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及培养班级核心竞争力的感悟
作者:新洲区高中文化补习中心 姚远学 时间:2009/9/19 20:06:39 来源:yaoyuan123 原创 人气:2576
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中最先提出“核心竞争力”一词。“核心竞争力”可表述为:是在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该企业管理理念如果转换成教育行业的班级管理经验规律,那就是班级核心竞争力问题。我们所讨论的班主任工作包含三个层次:我能不能带好这个班;我肯定能带好这个班;我还能带好下个班。分析那些能持续地取得突出带班成效的班主任工作案例,不难发现,班级管理并不是玄而又玄的事,但一定有其科学规律。有实力“还能带好下个班”的,其实他们能够培养一定的班级核心竞争力,使其他同类班难以与之比肩。
培养班级核心竞争力,班主任应该具备战略眼光。一个班级至少事关几十位青年学生的前途、命运,带领他们前进,同行军打仗一样,谁都不希望看到自己带领的团队走向全军覆没。思路决定出路,班主任的战略眼光是班级起步快慢的重要因素(当然师资配备、生源的因素也相当重要)。好的班主任可以使班级稳定进步,甚至是跨越式发展。好的班风学风可以促进班级的“马太效应”,实现良性循环,使好的更好,在好的路上走得更远。
战略目标的达成首先必须解决“人心向背”问题-----即学生愿不愿意跟你走的问题。
不妨先看一看这个小的教育实例---关于安排学生座位问题。实际情况是,不少班主任是宁愿自己辛苦一点,也要亲自操刀,想尽了办法安排座位,但最终效果不理想的居多。某些刻意管理的班级往往适得其反,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班级在管理与去管理、“打击”与“反打击”的斗争中“进步”,欲速而不达。班主任对“管理”的理解应是“管事”和“理人”,而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学生最反感的是班主任把他们分出若干优劣的等次并从座位上反映出来,他们会认为班主任只是为一部分学生好,不是为所有的好。不能平等对待学生是班主任不能统摄学生的思想毛病根源。该实例并不仅仅是座位能否安排的问题,一方面,它是考量班主任对学生公平意识的一个窗口。如果班主任在这样的小问题上还那么跟自己的学生“较真”,其他方面的事情学生们就更加不愿意去想象了;另一方面它反映出班主任的管理气度。成功学有一句话是说,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深度决定高度。大气度大格局。班主任气度直接影响班级建设的学生参与程度。如果一个班主任首先丧失了必胜的信心,总担心班级考不好出不了人才,其负面的影响是深重的----科任老师更容易丧气。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从来不操心计较些微事情,班级管理中彻底摈弃了歧视、讽刺、辱骂、体罚学生的做法,把可能发生的对学生的批评、处理等事件化解于萌芽,减少了学生的心理负荷,可以凝聚人心、振作士气。处事公平、民主取得学生信任,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学生获得动力,这样,学生才可能走近老师,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当班主任的战略意图被学生们领会到,无需很长时间,就可以基本出现师生精诚团结、同舟共济的局面。
培养班级核心竞争力,班主任应该具备战略布局能力。在充分分析所带班级的师资、学生现状后,理论上就应该给学生们提出班级战略意图、奋斗模式、互助方法,动员、整合全班师资力量,进行周密布局,激发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决一死战”的勇气;组建班级梯队,形成一波接一波的冲击前进力量,前仆后继,生生不息,对同类班既有“威胁”,更具带动作用,后者的意义大于前者,任何事件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作用,因为同类班最容易被刺激的,一旦受到被压制的刺激,也会迸发很大的反击力量,无形中促进了全局的工作。能够影响并带动他人的进步,这依然是略布局能力问题。
培养班级核心竞争力,班主任应该具备较高的战略水平。战略水平由班主任综合素质决定。班主任敬业精神、人文素养、业务水平、管理能力对班级发展影响极大。长年积极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老师与勉强从事短期班主任工作的老师其工作思路、方式方法是有一定区别的。后者的班级管理类似“快餐式”文化,期望收获一些短时的成效。前者更喜欢用以前成功的管理模式加以发展和应用,着眼于班级的长远目标,并为来年的工作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重在构建适合个人风格的班级特色。
形成较高战略水平,班主任还应具备以下两个方面基本素质:
独具特色表达力。班级管理不能靠眼神来传达。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教授把“团队”二字拆开来为:口、才、耳、人,指出团队建设就是一个有口才的人对着一群有耳朵的人说话。班主任在生活中可以是木讷的,但是面对学生就应该是非常专业化的---专业人做专业事,是导师,是成功学激励大师。班主任较强的表达力在利于开展系列主题班会,精析班级文明、纪律要求、团队合作、班级发展要旨,有利于布道教育管理理念、统一思想,教化学生,塑造班级灵魂,有助于宣传成功教育案例,用充足的事实使学生信服、引起共鸣,使学生觉得紧跟这样的老师是值得的,班级运作的最极端的事例是,要么柳暗花明,要么万劫不复。这种表达力其实是一种沟通力。只有沟通才能交流,只有交流才能交心,只有交心才能齐心。
独具特色表达力是班主任的魅力所在,是班主任开动宣传机器为迅速培养班级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这种表达力有其时效性,以补校为例,班主任展开的班级教育和管理工作必须对“久经考验”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它要求来自各地的学生从思想上能快速进入现班级人才培养轨道,迅速对班级产生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打造铁打的营盘,是将源兵魂。有准备的班级可以很快地形成独特的、不易被同类班效仿的、使班级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的核心能力。班主任是班级名副其实的领导者,应该有一种培养在学习上“至死不渝”的追随者的能力。青年学生往往是容易被感召和动员的。完成“洗脑”后的班级,其常规管理就进入了一种高度自动化程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在没有老师监控的情况下能长久保持自觉、安静的学习状态,大型考试均能保持数项领先成绩,班级前进的脚步就无可阻挡。
独具特色执行力。班风建设、班级特色不可能一僦而就。班主任运作一个高标准、严要求、高品位的班级,需要班主任强大的行动执行力。腿勤,可以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不敢落后;眼勤,容易发现学生问题,可以防患于未然;耳勤,可以更多地倾听,以利于改进工作;嘴勤,教育可以随时、随地、因人、因事,取得最佳教育效果;脑勤,因计划赶不上变化快,班主任可从容应对,使班级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走不必要的弯路。班级制度建设的目标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不少班主任喜欢细化班级管理制度,开始执行得有声有色,后来在一个又一个地方被打开缺口,再后来是不了了之,所谓严密的刚性的管理制度就此崩溃。有的所谓制度竟成为墙上的一张纸。是爱看热闹还是爱看门道?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中心,不是被管制的对象。笔者一贯的主张是,一定的制度是必须的,但把那种制度放在墙面上不如执行在人心中,学校的教育管理毕竟有别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岗位管理,有别于那些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
执行力的另一方面是时间控制力。时间控制是一切学习进步的根本,是事情变化的先机,是改变习惯的利刃,拿高分是习惯,拿低分是习惯,优秀也是一种习惯。习惯不改变,结果不会变。和谐产生合力,班级建设过程中的反弹、调适、巩固不会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班级有如下表象:全学年无重大违纪,无一例校园安全事故,学生的学习情绪是正精进的,班级在校有良好的声誉,并成为其他班学生的羡慕对象,生心态稳定,没有心理、行为异常学生,学生不屑谈纪律问题--因为不需要、也没有时间违反纪律,免去了班主任批评教育的程序,那些影响学习的违纪现象逐渐绝迹,班级从不为政教处等部门增加批评教育处理学生的工作量,班主任在班级特色形成后其工作外在表现是“无为”的,是所谓无为而治,此种无为,实质是意图无所不为,班级进入大治时代。
综上所述,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班级包含以下特征:团队合作拆不散,久经考试打不垮、天长日久拖不烂、班级特色买不去,不易效仿、难以超越。军队有军魂可以成为铁军,企业有特色可以做强做大,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班级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存在的,因为,卓有成效的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永远的崇高的精神追求。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