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考前热点作文审题训练

作者:不详  时间:2009/6/1 20:30:13  来源:xuwei转发  人气:678
  【写作提示】故人云:文章为时而作。就是说,作文在引经据典的同时,一定要联系现实,反映生活,引入“社会热点”这一活水,文章才会有朝气。
  一、标题作文:(30题)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4、言必信,行必果。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9、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1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16、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1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1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3、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5、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老子)26、敏于行,讷于言(孔子)
  2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2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2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
  3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二、新材料作文
  之一: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可见,孔孟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这无疑是我中华民族长期一贯的传统博爱思想。理应发扬光大!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800以上的文章
  之二:读下面的名言,提炼主题,自拟标题,写一篇800以上的文章。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西汉刘向《说苑•杂言》)
  之三、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提出: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静下心来”“潜下心来。”总书记的谆谆告诫,语重心长,不仅是讲给教师听的,同时也适用于各行各业的人。一“静”,一“潜”,教给我们以为人的涵养和处事的道理,也是对浮躁浅薄、追名逐利的世风的批评。
  读上面的材料,提炼主题,自拟标题,写一篇800以上的文章。
  三、材料+标题作文
  读下面的材料,以“拿话语权是要靠实力的”题,写一篇800以上的文章。
  什么叫话语权,话语权就是说在某个领域有控制力,有影响力,可以决定这个领域的说话的权力。这样的话语权往往同争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地位和权益的话语表达密切相关。
  不过,拿话语权是要靠实力的。比如,微软能够垄断全球IT行业,它就能在IT行业说活算数;中国足球水平拿不出手,因而中国足协在申办2018年或2022年世界杯的问题上就只能默不作声;某些强国仗着自己的实力,肆意对别国颐指气使;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如今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全世界发出声音:“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中国在G20峰会上要加大话语权——中国人要做美元的主,人民币要‘亮剑’”。
  一个行业如此,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四、话题作文
  不知何时,社会常用语已在悄然发生变化。比如,街头的交通警示语已由“行人闯红灯,罚款50元!”变成了“美不美红绿灯下显真伪,帅不帅斑马线上见好坏”;“机动车超速行驶,罚款扣分吊证”变成了“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守规则娘不愁”;环保用语“践踏草坪,公德何在?”变成了“小草依依,足下留情”……
  请以“从常用语的变化看社会文明进步”为话题,写一篇800以上的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