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喜爱的六段诗章

作者:不详  时间:2009/10/6 16:25:00  来源:zaozhuang40转发  人气:811
  温总理喜爱的六段诗章
  前不久,《人民日报》刊发了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向与会代表所做报告的脱稿讲话——《同文学艺术家谈心》,其中有一段话温家宝引用了六位中外名人的格言,句句经典,层层递进,境界之高,让人叹为观止。
  其实,温家宝所讲的这一段话,是在复述今年9月初他访问欧洲前接受西方各大媒体访谈时答记者问中的部分内容。当时,英国《泰晤士报》记者问道:“你在晚上睡觉之前最喜欢读什么书?掩卷之后,有哪些问题常使你难以入眠?”温家宝在回答时说:“你实际上是在问我,经常读什么书,思考什么问题,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那么,我引用下面的六段诗章,来回答你的问题。我引用的第一例是左宗棠的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第二例是屈原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第三例是郑板桥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第四例是宋朝张载的座右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第五例是艾青1938年写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第六例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一句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第二天,记者把温家宝所引用的这六段诗章,连同采访内容用两个整版刊登在《泰晤士报》上,而且中国的五段诗句全部用中文,把作者、文章、年代都注释得清清楚楚,还用半块版登了一幅屈原的水墨画像,一时在海外传为佳话。如今,温家宝在应邀向出席全国文代会和作代会的代表做报告时,又再次语重心长地讲到了这六位中外名人的格言,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它们在温家宝心中的位置。如果再认真地反复咀嚼这六段诗章,我们肯定能发现,其含义是很深刻的。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语出左宗棠,是其23岁时为了勉励自己所写,专门贴在新房门口的一副对联。左宗棠是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也是洋务派重要首领,此联体现了左宗棠的人生理想和追求目标,家中贫困却不忘忧国,博览群书而仰慕先贤。这样的精神境界,的确让人钦佩,素有报国之志的温家宝自然深有同感啊。“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语出屈原的《离骚》,其意是“为人民生活的艰难与困苦而叹息流泪”,不仅体现了深沉的忧患意识,而且寓含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古至今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殚精竭智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国总理的温家宝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语出郑板桥的《竹》,其意是“诗人夜不能寐,为民苦担忧”,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强烈的爱民意识。郑板桥是清朝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之一,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常常微服暗访,而以亲民为民著称的温家宝,自然不甘逊色于古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语出宋人张载,其意是“探索天地运行之道去造福全人类,使之能安身立命,传承先人知识与智慧,终达天下太平。”这一座右铭体现了张载的伟大抱负,强国富民,造福人类,这无疑也是温家宝矢志追求的目标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语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写于抗战初期,集中地展现了艾青对土地的一片赤诚和对国家的无限眷恋。全诗感情显得极为真诚,富有感染力,在深深地感动着广大读者的同时,自然也打动了温家宝的心弦。至于康德的那段墓志铭,出自《实践理性批判》的最后一章,可以说是人类思想史上最脍炙人口的一句名言,全面地构筑出康德哲学体系的“十字架”———横轴是自然律,纵轴是道德律,一个是神奇宇宙,一个是个人心迹。一个人无论何时都不要自我膨胀,要时刻注重内在修养,对道德,对大自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要保持足够的敬畏,这与《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里所说的“人家怕你,并不是一种福,人家欺你,并不是一种辱”无疑是异曲同工,当然会在学富五车又放眼全球的温家宝的心里赢得深深的共鸣啊!
  在当今社会里,我们的确已经很难有所感动了,因为我们现在生存的时代太缺乏大气磅礴的价值观念,并且赋予了国人太多的功利和肤浅,使原本善良的心日渐变得干硬、顽固。而温家宝所说的这六段诗章,朴实而深邃,就像警钟一样敲响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头。依笔者的愚见,温家宝引用的这六段诗章,至少体现了以下六种精神,任何一个人在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时,都可以从这六段诗章中得到有益的启迪,以便充实自己的人生。
  一是苦修精神。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经过一番磨练,提升自己的坚定意志力,顽强的抗争力和良好的适应力,甘愿为谋天下百姓之幸福而孜孜以求,埋头学习,刻苦专研,增长见识,充实内涵,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民生意识。我们常说:“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心中时刻感怀天下苍生,关心百姓的生活,牢记百姓的疾苦,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群众利益无小事,真真切切地为群众办实事,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好事。
  三是悲悯情怀。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怀有悲悯之心。所谓悲悯,故名思义,就是悲天悯人,就是同情、可怜、怜惜之情,正如孟子所说的一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要求我们放下架子,以悲悯之心、勤恳之劳,与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少一些官僚作风,少一些纸上谈兵,少一些文山会海,少一些觥筹交错。
  四是报国志向。谢觉哉生前说过这样一句话:“活着,为的是替整体做点事,滴水是有沾润作用,但滴水必加入河海,才能成为波涛。”而这个集体,就是我们常说的祖国,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对待自身荣誉、挫折和困难,把国家利益视为最高利益,把自己的好处、发展的前途看得轻一些,处处以国家为先,事事以国家为重,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富强不遗余力地奉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五是爱国情怀。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因此,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就要不断增强对祖国、民族和人民的深情厚谊,将满腔热血和无限挚爱奉献给自己的伟大祖国。而我们目前的爱国情怀,依笔者之愚见,至少应体现为胸怀祖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努力工作,任劳任怨地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六是敬畏之心。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古人尚且具有敬畏之心,又何况是今人呢?所以,我们无论职位有多高,权势有多大,都不要飞扬跋扈,仗势凌人,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大胆妄为,践踏民意,而要对道德、法律和广大的老百姓,以及对大自然,对文明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经常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严于律己,本分做人,不做有损于国家和人民的任何事情。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于由温总理引用的这六段诗章,所延伸出来的六种精神,无疑应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至宝。拥有了这些至宝,就等于手中掌握了攻克人生难关的尚方宝剑,使自己成为毛泽东在1939年时就要求我们尤其是党员干部做到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因而也就能做好任何的事情,脚踏实地,勤恳为民,精心报国,造福人类了!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爱学习1 于10-07 14:30发表评论: 第1楼
  • 对温总理的这六句话深有感触,我也要时刻记住这六句话,脚踏实地,努力学习,精心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