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案例

作者:薛苗  时间:2009/2/2 19:04:0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057
  很久没静下心来反省自己的教学工作了,决定写一篇教学案例,头脑里出现几年来授课过程中的许多精彩和尴尬之处,悉心整理一番,还是想到了写写两年前教授朱自清先生《春》这课的一些体会,与老师们分享。
  语文作业的布置是愁煞很多老师的一件事,怎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的做语文作业,一直是我在思考的问题。教师布置的作业单调、缺乏新意,学生就不会把完成作业看作是一种乐趣,只会看成是一种负担,对其产生畏惧感。语文老师应该尽量减少重复、机械性地抄写的作业,可适当设计一些趣味性题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苦学为乐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作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上朱自清老先生的《春》前,我按照惯例,要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可是预习作业,要让全班都很好地完成,几乎不可能实现。走在进班级的路上,我突发灵感,想如果我变一种方式布置预习的任务,能不能达到全班都认真预习的目的呢?于是我改变了往常只是布置看课文中生字解释,这种单一模式的预习作业,而让学生根据课文段落内容自己画图,来表现春天美景。语文作业成了美术作业?这一下子激起了学生高度的兴趣,他们纷纷询问作业的要求,甚至不顾课堂纪律,饶有兴趣地谈论起来,看到他们如此高涨的学习热情,我会心地笑了。
  第二天作业收上来了,当天的作业做的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学生对待作业非常认真,都能画出春花图,春草图,春雨图,春风图,有的学生甚至涂上了鲜艳的色彩。在上课前我把画的好的作业放在黑板上展出,让大家欣赏。点评作业时,表扬画得好的,并分析一些欠缺之画,学生体会到了春雨细、绵、闪亮、轻盈特点;感觉到春风微拂,柳条轻轻抚动;如果雨点很大,又不符合春雨的特征。图文相结合讲解,学生兴趣盎然。还没上课即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在上课说到第三段“春草图”时,孩子们针对自己所画图画,能准确地分析“钻”“偷偷”等词的妙用,也能找到本段具有表现力的句子。为了顺应教学,我接着拿起一个女同学画的“春草图”,称赞她画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而且图画里还配以人物,可见是非常认真地在对待作业。可是,此时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一个男同学对我赞赏的这幅作品提出了异议。他说:“小草是有生命的,虽然作者说‘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谜藏’会让人感觉舒服,可是出于保护环境的角度,我们却不应该这么做!薛老师你认为她画的好,这也可是说是鼓励我们大家去在草地上玩耍……”他的发言,让课堂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孩子们都瞪眼看着我,等待着我的回答。我被他有理的解释问住了,确实是这样啊,呼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是我,可是片面理解朱自清先生对春草描述的也是我。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敢于提出异议的男同学,肯定了他思维的严谨,并联系写作时代背景,针对这一个问题给了学生恰当的解释。
  一堂课很快结束了,可我的内心却并不平静,孩子敢于质疑的行为深深触动了我。让我从此不敢懈怠任何一篇课文,同时也不敢小视任何一次语文作业的布置。我在想,如果我没有布置画图的预习作业,孩子们不会先对课文有这么深刻的认识,当然可能也不会有《春》课堂上发生的小事了。以后,我又再教授《秋天》这首诗时,也用了这种方式布置作业,同样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看来,布置作业真的该多花些心思!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