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化写作训练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作者:王学彪整理  时间:2009/3/7 18:01:0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463
  一、训练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审题立意的能力  
  2、掌握审题立意的一般方法   
  二、写作导语  
  (一)、立意的重要作用  
  “意”是文章的“主心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这话说明: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明确的中心,无论材料多么充足,遣词造句多么讲究,都算不上好文章。  
  (二)、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  
  1、熟读理解原材料,这是多角度立意的前提。  
  2、分别列举事件、现象的参与者,参与因素和结果。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非常有利于  
  弄清所给材料中的全部信息。  
  3、运用多角度思维(正向,反向,整体,部分,原因),进行合理地归纳想象,形成若干“立意”意向。  
  4.确定某一点作为写作立意的观点。  
  (三)、注意问题  
  1. 要把好筛选关,淘汰与材料无关的。  
  2. 要选择感受较深的。  
  3. .要选择现实意义大的。  
  三、例题探究  
  材料: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角度,自主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明确:  
  (一)、从游客的角度立意  
  1、要让孩子自己经历一些事情,过多的干预或保护可能避免一时的危险,但是会存在更大潜在的的危险。  
  2、好的动机或愿望不一定换来好的结果。对于部分孩子的爱心捐助,也许会使一大批贫困孩子失去应有的自尊、自强的人格。  
  3、要懂得一定的科学知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要遵循自然规律,这样才不至于好心办坏事。  
  (二)、从海龟的角度立意:  
  1、盲目跟从要不得。  
  2、不是所有的经验都是正确的。海龟派侦察兵出来了解情况,由于人为的干预,获得的是错误的信息,结果遭受了巨大损失。  
  (三)、从老鹰的角度立意:  
  1、 老鹰很机智,善于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时机。  
  2、 它被人赶走,没有达到攫取食物的目的,但并没有放弃目标,而是伺机再度出击。  
  (四)错误立意  
  1、好心的游客,救了一只幼龟,但他(使)成群的乌龟陷入危机之中,可谓得不偿失。所以做事情应当有所放弃。《丢芝麻,捡西瓜》  
  2、作“侦查(察)兵”的幼龟敢出头,敢为他龟先,于是顺利地爬进了大海。因此,我愿作出头鸟,即使被枪打。《愿作出头鸟,即使被枪打》  
  3、材料中那只“侦察兵”小海龟,在游客的帮助下顺利进入大海,最终导致它的同伴命丧黄泉的后果,究其原因,是因为这只海龟缺乏合作意识。  
  4、由幼龟传达错误信息得出“作为一个人,决不能擅离职守,时刻要坚守自己的岗位”的论点。  
  5、一只海龟到达大海,整个海滩就安全了?凡事,自己不去做,怎样才能得出结论?凡事,不尝试又怎么能成功?  
  错误原因:  
  1.脱离材料  随意而为  
  2.朦胧感知  似是而非  
  3.抓一鳞而弃全鱼  
  4.抓现象而弃本质  
  四、达标训练  
  古代有一个人卖马,在市场上一连站了三天,无人问津,此人就去见以识马闻名的伯乐,愿出一天的工钱,请伯乐绕他的马转转看看,走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看。伯乐照他的话做了以后,马价一下子涨了十倍.   
  1、 仔细审察、分析、研究材料,选择角度,试确定几种立意。  
  2、 学生课堂交流展示  
  五、 牛刀小试  
  根据自己确定的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  
  角度一:卖马者正面:  
  1、换个角度,你就是赢家。2、多懂点生意经  3、善动脑,多思考4、智慧改变一切。5、要学会变通。6、善于借助外物创造自己的财富。7、巧用心理。8、面对困境,不可坐以待毙。9、守旧与图新10、用好包装,提升事物的价值11、把握机遇,顺应潮流,与时俱进12、舍小利,求大利。13、酒香也怕巷子深。14、只有新思想新思路,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反面:  
  1、勿耍小聪明,要实事求是。2、竞争需要正当手段。3、诚信不可丢。  
  角度二:买马人1、看事物不能只重外表,不重实质。2、尽信权威,可乎?3、不可盲目崇拜  
  4、徒羡虚荣要不得5、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6、要名人效应,还是要商品的价值?7、谈追求名牌。8、正视广告效应。角度三:伯乐  
  1、金钱与良知2、见利就该忘义吗?3、良心的价值4、金钱是做事的动力吗?5、为一己之利,而害他人之利。6、浅谈“包装”7、形象代言人一定好吗?8、以诚信为本9、叫座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