记住了他的名字。
  学生报到了,一个个学生坐在教室里,共49人,缺一人。不用查,我知道,最高分,XXX还没有来。我心里有些着急。10点钟,教室的后门出现一个人,那人歪戴一顶帽子,斜跨一个带子特长的书包,嘴里嚼着口香糖,大摇大摆地走进来,在一个空位子上坐下。正在讲话的我停下来,忙问道:“你叫什么名字?”“XXX”他满不在乎答道。“怎么来这么晚?”“我不知道今天报到。”我呆住了:最高分,XXX。第一天,我记住了他的样子。
  第二天早读,一个个学生坐在教室里读书,又是49人,缺一人。不用查,我知道,最高分,XXX还没来。我心里有些生气。7点45分,他来了,帽子是没戴,可还是斜跨着那带子特长的书包。“怎么又这么晚?”我忍着气说。“我妈妈喊我晚了。”还是那样满不在乎的样子。我耐着性子说教了一番才放过他。第一节课下课了,我想去教室看看学生是否听话——文明休息,刚走出办公室就看到楼梯扶手上坐着一个人,没错,是我们的最高分XXX,我要气晕了!
  在接下的日子里,我几乎能天天找到他的毛病。上课不举手乱发言,嘲笑回答问题出错的学生,乱窜座位;下课就更不用说了,从前窜到后,从后跑到前,推推这个同学,打打那个同学。在上某一老师的第一堂课时,他竟然还与老师发生了冲突。
  他以最快的表现让我和其他任课老师领教了他,对他的评价都是: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在教室里,我关注最多的是他,发现问题最多的也是他,谈话次数最多的当然也是他。在办公室里,我和各任课老师谈论最多的也是他,我们都不知所措,我们都在担心一颗“好”苗会“蔫”在我们的手中。
  他的父母也是望子成龙心切,来了学校几次,平时常打电话给我,要求我们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他家孩子,他家的孩子需要老师盯死才行,不然就会完了。唉!我的确在天天“盯”着他呀,但效果在哪里呢?他第一单元考试:语文89分,数学87分,英语90分,科学78分。他各门功课的分数离最高分的距离是有些远了。我是有点失望了,可他依然满不在乎。
  九月底,我们要评校园之星了——学习示范星、学习退步星、行为规范星、行为进步星。这一切都与他无缘。当选举结果公布的那一刻,我看到他眼神中流露出的悲伤。我想教育的契机也许到了。
  他伤心地哭了。他说:他本来就是一个问题较多的学生,到了六年级,老师和他妈妈开始合伙夹击他,还说,只要能考出个好成绩,以后想怎样就怎样。成绩出来后,暑假生活就舒服了两天,父母就给他报了5门功课的辅导班,说话一点都不算数,自己的成绩换来得是更苦的日子,父母的要求更严更高——上一中,上一中。开学了,老师们也一直在强调他是最高分——要保持,要保持。他真后悔是自己的好成绩把自己给害了,他羡慕差生,他想自由……
  原因终于找到了!我陷入了沉思:家长对孩子过高的要求,其实就是对他的压抑;老师对学生过度的关注,其实就是对他的苛求。试想,如果他不是最高分,他的穿着,我会认为很个性、很酷;如果他不是最高分,他的打打闹闹,我会认为是活泼开朗;如果他不是最高分,他的第一单元成绩其实也算不错。
  “教育是培养人的艺术。”有效的教育一要讲科学,二要讲究艺术。否则,劳而无功,甚至适得其反。我不得不承认,每一位学生都至少有两个自我在内心深处并存。教师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学生心灵深处藏着的秘密。发现它,请出它,并研究它。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成长起来,健壮起来!我庆幸自己发现的及时,我不会再把最高分的思维模式套在他的身上,我应该把他当作一个平常的孩子来看待,对于他的毛病,他的退步,我不会再大惊小怪,也不会再过分指责。我需要做的就是用我的爱心来换来他的真心,在他摔跤的时候,他会主动把手伸过来,让我把他扶起来,让我帮助他走好自己的路。
  这件事再次证明:用学生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是最节省能源的方法。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