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经典作文精选

作者:佚名  时间:2008/11/15 16:34:0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527
    成功是个人的奋斗,不是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基本责任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自食其力者并具有普遍的人性,如此,即使学生将来不成龙,即使学生作为一介草民生活在世界上,他也不会感到自卑。
  此情莫待成追忆
      歌曲《十年》最流行的时候,曾见过这样的情景:办公室里有人轻轻放出“直到和你做了多年朋友……”,闻者便叹息声四起。许是每个人都有这样来不及后悔的故事和在惘然中擦肩而过的人吧。那不可言说的感触,不是刻骨铭心的浓烈,却是心酸绵绵的舒缓,像一条安静的河,流在你我忙碌的心里。
    所以,那许多光彩照人的白领,可能刚放下电话,便随着歌声一头扎进年少往昔的感情阡陌中,惆怅满怀。叹息若化成语言,便该是“此情莫待成追忆”般的留恋难舍和后知后觉吧。
    几年之后,你便会明白为什么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当时年少,不是不爱你,亦不是心狠舍得下,我满怀都是珍惜,却敌不过对茫茫未知的将来那一份强烈到极点的好奇和探究的心。因为年轻,总能舍了当下,定要勇往直前。当时说,不后悔,就以为能不后悔。
    到后来,似乎越来越明白一个事实:和谁都可一起创造未来,一同把握现在,却不是和谁都能共拥一份过去。过去,才是唯一。
    其实,任谁都是积极、明朗之人,工作、生活、锻炼身体,一切尽在掌握。唯独面对感情,一再退却、被动。眼睁睁看感动变感慨,体谅变责怪。深爱变猜疑,厮守变分开,仿佛无力思进取,连一个积极的姿态也做不出来。
    行,成于思,毁于随。那些放任、淡漠、怠慢、消极,就是日后流泪、惆怅的种子。想要回头或继续都无悔,该当尽量呵护、珍惜、宽容、表达。让盛放延续得更长久,才有暗香盈袖的可能,才会有永远的味道涌出。
    听了太多别人的故事,斯人彼时年少轻狂,将父母亲友尽负,纵使日后补救有方,伤害却沟壑难平,当事人总有不得不回避的角落;看了太多别人的错愕,空让身边机缘因了当时的懒洋洋、意怯怯惘然而过,良辰美景白白葬送……
    是不是逝去的终将美好,还是美好的终将逝去?
    此情莫待成追忆,这七字的真意。太多人都要到禅机已现、悲欢已尽时才能悟出一二。你,可有另一番明澄心智,能把这天机般的情理了然于心?
    祝愿你等的依然是杏花春雨,那个人依然一脸暖阳。
  人言无畏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禅语:“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言语如斧,把人斫伤是很容易的。我们在怪罪别人恶言相加,甚至胡言乱语、闲言碎语之时,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自身是不是确实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曾被流言蜚语关照过的人,几乎没有。你做事情积极主动,别人会说你使性逞能;你长得漂亮美丽,有可能被别人定义成狐媚或者妖精……同样的道理,年轻有可能是幼稚的表兄,成熟则是世故的另一个身份证……哪怕你什么事情都不做,人家也会说你无能或者平庸。所以,不被人说,几乎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活在世上,就要做好被人泼冷水甚至泼污水的准备。
    承认“人言”是生存的一种必然,逃避现实永远是驼鸟的选择,生活不需要温情主义。从另一方面说,别人“说”你,恰恰说明他关注你,在乎你。当别人对着你的背影指指点点的时候,说明别人正站在你的身后。所以,当听到那些比雪花还纷乱的“人言”时,你应该高兴,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土堆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有时候,还要向小草学习,风愈是肆虐疯狂,小草愈是对之摇头否定。
    如果一个人只能听甜言蜜话,也是很可怕的,这就好比老是吃糖,早晚要得糖尿病。而那些不请自来的“人言”,却仿佛苦瓜,可以清心,可以去火。所谓“人言”,又仿佛路障,正好可以考验我们的车技如何——人生就是一辆车——不能排除路障的司机肯定不是好司机。柏拉图说:“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仿他这句话:“没有经过流言洗礼的生、活,也是不值得过的。”溪水,受到石头的阻拦,会跳得更高。
    能够接受别人的观点,甚至是指责,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气度是小拇指一样的窄,还是海面一样的宽。人生有时候就像那礁石,流言蜚语之浪,只会变成碎末,除了散开还是散开。
    由此可见,“人言”不但不可畏,反而会使我们更全面、更健壮地成长。他“可口”(可以口无遮拦地说),我“可乐”(可以偷着乐),倒也是另一种意义的珠联璧合——其实,所谓“人言”,恰如误打到手机上的陌生电话:接之,由我;挂之。由我;呼叫等待或者转移,也由我。
    人言无畏,人生无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这句名言,更像一盒永远也划不完的火柴,随时可以把每一个日子,像蜡烛一样点着。
  生活在原处
      少年时代的我们,生活在别处。法国诗人兰德的那句名言,米兰·昆德拉的同名小说,就是青春时代的一个最好见证和概括。谁没有一个浪迹天涯的梦啊,又有小说家们做指引,比如金庸构筑的武侠梦,琼瑶构筑的爱情梦。别嘲笑一个凡夫俗子做白日梦,这实在是世人的天性:正因为自己在现实中相貌普通、际遇平凡,在都市的洪流中忙乱挣扎,所以才存着一个个绮丽的梦,有艳遇、有奇遇,成功在无心的发现中唾手可得,得意、失意时,身边都有花样女子做伴。这样的梦里,传奇与温情一样不少。
    对于一个充满憧憬的年轻人来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真正的生活总是在别处,总有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想象。原处,是身边狭窄、平庸、实在的日常生活,被每天的衣食住行所填满,枯燥乏味、毫无色彩,正是为了逃脱恼人的生存现实,人们才赋予自己激情和梦想,向往远处。而平静和孤寂,只属于日暮黄昏。
    曾经看过一个《红楼梦》的结局。不是黛死钗嫁,宝玉出家,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而是湘云为丐、宝玉做更夫,雪夜重逢,结为夫妇。张爱玲说她看了这个旧时真本,感觉“石破天惊,云垂海立”,是啊,永远不能忘记这样的《红楼梦》,那样的宝玉、湘云让人黯然:生活已然那样不堪,最爱最眷恋的人已经远去,为什么不去死,不化烟化灰,飘然而去?一定要苟且活着,让生命不再纯粹绝决,而非要那么琐碎悲哀,充满无奈的烟火气。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