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时尚的语文课堂
作者:佚名 时间:2008/11/30 9:45:1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69
1揣摩学生心理,正确理解含义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阐述了“兴趣”是学习的关键。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易于接受许多新鲜的内容和形式。而我认为衡量一个教师的标准不在于传授了学生多少文化知识,而在于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尽可以将新兴潮流中的有益成分融入我们的语文课堂,这样既能拓宽学生视野,又能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增添活力。
“时尚”一词总易让人与“随波逐流”“善变”等词语联系起来,而它又总是以铺天盖地之势占领人们的生活、学习、政治等各个领域,涵盖了物质存在和意识观念的多个方面。所以,拂去时尚浅表的躁动元素,我们所提倡的基本等同于“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汲取有益的新鲜元素”才是语文课堂追求时尚之根本。
2捕捉时尚热点,体现语文特色
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并非一味迎合学生心理。因此,在众多的时尚话题、热点问题中,应取良去莠,选择具有语文特色的话题。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我曾进行过如下形式的尝试,效果较好:
⑴编制手机短信 手机短信因其表述简洁、经济实惠、传情达意方便快捷,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通讯方式。而且这种形式也受到中考的青睐。2005年中考中,个别省市就以此种形式命题。所以,我就上了一堂课专门练习编制手机短信。学生分别就特定情境、事件,特定人物编制不同的信息。第一类:叙事。这基本是电报的替代形式,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事件,包含着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考察;第二类:传情。其特点是大多用比兴手法,排比的修辞表达感情。通过分析、欣赏,学生们也写出了锦句妙语。
⑵经典语录集锦 如今各大报刊、杂志都定期回望经典语录。其内容包罗万象,有对社会现状的揭露嘲讽;有对某些问题的深刻分析;有对内心的深入解剖…它的特点是内容短小精悍,道理耐人寻味,语言令人过目不忘。而且,这些经典语录大多运用了比喻、对比、反语等修辞,或言在此,意在彼,让人悟弦外之音,这都涉及语文基础知识与理解能力。试想:我们的学生如果能将思想熔铸于简短的一句话中,语言怎能不发光,作文又怎能不闪亮呢?所以,我经常亲自或让学生自己动手到报刊杂志或网上选取适宜学生阅读的经典语录,拿来让他们分析、仿写。如:台湾举办的“我最想对父亲说的一句话”征文比赛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肺腑之言。我在让他们欣赏之后,自己动手尝试,结果学生也能妙语如珠。又如:有人这样阐述弱者与强者的区别:“所谓弱者和强者,其区别往往只在于前者常常把有望变成无望,而后者则常常把诬枉变成有望。”通过个别词语的置换巧妙地讲明了一个道理。而学生如法炮制的“小时侯我为睡午觉而痛苦;长大后我为不能睡午觉而痛苦。”一语道出了成长后课业负担加重的苦恼。
⑶歌词鉴赏 青春岁月本身就是一首歌,青年学生怎能不爱歌。而好的歌词也应该不同凡响。所以,我就选取了时下流行的三首风格不同的歌曲进行歌词鉴赏。
《两只蝴蝶》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歌词意境清新、优美,选取意象独特,感情纯真。既从语文的角度鉴赏了歌词,又从情感的角度渗透了纯真的感情需要责任,我们青少年对此只可远观而不可实践。
《东风破》歌名便化自词牌名,歌词也很有古典味道。个别地方如“思念瘦、一盏离愁”中的“瘦、盏”等词都值得回味。
《母亲》因为此歌是民族唱法,所以是我强行附加的。这首歌歌词朴实深情,撷取生活中每人都亲历的细节,具有非凡的动人的魅力。学生们也由开始的不情愿到后来的感动甚至泪流。我知道他们在文学和情感上都有了收获。
⑷超女之思 尽管褒贬不一, 2005年的超级女声比赛已经成为一种热潮、一种文化现象,不仅波及中国大江南北,连地球那端的美国《时代周刊》也对这次比赛予以关注。于是中学生为之沸腾,为之倾倒,甚至有些女生也梦想有朝一日“一展歌喉,一步登天”。针对这一现象,我让同学们搜集相关资料,融合自己的观点,开了一个辩论会,由于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所以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当时气氛相当热烈。通过辩论,大家都明确:超女之所以能受到这样的观注,是因为她们用自己的汗水,凭借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过五关,斩六将,屹立在自己的舞台上,唱着“想唱就唱”的铿锵之音。所以我们也应该凭借自己的实力勇敢地在自己人生的舞台上“想唱就唱”。
3活用时尚名词,丰富词语积累
随着新事物的不断涌现,许多新名词也当仁不让地有了一席之地。作为语文教学,我们有责任将这些词语引进我们的课堂。如:平台、媒介、pk…这样才不至于在阅读中因为一个词语影响全篇的理解。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应成为开放的、人性化的课堂。既要传承千年文化的精髓,又要吸收时尚文化的精华;既要弘扬传统的优雅乐章,又要弹奏时代前沿的动感之音。这样才能打造一个全新的、合乎时代要求的新型语文课堂。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幽默,动用自己的思维去创造幽默,让学生在课堂上也幽默起来,师生在课堂上幽默互动,还愁什么课堂活不起来?如有个同学在写自己生活方面的作文时,引用了一段仿写任贤齐演唱的《心太软》的歌词,给他的作文增添了幽默的情趣,也获得了较高的分数。
“我总是心太懒 心太懒/天黑到天亮只知道玩/我不痛不痒地浪费着时间/我知道我根本没那么匆忙
我总是心太懒 心太懒/把所有时间都用在玩/说得总是简单 做起太难/应该学习 就别再偷懒”
再如一个学生引用的《酒鬼的悼词》: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深情地对酒友说:“我一生追求酒的浓烈,没有时间,没有钱,也没有精力,照顾自己的亲人,酒精伴我寒来暑往,我死后请把我的骨灰撒进酒缸里。”酒鬼先生永远地告别了酒桌,我们再也听不到他烂醉如泥时的豪言壮语。他一生清贫,把所有的精力和积蓄都贡献给饮酒事业,他的伟大的精神将永存酒友心中 !
在这亦庄亦谐的语言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语言创造性的运用。我想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幽默,教师和学生也就能幽默起来,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更容易地激发大家的思考,就会多一些鲜活的气氛,少一些沉闷的空气。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