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中华——董卿的主持词

作者:佚名  时间:2009/10/1 21:39:54  来源:yjh 转发  人气:41662

  解说词:
  乡亲们并不知道,除了艰苦,战士们还要面临失去生命的危险。19岁的战士魏小龙,是给水团2006年入伍的战士。在执行一次高原打井的任务时,“井转”的钻头脱落在了50米的井底,已经连续工作10个小时的小龙,执意不愿离开岗位。这个出生在西海固的小伙子,太清楚乡亲们对水的渴盼。整整两天一夜,小龙就这样扶着“探杆”一点点打捞钻头。
  同期声:
  张小龙连长:劳动强度确实太大了,那种气温骤冷骤热,一会大太阳,一会下冰雹。
  解说词:
  钻头成功打捞起来,小龙却累倒在了井架上。在生命的弥留之际,他的双眼一直向着宁夏南部山区的方向,久久不肯闭上,那里有他的父老乡亲,有他还未完成的心愿。
  同期声:
  张连长 :我们拉着他的手,他的眼神,他眼迟迟闭不下
  政委 :他这个心里面始终记住,让这个缺水地区的人们吃上水。
  解说词:
  战友们把小龙的骨灰洒在了他牺牲的地方。从此以后,每当战友们打出一口井,他们都会带着新打出来井水来祭奠小龙。
  两个月以后,王洼村的机井里终于涌出了甜甜的井水,乡亲们掬起水,喝了一口又一口。祖祖辈辈盼望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这天,给水团的战士们带着王洼村打上来的井水,再次来到小龙长眠的地方。(画面:部队敬礼,水缓缓洒向大地。)
  字幕:
  36年来,宁夏军区给水团共有六人牺牲。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献出生命的战士:
  魏小龙  魏露  邹建平  齐国强  李文凯  郝登明
  36年,给水团打出873眼井,解决了上百万乡亲们饮水问题,灌溉10万多亩农田。宁夏给水团被老百姓称为“西部水神”。
  【主持区域】现场访谈:
  撒贝宁:有请给水团技术总工穆真明和四连连长张小龙。
  (两位军人上场,敬礼。)
  撒贝宁:张连长,是什么动力支撑着战士们36年来不畏艰难和牺牲打井不断?
  张小龙:我记得我刚到给水团,去一个村子里打井,有个孩子问我:叔叔,我们课本里说水流声哗哗哗,什么是哗哗哗,我们没听过水流声。后来,水出来,孩子们就蹲在出水的地方,她们终于知道了什么是水流的“哗哗”声。看到孩子们的笑脸,你就不觉得累不觉得苦了。我想我们每个战士都有这样的体会。现在宁夏,还是有些地方很缺水。只要还有老百姓喝着这样的水(——手指浑浊的水瓶),我们就会一如既往地打下去。
  贝宁:穆总工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张有特别意义的地图。
  撒贝宁:我看这地图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代表什么?
  穆真明:这是09年我们的成井图,图中每个红色的井字符号代表一口井。经过三十几年的不懈努力,这片区域里的大部分老乡都能喝上水了。地图上的这些绿色,是十年前我们为宁夏北部区域打出的水,现在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成效了。大屏幕上的画面以前缺水最严重的西海固彭阳县,原来那些地方除了大漠就是荒山,现在已经是郁郁葱葱了。(大屏幕画面:彭阳县现在美丽的画面)。
  第三版块:走向繁荣•和谐发展
  段落主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推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
  22、【主持区域】主持人:
  王小丫:感谢才旦卓玛老师和索朗旺姆的深情演唱。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风景,文化是一条与时俱进的河流。新中国成立以来,继承、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一直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这个信息时代,与时代接轨,与世界接轨,是每一种民族文化都必须面临的问题。
  请大家看大屏幕上这几个字。我想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字符的含义,其实这是彝族文字里的“爱我中华”。彝文能够实现电脑输入,和一位彝族学者有关,是他让彝族文字融入了信息化的时代。有请西南民族大学沙马拉毅教授。
  【主持区域】现场访谈:彝文输入法发明人:西南民族大学沙马拉毅教授。
  王小丫:沙马拉毅教授,您当初怎么会想到开发彝文输入法呢?
  沙马拉毅:那是1982年,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说是藏族专家已经研制出了一套藏文输入法;当时许多媒体都在说:信息时代马上就要到了。作为一个彝族知识分子,我觉得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要热爱,要传承,要创新。所以,在当时我连软件硬件都还分不清的情况下,经过艰苦学习和研究,终于在1984年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套彝文输入法。
  王小丫:听说比尔•盖茨曾向您发出邀请,而您拒绝了?
  沙马拉毅:那是1998年,我在美国参观微软公司时,比尔•盖茨问我:“中国人的名字都是三个字,为什么你的名字是四个字?”我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彝族人名大多是四个字……”盖茨马上就交待他的副总:立即将处理中国人名的程序改为多字式。接着,盖茨又问我:“你能不能来我公司从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开发?”我回绝了。我说:“中国政府很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信息化事业,中国可以完全靠自己开发民族文字软件,不必要在美国来开发中国的少数民族软件。”
  王小丫:20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投入下,我们国家已经有了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实现了电子信息化处理和电子出版。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
  22、【大屏幕】短片《民族文化》
  《短片内容》
  解说词:
  这些声音和画面,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沉醉。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经典,已经成为了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解说词:
  从《刘三姐》到《印象•刘三姐》,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纵深中,古老的壮族歌圩,已成为世界性的民歌盛宴;从传统走到今天,多样性的民族文化,被56个民族演绎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身姿。
  解说词:
  在全世界,《云南映像》在48个国家和地区演出1540多场,上座率100%。美国媒体惊呼:“中国竟有如此精美的、高质量的少数民族文化!”
  解说词:
  还有他们,用多声部复调音乐------侗族大歌,震惊巴黎;
  他们,用蒙古长调,让金色大厅里的维也纳人痴迷沉醉;
  古城丽江 如诗如画 ,让数千万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哀牢山中的哈尼族人,用过去一千年间,雕塑在大山里无与伦比的梯田奇观,让全世界惊叹!
  解说词:
  世界关注着中国,56个民族用各自灿烂的文化,共同塑造着中华文化的美和魅力。我们一起守卫着传统,我们一起创造着未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终将会成为全世界共同的文化记忆。
  23、【主持区域】串场
  白岩松:多彩的民族文化,需要我们守护。但需要守护的却不仅仅是文化,还有我们的国土。中国有22000公里的陆地边境,其中有19000多公里分布在民族地区。生活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和守卫在那里的边防武警官兵,朝夕相处,一起为国家守护着国土,在他们之间,也演绎出许多温暖人心的新世纪军民鱼水情。下面的一个故事,就来自广西凭祥。
  24、【大屏幕】短片《壮、汉姐弟情》
  字幕:广西凭祥卡凤村
  解说词:
  深夜里,一阵激烈的争吵,打破了广西边境上这个壮族小村庄的宁静,匆匆赶来的边防警察覃新宇和他的同事好不容易才把两位争吵的老人安抚下来,可角落里那个一直沉默的人却更牵动了他们的担忧。
  同期声:
  覃新宇:你怎么问她,怎么跟她说话,她一个字都不吐
  解说词:
  坐在角落里的人,是两位老人的女儿——36岁的李美文,她是村里出了名的怪人,23年前因意外事故失去双腿以后,李美文就不再说话,更没有人看到过她的笑容。3个月前24岁的小覃被分配到边防派出所工作,接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口帮扶十户壮族贫困家庭,李美文家就是其中之一。村里其他人都对小覃很热情,唯独李美文冷若冰霜。
  同期声:
  覃新宇:她自己给自己加了一道很高、很厚、很深的一个防卫墙。
  解说词:
  细心的小覃感觉到李美文冷漠的背后,一定埋藏着深深的委屈,他希望自己能为这个饱受伤痛的女人做点儿什么。自此以后,只要工作空余,城里长大的小覃都到李美文家里帮着做家务、干农活。
  同期声:
  覃新宇:我所做的就是想让他知道,我是真心想跟他交流
  解说词:
  因为生活贫困,李美文的父母经常怄气,小覃就决定先要帮助这个家庭走出困境。他发现李美文心灵手巧,但因为行动不便,很难到刺绣厂去接活儿,于是就利用休息时间,跑遍了凭祥所有的刺绣厂,当小覃把第一批绣活儿交到李美文手上时,这个23年缄口不言的女人终于说话了。
  同期声:
  覃新宇:第一次她跟我说话就说两个字:“谢谢”。
  解说词:
  一句简单的“谢谢”,如春风化雨给小覃带来了继续努力的动力。当他了解到因为行动不便,李美文23年来都没出过村子,就特意和同事们向民政部门申请了一辆轮椅。坐上轮椅那一刻,李美文23年来第一次笑了。
  同期声:
  覃新宇:(我)当时心里面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一种激动跟开心/这个就是一个很好的转机。
  解说词:
  从这以后,李美文和小覃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但是一天李美文一句不经意的话,再次让小覃奔忙起来。
  同期声:
  覃新宇:要是我能像小覃你正常走路多好
  解说词:
  小覃知道,重新站起来,是这个壮族姐姐23年来从未停止过的希望。他感觉得到这个希望的重量。工作之余,小覃和同事们开始四处打听安假肢的信息,历经两年的周折,终于联系到一家公益组织愿意免费为李美文安装假肢。
  同期声:
  覃新宇:当时我直接下到李美文家里面/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她
  李美文:我说世界上哪里有没有脚的人还能站起来
  覃新宇:我说我现在很认真的告诉她,我不是逗你玩,也不是忽悠你,而是真真正正的有这么回事,一瞬间她忽然就“哇、哇”大哭。
  解说词:
  那一天,李美文任泪水长流。那是开心、喜悦的泪,是将23年的辛酸、委屈消解、融化的泪;同时,也是感激的泪。她的命运将从此改变。
  字幕:2007年11月   李美文成功安上义肢
  在小覃和同事陪伴下 
  李美文第一次来到离家近在咫尺
  却从未见过的友谊关
  【主持区域】
  白岩松:有请广西边防总队崇左支队凭祥大队隘口派出所警察覃新宇。
  现场:覃新宇敬军礼
  白岩松:小覃,我们听说,你的壮族姐姐李美文两年前嫁到了内蒙古,可是她出嫁的时候,你因为执勤没能送送她,为此遗憾了很久是吗?
  覃新宇:从此再没见过面,非常想念。
  白岩松:你看看那是谁?
  (右台口,李美文身着壮族服装、坐着轮椅上场,到台中间,别人递上拐杖,李美文站起来,姐弟相拥。然后覃新宇扶她坐下,蹲下和她说话)
  白岩松:李美文最近新换了假肢,所以还要适应一段时间。这姐弟相见,算是给小覃第一个惊喜,再给你一个惊喜,我们的编导还特地去到内蒙古李美文的家,拍摄了她现在的生活。咱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画面:李美文一家的幸福生活。女儿一岁了。
  白岩松:为了感谢小覃,李美文还特地为小覃制作了一份礼物。
  李美文:我经常看到电视里军人颁发的勋章,我就自己绣了一个,五角星是我用金色的线的绣的,就代表是军人,中间是个红色的心,是用红色的珠子穿的,也代表我对小覃他们的一份感激。
  (李美文给小覃别上自己做的勋章,小覃敬军礼。)
  白岩松: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在故事里,我们看到李美文的人生奇迹。而以小覃代表的边防警察们,正是创造这个奇迹的人。让我们向所有守卫在边境线上的边防警察致敬。也祝福生活在边境线上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在祖国大家庭里生活得幸福、快乐!感谢小覃和李美文的到来。
  25、【文艺表演】民歌联唱(歌唱家乡主题)
  1、苗岭飞歌         苗族          (男)欢乐颂组合 吴娜
  2、月光下的凤尾竹   傣族          易秒瑛 李昱明
  3、阿里山的姑娘   高山族    麦穗
  4、花儿与少年       回族         男女对唱  马一鸣 师朋
  舞蹈道具:右手扇
  5、新疆好地方  维吾尔族  肉孜阿木提 阿尔法
  26、【主持区域】主持人:
  撒贝宁:乘着歌声的翅膀,我们与各民族的兄弟姐妹们一起感受着欢乐与浪漫。今天,我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改变了模样,经济发展了,每个家庭的日子都变富裕了,但是,有一种情感却始终不变,那就是我们56个民族之间的血脉亲情。而这种亲情,很多时候并不是用豪言壮语来表达的,它早已融入了我们平凡普通的日常生活。在新疆阿勒泰,有一个包含了6个民族、183人的大家庭。这个家庭,却把普通的日子活出了民族团结的深情与大爱。
  27、【大屏幕】:短片《180人大家庭》
  大屏幕短片:
  同期声:
  一,二,茄子(158人照全家福现场)
  解说词:
  这是一个特殊的大家庭在照全家福。令人称奇的是,他们家的人多达183人,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和回族、汉族共6个民族。这么多不同民族的人走到一起成为一家人,都是因为一位70岁的老人阿尼帕。
  (闪光灯一闪,照片)
  同期声:
  小孩可爱地指认照片:奶奶在哪里?在这里。爷爷在这里
  解说词:
  阿尼帕老人年轻时先后收养了不同民族的10个孤儿,他们中最大的19岁,最小才6个月,加上自己的9个亲生儿女,由她和丈夫抚养带大的孩子多达19个。
  这一天,是阿尼帕妈妈70岁生日。她的19个儿女,加上儿媳、女婿和孙子一共160多人特意从新疆的四面八方赶过来给老妈妈祝寿。今年38岁的王淑珍是阿尼帕妈妈收养的回族女儿,20多年前她父母双亡在街头流浪的时候,阿尼帕妈妈好心把她领回了家,从此成为了这个大家庭里的一员。如今的王淑珍留着一头乌黑的长发,但是刚来这个家的时候却是另一番样子。
  同期声:
  王淑珍:整个,一根头发也没有。整个头发从这儿到这儿,这个整个是疮。
  卡丽曼:头巾都粘在这头上,头上,身上有股臭臭的味道
  解说词:
  由于头上长癣,王淑珍一根头发也没有,只能用一块头巾裹住满是脓血的头。这让她感到十分自卑和绝望。阿尼帕妈妈却没有嫌弃她,带着她四处求医问药。经过一年多的清洗和治疗,奇迹出现了。
  同期声:
  王淑珍:桶子里不是有水嘛,我这样子看了,我高兴得跳起来了。我说太好了,太好了,我终于有头发了。我高兴得,我当时就感动得,(哭)我就说了,妈妈,谢谢你。你又给我做了个好事,太谢谢您了。
  解说词:
  王淑珍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能有一头乌黑的头发,阿尼帕妈妈用母爱为她找回了一个正常女孩的自信与尊严。她也用这样的爱对待家里的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感觉到这里是他们共同的家。
  同期声:
  热黑 :我们从来没有分过你是不是亲生的,你是(收养的)我们从来没有分过
  解说词:
  为了给19个孩子做饭,阿尼帕特意买了一口直径1.2米的大铁锅。每顿饭不管吃什么,大家都在这口锅里盛,有干的大家就一起吃干的,如果食物不够了,大家就一起喝粥。今天,阿尼帕的孙子们一起吃饭、睡觉、一起游戏的情景,就如同他们父辈小时候一样,亲密无间。受母亲的影响,孩子们渐渐成长为热情、善良的人。
  同期声:
  阿尼帕:  我希望孩子们路见摔倒的人就去扶一把,有处境困难的人就关心一下,那样我就放心了。
  解说词:
  阿尼帕一家生活的青河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阿尼帕妈妈的大家庭,以其和睦、融洽的气氛赢得了邻居们的交口称赞,以至后来阿尼帕家的大铁锅,被邻居们亲切地称呼为“团结锅”,变成了乡亲们心中的吉祥物,谁家办大事都会来借这口锅。
  同期声:
  哈萨克族牧民赛力克•阿巴伊:我们从60年代开始是邻居,阿尼帕大妈和阿比包叔叔跟我们的父母一样
  汉族邻居田玉英:40年了,争争吵吵从来没有过
  解说词:
  生日宴会开始了,儿女们为老人载歌载舞,小孙子们争着要奶奶签名。
  看着孩子们成家立业,踏踏实实地在新疆各行各业工作着,阿尼帕妈妈备感欣慰。
  同期声:
  全家齐唱:祝你生日快乐……Happy birthday to you……
  【主持区域】
  撒贝宁:看着这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我们很羡慕阿尼帕老妈妈的儿女!
  王小丫:阿尼帕妈妈给予了她的儿女们深深的爱,我们也从这个家庭中理解了爱的宽广与深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融入这个幸福的家。
  有请阿尼帕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6个儿女穿着民族服装扶着阿尼帕妈妈上场)
  撒贝宁:阿尼帕妈妈您好!下面我来介绍一下阿尼帕妈妈和她的6个儿女。
  卡丽玛   阿尼帕女儿  维吾尔族  青河县建设局
  赛力克   阿尼帕女婿  塔塔尔族  青河县供销社退休职工
  王淑珍   阿尼帕养女  回族
  金雪莲   阿尼帕养女  汉族
  托乎提   阿尼帕养子  哈萨克族  牧民
  哈布伊夫 阿尼帕女婿  乌兹别克族
  撒贝宁: 阿尼帕妈妈,请问您是哪个民族的?
  阿尼帕:我父亲是维吾尔族,我妈妈是哈萨克族,我自己既是维吾尔族也是哈萨克族,我生活的地方是哈萨克人的聚居区。
  撒贝宁:我听说,在您家里什么都可以谈,但是有一句话是您不愿听到的?
  阿尼帕:在我家里,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什么民族,都是我的孩子,因此我不愿老是提,谁谁谁是什么民族,谁谁谁又是什么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注意:提前提示其女儿卡丽曼翻译)
  王小丫:看到这位我相信大家都很眼熟,这就是刚刚短片中提到的阿尼帕妈妈收养的回族女儿王淑珍。我看到你的头发很长,已经超过膝盖了,为什么留这么长?
  王淑贞:我的头发是妈妈给治好的,家的温暖也是妈妈给的,因此我一直留着这头长发,一直舍不得剪,让它见证我妈妈无私的爱。
  王小丫:今年是阿尼帕妈妈70岁大寿。她的孩子们特意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老妈妈,请打开来看看。(阿尼帕的六个孩子,打开一幅长卷,长卷上是这个家庭160多人笑脸的特写)
  阿尼帕:这是我一辈子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撒贝宁:从心底里感到幸福,灿烂的笑容才会由衷地绽放。这一份特别的礼物,这一张张真挚的笑脸,就是幸福的证明。
  28、【文艺表演】歌舞:《爱我中华》
  29、【主持区域】主持人:结束语
  王小丫:在今天这个晚会上,我们讲述的这些故事,其实只是沧海一粟。60年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发生了太多这样的故事,我们无法一一讲述。
  撒贝宁:这些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塑造的共同体,56个民族情同手足,休戚与共。团结一心的中华民族,永远具有坚不可摧的凝聚力。
  董  卿:共和国60年,是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60年。我们衷心地祝福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白岩松: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她60年的诞辰,这是一个盛典,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当历史即将为中华民族掀开更加辉煌的篇章,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完成肩负的使命:团结一心,爱我中华。
  请领导人上台与演职人员一起合影。
  放纸花炮。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