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班主任权力的基础和班级体的建设

作者:叶如盛  时间:2008/12/16 16:07:4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119
  如何建立一个优秀的班级体,有人认为是要培养一个同学信任的班干部队伍;有人的主张是制定一个规范有序的管理制度,抑或是确定一个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还有人则强调要引进一个激励、鞭策的竞争机制 ,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能的活动舞台 。这些说法都很有道理。创建一个优秀的班级体是一项艰巨的活动,往往需要各方面的因素互相结合,互相渗透,这就宛如一台高性能的机器,它的正常运行是各个组装零件相互协调的结果。如果说大凡机器的内部总有一组起核心作用的组件,它支配或控制整台机器的正常运作,那么班集体的组建也必然有一个作为核心的内驱力在起作用,它或推动、或支配、或传递,总是无时无刻在影响着班级体的建立和发展,这个内驱力便是班主任的权力。班主任靠权力组建和发展班集体,班主任靠权力选拔和使用人才,班主任靠权力制定规章和引导舆论,但是权力的使用却是一门艺术,用得好班级和谐,健康发展;用不好,班风不正,发展畸形,甚至有指挥不灵、尾大不掉、人浮于事,管理崩溃的危险。可谓是成也权力,败也权力。那么究竟什么是班主任权力的基础,班主任如何正确、艺术的使用权力作为班集体建设的核心作用呢?
  1.合法权———组织制度
  2.报酬权———利益诱惑
  3.强制权———惩罚威胁
  4.专家权———专业技能
  5.典范权———人格魅力
  如上图所示,笔者认为班主任的权力来自以上5个方面。这5个权力是一个由弱到强的逐步过程,最弱的权力是合法权,合法权来自组织制度,班主任在行使权时总爱强调:这是学校派我来管理的,我代表学校在行使管理,即然是学校给我这个权力,那么我就有权进行管理,这是学校要求的,假如不服从管理,就是和学校作对,学校将采取措施。很显然班主任是在虎假虎威,不是自己在行使权力,是依托学校的行政后盾。所以这种权力是最弱的,因为其充其量是在扮演学校的行政机器,管理脱离实际且暴露出无能管理的色彩,实在难以有效管理,管得了形,但管不了人,管理效率低下。
  班主任比较喜欢行使的权力是报酬权,报酬权体现在对学生种种利益的诱惑。班主任制定出严格的量化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各种表现,掌握学生各类评定的生杀予夺大权,包括学生的操行等第评价、学生的学期学习评价、学生的评语鉴定、学生的各种奖励考核等等,并把这些奖励、评价、考核与学生的升学、就业、招工、服役等联系,学生为了自身的力益,不得不服从或是表面上服从班级的管理,服从班主任的意志。不能说这种管理手段不会起作用,但也仅是对一小部分的学生起作用,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和评先评优的条件相去甚远,便会无视管理,游离于这些规则之外,同样也不能排除某些学生阳奉阴违,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所以用报酬权来管理收效也不会高。
  在所有的权力中,班主任比较普遍使用的莫过于强制权了, “强制权”可以解释为:对学生进行惩戒的权力。强制权是以处罚威胁为前提条件的,检讨反思、通知家长、罚款体罚、批评处分。年段处理,德育处处分,小则全校通报,动辄通知家长,甚至开除学籍,扭送治安所。班主任扮演教育法官和教育警察作用,对学生强制使用惩戒的权力。
  这种手段在过去比较管用,但在市场经济和教育民主化、法律意识盟发进程越来越快的当代社会,这种手段的行使势必越来越困难,我们“管”的高墙太高、太森严,试想,在我们高高举起的教鞭底下,有多少屈服的灵魂呢。我们应当记得“管理”一词中还有一个“理”,我想这个“理”字还应该有合理、有理的意思。
  上述的三个权力,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我们真正能行使的权力到底有多少。作为合法公民的学生我们难道可以任意贱踏他们的人格和尊严吗?我们究竟有多少利益可以给大多数的学生,我们能行使的权力果真有这么大吗?其实这些权力都不大,却偏偏被我们很多教育者挂在嘴上,操作在手上。其实其实作为一个班主任最需要的权力是上图中的第4和第5个那两个比较强大的权力,其中一个是专家权,或者说是专业技能。作为班主任,这个所谓的专业技能应该是广义的解释,作为一个班主任,有一种能力是慢慢要缩小的,就是技术能力,这种技术能力是指班主任的专业技巧,它随着班主任的经验逐渐积累,范围会慢慢变得比较狭窄化,另外一个是观念化的能力,他的范围要慢慢变得比较扩大,因为作为一个现代化的教育者,要俱备的是多元化的技术,多元化的观点,多元化的能力,我们应该要懂专业技术以外的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文学、艺术、美学等领域的基本知识。丰富广博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的信手拈来,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念的自如运用,从苏格拉底、庄子、黑格尔、海德格尔到伽达默尔系统哲学乃至禅宗的悠然意会,从孔夫子、夸美纽斯、第斯多惠、杜威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心有灵犀,从实用、后现代、建构、人文等等主义到多元智力、成功教育的融会贯通,从先秦文学、希腊神话、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到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泰戈尔再到现当代的巴金、曹禺、冰心、王蒙、舒婷等人的熟稔于心,从语文“三老”到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那一代”到韩军、李镇西等“新生代”的有选择的吸收……如果一个班主任有如此广博的知识,那么在课堂上、在生活中,怎能不“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怎能不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当教师怀着一个被“牛虻”、克利斯朵夫等形象激动过、被荷尔德林、海德歌尔的诗意浸润过、被余秋雨、周国平等哲理文字熨服过……被真善美洗礼过的心灵走进课堂时,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他的工作就会非同凡响,产生直达学生心灵的震撼力。
  作为一个有着7年班主任经验的我是深信并且坚决贯彻这一点的。我的家里有300册的藏书,买书、读书、藏书不仅是我的爱好,更是我安身立命的资本,课余时间我一般都用来读书,读书够使我不断增长职业智慧,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因我我始终相信,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正是读书使我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我的班会课往往是学生最期待的,因为学生总能听得热血沸腾,我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往往是学生最喜欢的,因为他们总能听得醍醍灌顶,如沐春风。除此为了在业务上显工夫,我还大量发表文章,近年来,我在专业报刊发表了近十万字的作品,学生学习的作文范文是我直接发表在报刊的作品,学生做的试卷和练习是我直接发表在报纸上的编辑约稿。去年我们使用的是北师大出版并向全国发行的《新课程报》,学生经常看到上面我发表的作品。
  如果班主任具备了这样的专家权,具备这样的专业技能,在知识和专业上有他们景行行止不可企及的高度,学生怎么会不死心踏地地追随你,把你称作真正的老师,你就是他们知识的源泉,他们作人的引导者,给他们人生指明最正确的道路。很难想象一个连课都上不好的老师,一个不善于学习,专业素质不高,知识落伍,眼光狭窄,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的班主任能在学生的心目中有什么威信,或是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起核心作用。
  上图中最强大的权力其实是第5个,叫做典范权,个人的魅力。这里有三个案例,朱熔基,前国家总理,他有一句名言:准备一百口棺材,其中一口给自己,其它的给贪官。假如朱总理年龄再小一点就好了,这样他可以为国家为人民多效力几年。
  周恩来,前前国家总理。去世时联合国前所有国旗均下半旗致哀,有国家提出抗议,说他们的国王、总统去世时为何没有这个待遇。联合国的回答是:周恩来掌管着庞大的国土,在国外没有一分钱存款;他有那么多的子民,自己却没有后代。请问你们各位,你们的领导人哪一个在国外没有存款?哪一个没有后代?如果也能做到周总理的高度,联合国也给予同样待遇。没有人回答,抗议消失了。
  德蕾莎,一个修女,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死后被罗马教廷封为圣女。德蕾萨不是印度人,但是作为修女在印度服务。她死的时候,她的祖国要让她葬在故土,但是印度总理说,就让她葬在印度吧。她的遗体下葬时,十二个人分列两边将她高高抬起,印度总理跪下来,印度的国外大臣们跪下来,送葬的人们一街两行跪下来,街边楼上的人都下楼来跪下,没有人敢比她高。
  德蕾萨的遗体上覆盖着印度国旗,但是却光着双脚。据说,德蕾萨进入印度时,看到印度的人大部分都穷得没有鞋子穿,从此脱下自己的鞋子就再也没有穿过。黛安娜王妃在访问印度拜访德蕾萨,回国后说,德蕾萨没有穿鞋子,我却穿着白色高跟鞋,太羞耻了。
  德蕾萨在印度住着一个两层小楼,但是她只住在二层的一间里,一楼是著名的“死亡之屋”,是用来收留那些行将就木奄奄一息的穷苦人的。当他们去世之后,德蕾萨就用自己的手为她们合上双眼。
  南斯拉夫战争期间,德蕾萨跑到战地找到双方的指挥官,要求他们停火,因为有很多妇女和儿童都在战区。指挥官都回答说,不是我们不停而是对方不停。德蕾萨说,看来只有我进到战场上了。于是她进去了,战斗便停下来了,因为大家都说,伟大的德蕾萨修女的战区。于是她把妇女儿童都带出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叹了一口气说,这一切我连都做不到。
  各位老师,这种观念就叫做个人魅力,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能这样去施展这种人格魅力,能够用自己的道德,操守去影响广大同学,我想我们的班级就根本不用管理了,正像孔子所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所以我觉得这才是班主任最重要的权力,也是最强大的权力。德蕾萨修女的高度不是我们能企及的,但我们可以无限去接近。作为班主任,我这样要求自己:
  一、课上要多些微笑
  我给自己提出了要求:要面带微笑地上每一节课,不在课堂上批评学生,不用过多的时间处理不良问题,表扬激励的语言不离口。这种做法使我和学生在课堂上关系融洽了。
  二、坚持亲近了解,坚持平等待人,要宽容,对差生给予更多的关爱。
  作为班主任我决不高高在上,而是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同呼吸,共悲喜,只要班上没有其它老师在上课,我更愿意选择呆在班上,每节课下课我都要到班上走一走,和这位同学聊聊天,和那位同学拉拉家常,偶尔开开玩笑,调节一下现场气氛,每当晚自习下课,只要我还坐在讲台,必定是被学生团团围住,我们谈理想,谈人生,场面轻松愉快,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笑声,师生之间没有了距离,我也仿佛年轻了10几岁,回到了高中时代。在现在的高三(1)班,和我关系最好的往往不是成绩拔尖的学生,而是那些不起眼,甚至学习是最差的。因为我觉得他们更需要关爱,需要信任,需要鼓励。
  三.有耐心、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
  教师要有耐心。如果学生的不恰当行为较突出,那么就需要教师有耐心,付出较大的努力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否则就会欲速不达。我有很多学生的QQ号,我喜欢用这种不见面的方式和学生在网络中畅谈,在网上我和很多同学成了知心朋友,我也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他们很愿意把心里话向我诉说,在他们的心目中我是可以信赖的人。有时周末的时候,我还找一些学习较差或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到校外去走一走,在广阔在自然怀抱中为他们答疑解惑,倾听着他们表达内心最隐秘的烦恼。对家住校外的学生,我会在学生的生日或重要的日子发一封祝福短信,表达一个教师最真挚的企盼和祝福。我宿舍的电脑也经常向学生开放,向他们介绍一些有利于学习的讲座视频。
  三、以爱心来填补师生之间的情感空白。
  列•尼•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学生非常需要老师的爱,教师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引导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创设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才能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因此,有人说:“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中学的孩子就像一株挂桃的棉枝,最需要关怀和扶持,多给他们一些爱,果实就会丰硕。”
  我是用“爱”来培养这种人格魅力的,我和学生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亦师亦友”,在学生生日的时候,我会送上一张自己精心书写祝语的贺卡,在学生生病时,我会在晚上骑自行车送他到医院,我的抽屉里永远备有体温计和日常使用药品,每年我都铁打不动拿出自己的200元钱资助学生,我请过学生上电影院观看教育电影,也送出去大量的自己藏书,每天都在谰珊的灯火下陪学生读书到10点。我不能称自己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班主任,但我愿意把她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一生孜孜以求,无怨无悔。让我们多多去培养拥有自己专业技能的专家权,还有彰显人格魅力的典范权吧,这才是强大的权力,才是我们权力的基础,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它不是由组织制定的,是需要用心去慢慢培养的。
  孟子说: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走圹也。一个真正具备了专家权和典范权的班主任,此时的他就像强力磁场,他具有了强烈的向心力,能把学生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他能用知识、力量和个人魅力向这个集体源源不断传输力量,传输真、善、美,传输世间最美丽的情怀,传输人间最高贵的情感,追求崇高,拒绝平庸就会是这个集体永远的追求,这样的班集体以必将会是一个管理规范有序、,舆论健康向上;充满激励与竞争 ,人人身心和谐发展,处处洋溢自由与民主,学生朝气蓬勃地走向光荣与梦想的优秀集体。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