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出高下,突出主题——《五人墓碑记》“对比”手法借鉴例析

作者:江西省永丰中学 曾圣根  时间:2009/10/22 13:20:39  来源:岚山似远 转发  人气:2685
  对比是把两种相互对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关的两面并联列在一起,加以比照的手法,也叫对照。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五人墓碑记》一文成功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五义士牺牲的光荣,写得极为生动有力。第二段把五人的死同富贵之子的死进行对比,突出五人之死的伟大。第五段把五人的表现同缙绅的所作所为对比,突出五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第六段把五人的死同高爵显位抵罪后的丑行对比,突出五人之死的意义重大。最后,作者假设五人保其首领与光荣而死后的影响对比,突出五人荣于身后的显要。这样反复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也强化了文章的主题。
  对比,从内容分,有两体对比、一体两面对比两种。
  两体对比,就是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人物、两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如: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不过是苍蝇。 (鲁迅《战士和苍蝇》)
  一体两面对比,就是把一种事物的相反或相对的两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如:对下司道貌岸然,或是面部无表情,像一张白纸似的……但是他一见到上司,驴脸得立刻缩短,再往瘪裏一缩,马上变成柿饼脸,堆下笑容……(《脸谱》)
  对比手法,在议论文中使用称为对比论证。
  2007年四川卷满分作文:《一步与一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迈出的每一步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重大影响。
  在正确的道路上跨出一步,你的人生会因此而不同。史铁生在二十几岁即遭遇下肢瘫痪,他想到了自杀,可是,经过激烈地思想斗争,最终,他从死亡边缘挣扎出来。如果他不从死亡的边缘跨出一步,他的一生可能要因此改写。司马迁遭受宫刑,这真是奇耻大辱,他也想到了死,可是,他又想到:“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最终,他从屈辱中跨出了一步,
  写了鸿篇巨制《史记》,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
  在错误的道路上迈出一步,你只能品尝苦果。成克杰身为人民公仆不想着兢兢业业地工作,却贪图享受,生活腐化。如果他不在腐化的生活道路上迈出一步,他怎么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马家爵作为一个贫穷人家走出的大学生,不思学业有成,从而孝敬父母,报效国家,却因为一点点小恩怨伺机报复。如果他不在报复的路上迈出一步,他怎么会有伏法抵罪的结局?
  古语云:“一步错,步步错。”不过 一步错真的就步步错吗?“一失足”真的就“千古恨”了吗?“浪子回头金不换”又给我们重新振作的勇气,只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同样,可以成就精彩人生。廉颇身为赵国重臣、一代名将,却为名利与蔺相如相争,不能不说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迈出了一步,可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及时发现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从而成就了“将相和”的美谈。越王勾践失去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也沦为奴隶,在这样的打击面前,再英勇的人也要低下头了吧?可是,勾践却能“卧薪尝胆”,积蓄国力,最终一洗国耻。
  反之,一帆风顺的人如果不慎重自己的脚下,也可能功亏一篑,毁了自己的一生。陈良宇能坐上上海市委书记的位子,他的仕途不可说不顺畅,可是,身为国家高级领导干部不能为人民谋福利,反而以权谋私,最后前功尽弃,落得晚景凄凉。同样下场的还有原北京副市长王宝森,他可能想到为革命工作一辈子了,再不享受可能没机会了,所以在后期的生活上极端腐化,最终因晚节不保而畏罪自杀。
  点评:
  这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之所以能得满分,主要由于对比论证的使用让文章谈锋犀利,论证有力:在开头亮明观点“我们迈出的每一步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重大影响”之后,作者把史铁生、司马迁和成克杰、马加爵对比,突出在人生的道路上迈正确或者错误的一步人生道路成败截然不同。同时,作者又指出,“一步错”不等于“步步错”,只要下决心改正,同样可以成就精彩人生,以廉颇和勾践为证。接着举出陈良宇和王宝森为反证,一帆风顺的人也可能功亏一篑,毁了一生。最后,作者水到渠成总结全文,让我们走好人生每一步成就幸福一生。如果不慎跨错一步,知错能改,同样能赢得一生幸福!文章反复正反对比,论证严密,观点全面,极具说服力,因此能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