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谁的状元如此耀眼?

作者:郁殷  时间:2009/7/1 3:23:47  来源:yongheng64 转发  人气:281
  6月27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最终还是选择了公布高考状元花落谁家,虽然此前他们表示,他们本来是不想说的,都是媒体逼太紧,没办法,不得不说。他们同时也说了,明年起就不再公布谁是状元了。我觉得这句话挺扯的,就算你不公布,也照样有人爱一决雌雄,把高分段一查,谁分最高,一目了然。
  在很多年前,在我尚不知高考是个什么鸟东西的时候,就有人开始帮我灌输一种“争当第一”的思想。我不知道为什么,但这大概是有原因的,反正他们常拿的例子无外乎是×××一直保持着第一的成绩,最终上了清华北大。至于未来如何,他们也没细说。在每次大考小考完后,总有一张大红纸写下每个人的名字,考第一的一笔一划写在大红纸的最高处,煞是显眼。
  几年后,我省人事了,高考是什么也被我知道了,而且这个知道是依靠着更多人的熏陶,这些人包括老师、同学、亲人等。他们更多把高考视作奔向自由的前夜,高考之后,一切都得烟消云散。故此,“争当第一”的思想又浮出水面。毕竟自由偶尔也是分等级的。
  我忘记了是哪一年开始的,也许没有哪一年开始的,“高考状元”成为了每年六月底的预留版面。在每年六月底,热得不行的时候,“状元们”的先进事迹又开始火上浇油,他们是如何学习的,如何像从海绵中挤出水般挤出时间,如何减压,等等这些都会占据大半的版面。我俯身察看每一位高考状元的名言与故事,似乎每一位都是兴高彩烈地表示自己没咋努力,平时就是这样。这让我感到心寒,这岂不是说大部分寒窗十二载、悬梁刺股的高考生基本都是千年老二。不过说来也是,在这个神奇的国度,教育永远是少数人的,大部分人都是在陪读。
  当状元的脸庞、姓名不再出现第二天的报刊时,他们便神奇地出现在了他们就读学校大门口的横幅上,这一出现最少一年。这些带着状元名字的横幅闪亮亮地出现让更多家长们趋之若鹜,更多的学生目光转向了那些学校。是啊。状元就是活招牌,就是最高指示。有一天,当我打开一本新的《中学教材全解》,第二页便是那些状元们飒爽英姿,似乎每一个状元都用这本书,每一个用了这本书的都会成为状元。又一天,当我走进一家学校附近的餐馆时,菜单赫然显示出“×××状元营养食谱”,想当状元就应该全面向状元学习。再一天,当我游走在街头,散发小广告的随手给了我一张“×××状元补习班”,上面大意写到某状元曾在此补习过,暗喻能当状元是离不开那次补习的,即使那次补习可能不足半小时。
  直到有一天,我翻阅王力老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我恍悟,这状元自古以来,每回仅有一个。多一个乱纲,少一个不行,就是一个。而且当状元衣锦还乡之时,他的家乡也没有挂出横幅说这里是状元×××的故乡,也没有每个人对之趋之若鹜,卖肉的还在卖肉,看戏的依然在看戏,生活终究还是沿着自己的轨道独自前行。大概是我们社会进步太快,光是广东省每年就有六个省级状元。
  更多的时候,读读成功人士的传奇故事才知道他们没几个考过状元,甚至一直都是倒数。他们有过失败的时候,迷茫时在河边徘徊不知该去往何处。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过坚持,青春年少的轻狂、无知,凭借着勇气与坚持,最终换来光荣与梦想。
  可能,在很多年后,那年的状元是何许人也早已随着时间而遗忘,但是,那个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的考生倒或许能够被我记住,至少我会记住他的光辉事迹。
  不朽的到底也还是不朽的。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