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真情感人——《项脊轩志》细节描写借鉴例析
作者:曾圣根 时间:2009/10/18 9:50:1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482
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
(1)肖像细节描写
如《孔乙己》中:“他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
(2)语言细节描写
孔乙己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 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一个穷困落魄却又虚荣性十足的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
(3)动作细节描写
《守财奴》中六十多岁的葛朗台“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形象地勾勒出葛朗台贪婪、爱财如命的性格特征。
(4)心理活动细节描写
《荷花淀》水生嫂一听说水生要参军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生动地写出了水生嫂的复杂心理,:家里的负担、丈夫的安危、不让丈夫担心的坚强。
写好细节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写好细节,认真观察是前提。
(2)细节描写要为主旨服务,力求使细节具有深刻意义。如:孔乙已 “排出九文大钱”,这一细节表现出孔乙己作为底层文人讲面子、好显摆、穷酸迂腐的个性,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的迫害。
(3)细节描写不是越细越好,越多越好。 要抓住最传神的点去描写, 《祝福》里几次写到鲁四老爷“皱一皱眉”,这种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便深刻地暴露出封建绅士厌恶寡妇、维护旧礼教的丑恶。
2007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细雨无声,母爱无言》片段
母亲最信迷信,整天求神向佛,祈平安,求富贵,问前程。而我,自恃多读了几本书,对母亲的迷信活动渐渐反感起来,总觉得那是封建的、落后的东西。于是,我就常与母亲大讲道理,诸如,天上没有玉皇,水里没有龙王,地下更没有阎王。母亲总是默默地听。直到有一次,我碰巧看到母亲在神龛前躬身下拜喃喃自语:“菩萨娘娘,我家孩子不懂事,一再冒犯。您老大人大量,要是有什么不对,就让我一个人承担吧……”我被震住了,母亲为我下了多少个跪,磕了多少个头?我放弃了“改造”母亲的企图。
高考前,梅雨连绵,如烟草疯长,如柳絮乱飞。寝室里许多同学整天喷嚏连天,显然经不起这股流感的扫荡。
母亲托人让我回家。我于紧张的复习中请假,赶回离校几十里的家。母亲一脸的欢喜,指着一碗汤药,说是一位老中医开的偏方,对感冒、提神特别有效。我一饮而尽,却看到碗底有残余的黄泥,忙问是怎么回事,母亲没有发现我的不快,笑着说:“其实这是菩萨赐的仙药,能逢凶化吉,助你高中的。一股怒火从胸中燃起,我“啪”地一声把碗摔在地上,破口大骂:“什么狗屁菩萨、狗屁膏药,全是假的,要怎样说你才肯相信,你是不是要害死我?”母亲的笑容还来不及收回,便僵在脸上。我气急败坏地冲进雨中连夜返校,留下呆若木鸡的母亲和一地的碎碗片。
第二天,父亲来找我:“那可是你妈跪一步爬一步,上九华山为你求来的……”
窗外,雨丝飘飞,倾洒无言。
点评:
这篇文章这所以能把母爱写得这样地震撼人心,除了作者极力用自己与母亲进行对比反衬外,还得益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母爱。母亲以近乎落后的方式爱着我,而我却毫不邻情,甚至恶语相向。母亲私下跪为我向神请罪的语言细节描写,母亲力尽艰辛为我求药,满怀期望让我喝药,我摔碗、骂人之后目瞪口呆的神态细微刻画,真实感人,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