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面六线,作文多角度选材
作者:不详 时间:2008/12/16 15:47:1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047
即:自然,社会,家庭,学校,阅读五个方面。
考察学生日常生活所接触的,也无非是上述五个方面吧?作文材料既然从生活中来,那么,我们在要求学生作文选材时,即可从这五个方面“撒网捞鱼”。事实上,很多的作文话题均可从这五个方面入手选择材料。举例来说,以上文中谈到的“榜样”话题而言:
自然:坚强不屈的小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傲霜怒放的秋菊,凌寒独开的梅花等植物;锲而不舍的蚂蚁,坚持不辍的蜘蛛等动物,甚至沉稳坚毅的大山,从容于潮起潮落的海洋等等均可称得上是"榜样"吧。
社会:历届感动中国的新闻人物;一心为公的人民公仆;舍己为人的警察;爱心施助的陌生人等。
家庭:颇具孝心的妈妈;勤奋工作的爸爸;人老心红的祖父母;单纯可爱的弟妹等。
学校:尊敬的老师;有一己之长的同学;甚至工作认真勤恳的门卫等。
阅读:中国乃至世界上下五千年中的英雄人物;具有顽强意志科学家、艺术家;名著中的人物:坚忍的鲁宾逊,顽强的保尔,贝多芬等等。
大家看,只要注重了从以上五方面选材,写作材料确实可以如黄河之水,滚滚而来。
材料丰富了,学生在具体取舍时,可以单以一方面的材料为主写作,也可以从多个方面多角度选择组成文章主干材料,还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熟识的材料翔实写作。
二、六线:
这是另外一种选材的方法。即可以以六条线索为引线,帮助学生选材。这六条线是:课本线,伟人线,时间线,空间线,情感线,矛盾线。下面逐一举例解释:
课本线;即联系课本,联想课本中有关的内容帮助选材。
如:以“我的老师”为话题作文,我们可以联想到魏巍笔下的蔡芸芝老师,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寿镜吾老先生,海伦•凯勒笔下的沙利文老师等,将这些人物的事例经过精心组织,完全可以写就一篇不错的文章。
伟人线:联系伟人名人,想想它们经历中与话题有关的材料。
如:以“责任”为话题,可以想到很多的名人事例:大禹治水的壮举,屈原投江的悲剧,昭君出塞的美谈,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岳飞的精忠报国,谭嗣同的横刀长笑,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共产党人的浴血创业等。以“伟人线”选材,因伟人自有其震撼人心的历史功绩,常可给人以选材大气之感。
时间线:很多话题,都可依据“过去—现在—将来”的思路或“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来选材写作。依照时间线纵向思考,有说不尽的材料,常有一种历史沧桑感。
空间线:可依照不同环境,不同国别,不同岗位等空间存在检索与话题有关的材料。
如:以“水”为话题,可写多瑙河水淌出了欧洲音乐的精灵,尼罗河耸出了金字塔的巍峨,黄河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学生的汗水中满是希望,农民的汗水中满是收获,工人的汗水中满是创造,运动员的汗水中满是拼搏等。以“空间线”选材,有曲径通幽,殊途同归之妙。
情感线:可按照“喜-怒-哀-乐-忧”等感情来检索材料。
如:以“生活”“感悟”等话题均可以以感情为线索加以选材。每一种情感都可以引出一段动人的故事。
矛盾线:即可以从正反矛盾的两方面选材。因为任何话题本身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辩证的认识它们,思维就会显得有深度。
如:以“责任”为话题,可从正面选取优秀人物敢于担负责任的事例,亦可以从反面选取某些人逃避责任的丑恶行径,两相对照,观点更加明确,主题更加突出。
附: 校园生活类作文的十种选材角度
熟悉的校园生活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写作素材的主要来源之一,只要认真品味,便可以发现校园生活是如此多姿多彩,选材角度同样也是多种多样。
一、青春之歌。记录个人成长中顽强拼搏的历程,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经典瞬间。如《施蕾小传》,写施蕾自己的读书生活,重点写自己勤奋阅读,不停笔耕,终于在写作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握紧自己的拳头》,写班级选拔“国旗下的演讲者”时,自己由刚开始的忐忑不安,到勇于举手,把握机会,最终战胜自我,获取成功。
二、师生之情。叙写师生交往中的永恒记忆,抒发师生之间亦师亦友亦父亦母般的真挚情感。如《无价的承诺》,写上初三时,曹红老师和家境贫困的我达成协议:每次交补课费和资料费时,我先交上,然后再到办公室领回,老师替我保密。老师这一毫不声张的救助方式,使我的自尊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三、同窗之谊。叙写同窗之间的真情故事。如《我的“心理医生”》,写 “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朋友却无情地揭发,促使“我”不断进步。
四、素质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难忘的课堂》,写学习《天净沙•秋思》时,老师让演课本剧,同学们深刻地领会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2004年湖北宜昌中考满分作文《悟夜——“夜之韵”活动纪实》,写各个社团开展的演讲、书画、弹唱等活动,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集中展示。
五、应试之痛。应试教育的阴影仍不时地笼罩在学校上空,给师生带来切肤之痛。如2001年河北唐山中考满分作文《中国的教育家,您难道没发现吗?》,写自己被强化训练题“吞噬”,表达了急切盼望摆脱应试教育重负的心情。2006年上海中考满分作文《我们的名字叫坐在“最后一排”的人》,揭示在应试教育之下差生所受到的歧视,发人深思。
六、异性交往。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异性之间往往有一种神秘感,交往中的一举一动常常在心底掀起巨大的波澜。如《真想有个男朋友》,写“我”渴望有一份来自异性的纯洁美丽的友情,伴自己走过多味的校园生活。再如《女同桌》,写刚坐同桌时羞涩地划清“男女界限”,而劳动中、学习中同桌热情相助,“我”深感自责,彻底打破了“界限”。
七、网络空间。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让人欢喜让人忧。如《我喜欢上网》,写在互联网上可以及时获取各种信息,快捷地与朋友交流,向“名师”求救,受益匪浅。而《网虫朋友,我想对你说》,则写一些同学沉迷于网吧,荒废了学业;有些同学为了得到上网的钱,欺骗家长说买学习资料;更有甚者进行抢劫,结果锒铛入狱。作者希望这些同学早日回到大家身边。
八、尊师重教。写国家和社会各界对教师的尊重、对教育的重视。如作文《一个都不能少》,写国家对农村中小学生实行“两免一补”,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
九、人物写真。对校园中的教师、学生、职工等人物进行“画像”,写出他们鲜明的性格。如《门卫老张》,写老张平时非常严厉,严禁“我们”在规定时间之外出校门;而在“我”上体育课受伤时,老张热情相助,骑车送“我”到医院。人物血肉丰满,真实感人。
十、课余生活。在课堂之外的教室、寝室、食堂、操场等地方,有许多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时时发生着。如《寝室捕鼠记》,将寝室各成员捕捉小老鼠时的动作、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结果是赔了盆子跑了鼠,让人忍俊不禁。
校园生活的外延有多大,作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体验校园生活,并且不断地练笔,选材角度独特、充满时代气息的佳作就会源源不断地从我们的笔下流淌出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