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
作者:祥云县普淜初级中学 安正兴 时间:2009/7/11 21:25:52 来源:anzhengxing 原创 人气:2367
语文出版社出版七至九年级的语文教科书对《论语》的内容有两次较为集中地选编,一次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论语》六则;第二次是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5课《论语》十则。其余则散见与语文版七至九年级教材中所编的课文及阅读文章中,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和方法、成才之路,知人、修己之鉴,朋友、养德之师,美德、为人之本,政治、济世之道五个较大的方面,累计出现22则次之多,较为集中地体现孔子的“仁”学思想、德治思想以及教育思想,显示《论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至于七年级下册第21课《论语》六则及九年级上册第25课《论语》十则,教材上的叙述说明较为详尽,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而散见于各年级选编课文及阅读中那些语出《论语》的句子,下面就将他们集中在一起简要地加以说明。
①“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七年级下册 P29 《老舍自传》)
【说明】“志学之年”语出《论语•为政》。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浅释】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求学,三十岁才学有所成,四十岁(才见识多广),而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才懂得自然规律,六十岁才听人言语能明辨是非,七十岁才能(办事)得心应手,(言行)不能越规矩。”
明确:“志学之年”后借指十五岁。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七年级下册 P141 刘禹锡《陋室铭》)
【说明】“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
【原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浅释】孔子想(搬到)九夷去住,有人(劝阻)说:“(那里偏僻)简陋,怎么能居住呢?”孔子说:“(只要)君子(愿意)去住,(那还)存在着什么偏僻简陋呢?”
明确:“何陋之有?”意为有什么简陋呢?
③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八年级下册 P141 《关于妇女解放》)
【说明】此则语出《论语•阳货》。
【浅释】孔子说:“唯独女人和小孩最难服侍奉养,过分地亲近他们就显得无礼,疏远他们就会带来怨言。”
明确:这是鄙视妇女儿童的封建观念。
④“入夜,我在长江边徘徊,大江东去,逝者如斯……”(八年级下册 P125 温书林《南京大屠杀》)
【说明】“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浅释】孔子在河边上(看到东逝的流水,不禁感叹)说:“过去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日夜不停,(一去不返)哪!”
明确:“逝者如斯”意为流逝的时光像流水。
⑤“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九年级上册 P30 鲁迅《孔乙己》)
【说明】“君子固穷”语出《论语•卫灵公》。
【原文】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浅释】(孔子一行)在陈国断绝了粮食,随行的学生(又饿)又病,都爬不起来了。子路心里很恼火地走到孔子面前说:“君子也有受穷(的命运)吗?”孔子说:“君子(不仅受穷,更重要的是还能)安于贫困,而小人一穷就要为非作歹了。”
明确:“君子固穷”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贫困。固,安守。
⑥“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的已经不多了’,直起腰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九年级上册 P33 《孔乙己》)
【说明】“多乎哉?不多也”语出《论语•子罕》。
【原文】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至,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浅释】太宰问子贡说:“孔老先生是圣人吗?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呵?”子贡说:“这本来是上天使他成为圣人,又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说后,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小时候生活贫苦,所以学会了很多鄙贱的技艺,真正的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多啊!”
明确:“多乎哉?不多也”意为“多吗?不多啊!”
【参考文献】
1.王克俭主编《孔子文选》,海南国际出版中心。
2.焦国成主编《圣哲先师——孔子》,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版。
3.李愚编《孔子论人生》,新华出版社,1990年。
4.王俊舫编《中国古代哲学名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