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有魅力的班主任
作者:王开祥 时间:2009/10/14 22:00:0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542
相信一个班主任如果富有魅力那将是教育风景中一道美丽的彩虹。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旨在探索作为一个班主任为什么要具有魅力?怎样才能拥有魅力?力求在这个古老的话题上,再创新篇。
关 键 词:
班主任 | 魅力
正 文: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传道”当是老师尤其是我们班主任老师首要的任务。如果我们的行为举止不能为自己的学生所接受,那不管你的道理讲得如何透,教育形式多么好,艺术性多么强,这些始终都只能是无源之水,无光之灯。其效果肯定是不尽人意的。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撤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印在学生的眼里,投射到他们的心中。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理解了“身教胜于言教”的真正含义。下面试就如何言传身教来谈谈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具体认识和做法。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是啊,养成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像早晨起来就是要洗脸刷牙整理被褥一样将伴随我们到老。作为班主任,除了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成绩,更应注重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哪个年级,哪个班级,正常的上课时间,都是要安排值日生的。其值日表张贴上墙,分工到人,责任明确。可是,我班不安排值日生。听了这话也许有人担心,没有值日生,教室内外的地谁扫?黑板谁擦?自行车谁排?诸多的事情谁做?其实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每接一个新班级,我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自己的事自己做”。这个要求言简意赅吧?但是,说了容易,做起来可就不太容易了,尤其在开始的时候,在学生的习惯还没有养成之前,连什么是自己,什么是自己的事都弄不明白。例如:教室内外纸屑乱飞,要捡垃圾,要扫地是谁的事情,学生的共同理解是班级的事,是值日生的事。现在班级没有值日生,当然也不是我的事情了。我觉得,此刻的班主任需要的不是说什么,首要的是你必须做个样子给他们看看。
下课了,同学们都成群的聚集在教室走道上玩耍,脚下偏偏有一两片废纸屑在飞舞,此刻你得感谢扔纸屑的同学,因为他为你提供了做榜样的机会。你轻轻地走到纸片处,不声不响地拣起它放到垃圾桶里。
快要上课了,你走进教室,发现有位同学的脚下有几片纸屑非常显眼,你不声不响地拿起扫把,“请让一下”,把它扫进了废纸缕,然后笑着面对全班同学说:“能在如此干净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心里真舒服”。要知道你的一举一动学生可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啊,如此一两次,那教室内外还会有纸屑等你去拣吗?
你走进教室,正准备上课,可发现黑板没擦,此刻,你千万不要发火,更不必说“是要老师值日吗?”之类的话。你当不声不响的拿起黑板擦,认真地擦,并且要擦得比任何一个同学擦得都干净,然后转身面向全班同学:“要是每次上课前老师都能看到如此清爽的黑板,该会多么让人欣喜呀”。如此这般,下次还会有黑板等你擦吗?
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骑着自行车上学的同学,到校之后随便停在了指定的场地,锁上车就跑了,剩下的可全是值日生的事了。那值日生前一个后一个将乱七八糟的自行车一一抬上线。尤其是冬日的早晨,那双小手简直就成了两只红红的大龙虾了。我要求学生按到校先后从左到右依次停放,做到尾部齐整,龙头方向一致。明确要求之后,抽出专门时间来到停放自行车场地,当着同学的面自己亲手排一排,告诉他们,自行车就该这样排。
一段时间下来,我班便没有值日生,又人人都是值日生了。
七年级第一次作文,上本子之前就提出了严格的抄写要求,还在黑板上画出作文小格,从排版到书写,从文字到标点,一丝不苟,工工整整。可交上来的作文仍然有一部同学马马虎虎,字迹了草,有的甚至无法辨认。看着这些作文真的着急呀,怎么办?是面向全班大声点名训斥?还是叫到办公室撕掉重抄呢?细细想来,要纠正字迹问题不是一日之功,小学六年了,习惯了。于是在每节课上,我从不随随便便在黑板上乱写一个字,上课板书一丝不苟,就是大括号也要划得上下对等,标点符号更要力求准确,该逗则“,”,该问则“?”。这样一节课下来自己看着清爽整齐的的板面也觉赏心悦目,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自觉地提高了对自己的书写要求。一段时间下来,我班同学的作业大多工整了,深受各科老师的好评。
学生食堂我想大家都目睹过吧,说是不堪入目可能不为过分。一顿饭想下来,白面精粉做成的馒头扔得遍地,大米饭撒得到处都是,桌面上的剩菜更是比比皆是。面对这场景,真让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看了心痛啊!但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孩子不理解,她们觉得这样做十分平常,有时候甚至当着是一种潇洒的举动。他们没有经历过苦难的生活,不理解“粒米度三关”的含义。面对这种情况,我想光光是把他们集中起来进行一两次的勤俭教育,讲卫生教育怕是不够的,。得让他们亲看看看老师吃什么,老师怎么吃的。大家知道,一般的学校教师食堂和学生食堂是分开来的,就是所谓的大小食堂。一段时间,我坚持跟学生一起在大食堂吃饭,跟学生坐在一起,边吃边聊。聊过去吃树皮草根的苦难岁月;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农民汗水;聊珍惜饭食勤俭节约的生活美德;聊美化环境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跟他们讲老师的读书生活,讲煤油灯熏黑鼻孔的夜读;讲离校80里的步行;讲一周七毛钱的伙食费;讲下了晚自习饥饿难眠的辛酸;讲跟着爷爷上街吃着2分钱一根油条的喜悦……这样有滋有味的吃着,真心真意的聊着。无形中让学生养成了想吃什么买什么,能吃多少卖多少,买来了就要吃干净的好习惯。
我是个近50岁的人了,真的是没有年轻人的那股朝气和激情了。可每年的元旦、国庆节,我都从家中带来音响设备,自己买些水果之类,跟全班同学一起联欢,有时甚至还拉着破锣嗓子叫和上几声,看着围在自己身边欢呼雀跃的孩子,虽然感到身体很累,但是心是快乐的!
我不知道我的所作所为能否称为“榜样”,但我严格要求自己并尽力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把他们引向自觉、文明、好学的境界。因为我懂得:具有人格魅力的班主任,才是合格的班主任。
参考资料:
林崇德《品德发展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
李伯黍《德育发展与德育模式》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高玉祥《个性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张锡生、杨明《现代职业道德与通用能力》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