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考试说明

作者:chero_liu|  时间:2005/3/10 12:26:1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59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高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的指导思想是:有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试题应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语文科高考着重考查学生掌握和应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语文科的考试内容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制订的。
  一、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
  1.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
  2.词语(包括成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3.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
  5.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
  6.常见修辞方法及运用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7.标点符号的使用
  8.中外重要作家和作品的基本了解
  9.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了解
  10.常见名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篇目见附录)
  二、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诗词。
  1.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2.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
  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
  3.文章内容的理解(包括翻译、断句等)
  4.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5.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6.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概括
  7.古典诗词内容的理解
  8.古典诗词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三、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文学类作品。
  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
  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4.作品结构的分析,思路的把握
  5.作品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6.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概括
  7.依据作品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
  8.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技巧和形象的鉴赏
  9.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态度的评价
  四、写作
  能根据下列要求进行写作。
  1.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写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3.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标点正确,书写规范
  5.鼓励写思想深刻、材料新颖、有文采、有创意的文章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第Ⅰ卷为机读卷,单项选择题,约占总分的20%;第Ⅱ卷为非机读卷,包括选择题(含单选与多选)、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等,约占总分的80%。
 
  试卷各部分内容的赋分
  1.语文基础知识,约35分
  2.古代诗文阅读,约25分
  3.现代文阅读,约30分
  4.写作,60分
  附录
  背诵与默写篇目
  (一)古文(8篇)
  劝学(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荀子》
  过秦论(节选:从“及至始皇”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
  师说韩愈
  阿房宫赋杜牧
  六国论苏洵
  游褒禅山记(节选:从“其下平旷”到“此余之所得也”)王安石
  石钟山记苏轼
  前赤壁赋苏轼
  (二)诗词曲(25首)
  氓《诗经》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少无世俗韵)陶渊明
  孔雀东南飞(节选:从“鸡鸣外欲曙”到“二情同依依”)汉乐府
  山居秋暝王维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将进酒李白
  旅夜抒怀杜甫
  登高杜甫
  兵车行杜甫
  秋词刘禹锡
  琵琶行白居易
  李凭箜篌引李贺
  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杜牧
  锦瑟李商隐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桂枝香(登临送目)王安石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陆游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窦娥冤(节选:【滚绣球】)关汉卿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