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活中的十个不等式

作者:不详  时间:2008/12/15 9:09:1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919
  1、先飞≠笨鸟
  自古有言:笨鸟先飞。比喻不聪明的人先行动,以弥补智商低的不足。于是发生了变异逆推,谁先飞先行动,就在向别人宣告自己是笨蛋笨鸟,这一逆推在教育界毁掉了难计其数的优秀学生。根红苗壮智商高,就是不下力气学,不学而会,不学而全,那才显示自己聪明。但现实是严酷的,就象庄稼一样,不播种是不可能有收获的。小学那点知识凭聪明稍学即成,初中阶段靠临考前突击恶补,也能奏效,到了高中,需要对知识加深理解,要分析要综合,知识掌握不准不牢,训练量不够,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及格容易,想学好,想考好,门也没有。不少的孩子,包括一些老师也称,起始年级玩吧,到了高年级有爆发力,其实,基础打不好,半会不会的,靠什么爆发。基础年级不努力者,到高年可能会努力,基础年级努力者,到了高年级大多会拼命学。绝大多数的情况是距离越拉越远,所以我经常给我的学生开玩笑说:“先飞的是聪明鸟,后飞的是笨鸟,不飞的是死鸟。”
  2、速度快≠质量差
  中国有句老话:慢工出巧匠,功夫在活上。也有的说:慢工出细活。这给一些人一种不良的暗示,只要求速度快,必须就保证不了质量。似乎一要求快,就没有了保证质量的时间。这是不对的,速度快和质量好是不矛盾的,这与人的素质、人的理念有关系。有能力做好而时间观念又强的人比比皆是。据说,2000年美国硅谷一天能产生1名千万富翁,50名百万富翁,这传说有点儿夸张,但是,计算机硬软件更新换代,高精尖快,缺一项就可能一夜成为穷光蛋,产品积压,滞停手中,永无出仓。看那些学习上的高手字写得好而快,分析运算检验即准又快,而真正的重点大学的苗子,不仅学习成绩佳而且生活规律化,井井有条且作风雷厉风行。中国还有句话:穷人多忙。忙得乱了章法,没了规律和节奏,手忙脚乱心烦。所以应该明确:多、快、好是可以并存的。
  3、错误≠失误
  错误的范围比较大,我把它分为有意错误(故意错误)和无意错误(过失),其实也可拆开,错,是不行的;误,即失误是在所难免的。可是有很多同学故意混淆这母集、子集的概念,本来就是错误,可是他为了逃避批评乃至惩罚,混淆起来,降格为失误,而过失则可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原谅。一天中午,在公寓下楼梯时,碰到一群学生上楼,其中,一个学生伸手触摸开关,将灯打亮了,猛一抬头,发现我正坏坏地笑着看他(众笑),他一惊,赶忙辩解:“哎,老师,对不起,我是无意的。”其实,有意无意只有他自己清楚,因为谁都会有下意识的动作,而且是他抬手的动作不是慢,并且明显有随意的姿势。可是明明抬起来的是他的手嘛。那么无论有意无意我都要批评他,笑嘻嘻地对他说:“啊,如果是有意的,你就是个小坏蛋;如果是无意的,你就是个小笨蛋。”那位同学一听撒腿就往上跑,边跑边喊:“老师,再也不敢了”“老师,我认识你”我仰着脸回应:“不是认识是见识”——早没影了。应对这种情况还有另一个办法,问题出来了,他告诉你:“老师,我真的不是故意的。”你可以不戳穿他,“看来是,但,由你的这个过失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你可要挽回或补偿。”这样既能处理问题,又能教育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4、牢骚逞能≠提意见
  首先,从动机上,提意见是真诚地盼望改善,而牢骚是心理阴暗的表现,逞能是虚荣心在作祟。其次,方式、态度也不一样。牢骚逞强,语言尖刻,指责味浓,专在人多时发表观点。而提意见,语言平和、商讨乃至客气请求,且非常注意场合,既达目的又保全对方面子,这是一种高尚的言行,对方会感激不尽。还有更低档次的,当面不吭声,专在背后搬弄口舌,这种学生成事不足,败事、乱事、祸事可少不了他,并且能量很大。
  5、吃力≠努力
  凡要求上进的学生,均会为成绩而付出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各自基础、理解能力、反应机敏程度不同,故而他们接受新知识的感受不同,有的很轻松就理解接受并掌握了,有的理解接受比较困难,感到吃力。有时在做题上也显现出这种差别,有的同学做题极不顺手,乃至根本无从下手,这叫费劲,叫“吃力”。努力呢,就是把力量尽量使出来。努字在一些方言里意思为用力过大,以致身体内部受伤。吃力,是感受出来的,而努力是行动出来的,差别很大。有的同学学了一阵子感觉吃力,就认为自己努力了,还差得很远呢。真正的努力是深深地挖掘潜力,就像挑担子,能担100斤,挑到80斤、90斤很费力,甚至感到疲劳,这叫吃力;而挑到100斤、105斤,这叫努,努力。据实而论,中学生,尤其基础年级,没几个真正努力的,更不敢奢谈挑到110斤、120斤的潜力了。
  6、素质教育≠扔掉考试
  不少的学生有句口头禅:“我们不是光来学习的”。这是那几年媒体舆论界大批特批“应试教育”的后遗症,而政府针对那种情况提出素质教育是非常正确的,她遏止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歪风,但是细经品味,这个概念要比应试教育更高更全面,他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而作为学生首要发展的是智育,是学习成绩,是掌握知识训练技能,倘若连学习都做不好的人,没资格去发展别的,或者已经对学习无能为力,只好去发展别的,当然本来就因爱好而发展的应该提倡。因此,要清楚地告诫学生,素质教育不仅不是扔掉考试而应更加重视学习。
  7、自豪≠骄傲
  二者都有获得成绩,取得荣誉,有了成就感,显得高兴的成份,但是,自豪是在高兴,欣喜之后,会想着怎样努力保住,怎样拼力,怎样去做才能更上层楼。这是一种良性的情绪,是奋斗历程上的离不开的加油站。而骄傲是在取得成绩之后,就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陶醉在鲜花丛中,乐迷在虚幻的掌声里,大千世界唯我独尊,也就不再费心思考下步怎样努力,将过程中的一点成绩放大成了终极目标实现了。不信,看,每次月考过后,哪个班都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放松,浮躁,尤其是成绩出来后,比较理想的那些学生,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适时提醒、科学引导。
  8、恶意攀比≠检举揭发
  检举揭发是出于公义、道义,旨在完善群体。而恶意攀比是建立在封建陈旧的“法不责众”的习惯基础上的,旨在减轻最好是逃脱罪责;时效上也有差别。当有人违纪,他及时过来报告,这叫检举举报;当有人违纪,他并不立即举报,而是当他本人出了问题,才把那人的很久以前的违纪列举出来,这就有了恶意攀比的倾向,即便不是恶意攀比,也是挟私报复。这里还有一个本质上的问题:舍弃了是非观念。陈佩斯、朱时茂演的小品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朱时茂拿走胡椒粉瓶后,陈佩斯就把盘子揣进了破棉袄里。不分对错,不辨该与不该,别人做了,尤其做的人多了,自己也做一把,就象有的专家描述的第三个、第四个扔垃圾的人一样。
  9、反思≠检讨
  反思,顾名思义,反观思考,总结成败得失。我的学生经常把它弄到极端,窄化它,只写不足及教训,罗列现象,分析原因,设计改进步骤,写成了检讨。我要求每个谈完话的同学,24小时内交一份书面反思,要求必须有优点,有成功之处,有值得自己满意的方面。包括学生的日记,也不准只写缺点。别辛苦了一天,最后垂头丧气地回到宿舍懊恼地上床蒙头大睡。当然,也必须有改进项,改进措施,不能回避问题,同时就适时给予鼓励。这些反思积累起来就能整理出这个学生的成长历程。当谁信心不足时,我给他谈之前先找几份以前他的激情反思,记住重点的几句话,到谈话时,让他回忆起来,作用很大。所以,一定要把住别偏了,纯检讨的东西,当事人是不愿写的,逼着写,那你就等着假的、大的、虚的吧。
  10、砖的异形≠建筑物的造型
  砖的异型是个体的异化,是不合要求的,是次品,是残品。倘若条件具备,数量足了,这块砖可能就要被扔进垃圾箱里。而建筑物的造型,那是一种特色,是一种格调,一种风格,一种派,这是整体的气魄,一块砖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但是砖竟不自量力与建筑物相提并论。如:没有韩寒的文采,却有十足的另类个性;学习搞得一塌糊涂,纪律上竟要自由主义,不想约束自己。写字也这样,楷书写不工,练不好,竟龙飞凤舞,狂草一番,还自称“××氏”风格,看,大书法家的派头十足。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