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语题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作者:湖南衡东欧阳遇实验中学 边少初|  时间:2005/3/4 22:46:53  来源:摘自《语文知识》  人气:1681


    从1995年到2004年,高考直接考查成语运用的有29份试卷,涉及的成语有一百多个。现辑录如下(括号内的不是成语):
    1995年全国卷  无所不为  半斤八两 首当其中   想入非非
    1996年全国卷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1997年全国卷  莘莘学子  不孚众望    趋之若鹜  万人空巷
    1998年全国卷  望其项背  处心积虑    火中职栗  拭目以待
    1999年全国卷  殚精竭虑  美轮美奂    炙手可热  一劳永逸
    2000年春季卷  五花八门  蠢蠢欲动    首当其中  微言大义
    2000年全国卷  汗牛充栋  淋漓尽致    洗心革面  左右逢源
    2001年春季卷  不三不四  不遗余力    斑驳陆离  指手画脚
    2001年全国卷  安步当车  颐指气使    车水马龙  蓬荜生辉
    2002年春季卷  振聋发聩  鸿篇巨制    差强人意  趋之若骛
    2002年全国卷  光怪陆离  雨后春笋    有口皆碑  偃旗息鼓
    2002年北京卷  薪尽火传  未雨绸缪    信手拈来  买椟还珠
    2003年春季卷  反璞归真  涣然冰释    蔚为大观  无可厚非
    2003年全国卷  捉襟见肘  未雨绸缪    自惭形秽  如数家珍
    2003年北京卷  凤毛麟角  同日而语    细大不捐  匪夷所思
  2004年春季卷  卧薪尝胆  情有独钟    炙手可热  幸免于难
    2004全国甲卷  忍无可忍  相得益彰    顺藤摸瓜  差强人意
  2004全国乙卷  纷至沓来  九牛一毛    匪夷所思  事倍功半
    2004全国丙卷  火中取栗  海市蜃楼    雪上加霜  马首是瞻
    2004全国丁卷  相濡以沫  捕风捉影    欲壑难填  不屑一顾
  2004年北京卷  从长计议  一文不名    文不加点  名噪一时
    2004年江苏卷  在劫难逃  玲珑剔透    稍纵即逝  弄巧成拙
    2004年浙江卷  勉为其难  别无长物    (山不转水转)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2004年福建卷  纸醉金迷  不谋而合    豆蔻年华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2004年天津卷  耿耿于怀  每况愈下    不可或缺  (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    
  2004年湖南卷  无出其右  不以为意   世外桃源  不厌其详
    2004年湖北卷  相濡以沫  差强人意    鳞次栉比  桀骜不驯
    2004年辽宁卷  墙倒众人推  春意阑珊    头昏眼花  头角峥嵘
    2004年广东卷  短小精悍  慷慨解囊     弹冠相庆  (磨洋工)
    从上面所辑成语可以看出,高考对成语的考查体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考查的题型有三种
    1。辨析选择近义成语  在十年高考中,只有1996年采用了这种题型。
    2.选取成语使用正确(恰当)的一项前几年几乎都是采用这种题型,共有16份
试卷。
    3.选取成语使用错误(不恰当)的一项这种考查方式基本上出现在近两年,共有
12份试卷。
    二、使用正确和使用错误的成语几乎平分秋色
    在29份试卷中,使用正确的有50次,共48个成语;使用错误的有58次,共53
个成语。
    三、重现成语占有一定比例
    十年高考中重现的成语有“炙手可热、火中取栗、首当其:中、趋之若鹜、匪夷所思、未雨绸缪、差强人意”等。高考中并不回避反复考查同一成语,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它意味着曾经考过的成语有可能在今后的高考中再次出现。
    四、多字成语开始被纳入考查范围从2004年开始,多字成语正式进入考查范围,如浙江卷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福建卷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和辽宁卷的“墙倒众人推”。因此,我们应当把多字成语也纳入复习范围。
    五、成语与其他熟语结合考查
    在2004年高考卷中,重庆卷压根儿未出现成语,全部考的是俗语和歇后语,浙江卷考了“山不转水转”,天津卷考了“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广东卷考了“磨洋工”。
由此看来,经过十年高考,成语的题型和考查角度虽然已经定型,但今后考查的范围一定会扩大,对此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摘自《语文知识》(2005.2)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