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立体化教学中课堂结构优化的三个因素
作者:程对山 时间:2008/11/30 22:03:3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035
一、重视课堂结构中教师的主导性因素,立体化教学才能呈现出明确的目的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应该是教育教学所追求的终极目的。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就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首要选择。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内容和方法就共同构成了几个重要的结构因素。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一直受到重要的重视,这已经成为教学研究中的一种共识。一次高质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学到哪些知识,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又往往受主体观念的限制,这就要求处在课堂结构重要角色的“教师”必须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能敏锐的观察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细微的变化,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在教学和各个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主导性作用,始终站在以育人为目的的终极高度,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在新理念支配下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能以广博丰富的知识储备为扎实的业务功底,能设立多元开化的教学目的,采用新颖而富于情趣性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这一属于自己的阵地里使学生的情感,智力,价值观及完备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使语文教学才能呈现一种真正的“立体化”的效果。
二、强化课堂教学结构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语文立体化教学比较理想的一种形式。
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探求知识的“圆圈”不断的扩大。只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调动和活跃起来,课堂才不再是老师主宰下“老师肯定——老师否定”的线性课堂,而是成为在老师组织协调下的一种学生自主学习、多维发展的“环形”课堂。为了做到这一点,就要建立一种“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即让这一堂课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一种知识的链接作用。所谓“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其实就是将课堂教学形成一个“知识积累——文本学习——课外延伸”的立体环形。在这里,我们试以《游褒禅山记》为例。《游褒禅山记》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反问句等五种句式,这是教学中要求进行知识积累的一个重点,又是要求从文本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获得知识的一个重点。所以笔者在教学当中,以《游褒禅山记》为例而引出对《五人墓碑记》的复习,由单纯知识的讲解讨论延伸到人物思想情感的探讨。纯客观的知识学习难免枯燥,这就要在教学当中注意对主体框架进行精雕细琢,诸如课程的导入,课堂氛围的营造,多媒体的运用,练习的设计等,都要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这样,“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就呈现出一种全方位的“立华化”的教学效应。可见,师生各司其职,学生主体得以确立,教师主导作用得到发挥。这种多层次、立体型以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为基础的师生交互的教学形式,是比较理想的教学形式。
三、注重课堂教学结构中学习方式的高效性,就会形成语文学习“合作——探究”的立体化特点。
关于课堂教学当中的学习方式,无外乎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三种学习方式,其中以独立学习为最主要的、基础性的、核心性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是两种辅助性的学习方式。但是,在课堂教学当中,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的最终落脚点会更加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更加切合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说的形象点,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就相当于加油站,学生个体在加油站获得了充足的能量之后,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实践个体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参与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的过程引导,使整个课堂中学生在小组和全班的学习互动中并不是被动的等待能量的给予,这既是一个主动获取能量的过程,又是一个积极有效的个体自主发展的过程。所以,化化课堂结构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结构中“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的辅助合作效果,使之成为谋求发展的一个特殊高效的学习过程,让它在教学过程中担负较为重要的课堂教学的组织作用,最终形成语文学习“合作——探究”的立体化的教学特点。
总之,语文立体化教学中课堂结构优化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和学习方式的多元化组合等因素是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教学结构的“全能优化”其实就蕴含在三个最主要因素的“全能优化”的细节之中,也只有这些主要因素和主要细节做到完全的真正的“优化”,语文课堂进行立体化的教学实践才会获得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