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学生作文中的快速构思

作者:佚名  时间:2009/10/22 13:23:11  来源:hfh429 转发  人气:662
  构思就是思考和安排文章的篇章结构。文章构思得好,就能使文章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层次清楚。中学生快速构思的基本要求是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言而有序。构思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要在几分钟时间内快速完成构思任务,就需要掌握和运用快速构思的方法与技巧,下面介绍快速构思的主要方法。
  一、纵横构思法
  纵横构思法是从时间的推移或事物发展的轨迹或从空间地点转移的角度构思全文。这里的“纵”是指时间的推移或者是某一事物发展的轨迹;这里的“横”是空间地点的转移。这是最常用的快速构思方法之一。
  按时间的推移构思文章主要有:过去——现在——将来;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春——夏——秋——冬;从某一时间到另外一时间等。
  按事物的发展轨迹构思文章有:产生——死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
  按地点的转移构思文章主要有;天上——人间——地下;东——南——西——北;从某一地点——另一地点等。
  请看王淑娟写的《今天不补课》一文:
  今天不补课
  “周日、周六不补课!”老夫子一语惊人。当是时,欢呼声,拍手声,大笑声,狂叫声,虽无众妙,聒噪乱耳,然喜悦之情难以表达。
  环顾四周,无不喜形于色。戴眼镜的直起腰,把刚刚由于兴奋过度摔下来的眼镜重新放在鼻梁上;好动的男生,激动地手舞足蹈;更有神速者,已经约好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经过了,至于那三个要素,只要放学铃声一响,就可俱备。
  离放学还有一分多钟,不知已经看了多少次钟表了,怎么就想不通这秒针怎么比蜗牛还要慢。而那些自命为天才的“贤士”们正在以每秒数两个数的速度在倒计时。班内早已是“蛙声一片”了。当家的索性不管,黎明马上到来,曙光将划破这压抑人的黑暗。这是挡也挡不住的,况且谁不想早点回家呢。
  离放学还有半分多钟,微闻有腿作作索索,文具倾侧。再次环顾四周,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整装待发,一幅要飞起来的样子。据我分析,这是为了随时飞奔出教室的“飞前准备”,就像蹲踞式赛跑要撅着屁股一样。不知同胞们何时练得如此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真是自叹不如啊。
  正在这时,一声又甜又脆,激动人心,令人欣喜若狂的放学铃声终于在同学们的焦急等待中打响了。我为之一动,其他人更不用说了,两眼发亮,像一个个饿得久了的人见到食物一样扑向门口。
  假期,我为你狂。
  这篇文章运用纵横构思法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构思任务。全文按照时间顺序把不同时间的学生举止行为神态活灵活显地展现到读者面前。
  二、片断组合法
  文章往往有相关的几个方面构成,把这相关的几个方面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思全文的方法称为“片断组合法”。经过审题立意后,文章的主题即已确定。接下来就要选材和布局。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怎样组织材料呢?同学们可用“片断组合法”。这种构思方法可广泛应用于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中。文章的片断组合主要有横向组合和纵向组合。
  如薜原的《我的家庭》,该文运用片断组合法构思全文,分别由“球迷老爸”“唠叨妈妈”“少林弟子”“乐天派的我”四个小标题分领四个片断。运用这种方法,构思快、层次明、条理清。
  三、线穿珍珠法
  一篇文章主题确定后,就要选择足以表现主题的材料。用一条线把这些表现主题的材料贯穿起来,从而使文章严谨,浑然一体。这种方法称为线穿珍珠法。这里的“线”是指文章的线索,“珍珠”即是选择的足以表现主题的材料。
  运用这种方法,“珍珠”不难找,而“线索”有时不好找。下面介绍四种铺设线索的常见方法。以时间为线索即按时间的先后记叙人物的活动和事件发生的经过,如《我的老师》《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等;以某一事物为线索,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枣核》;以空间为线索,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就是按参观的顺序以空间为线索来组织材料;以情感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中的“我赞美白杨树”等。
  四、引人入胜法
  文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情节的发展与结果,论述的内容与方法全围绕悬念展开,最后悬念解开。这种方法称为引人入胜法。古人说的“文须错综见义,曲折生姿”“文章贵曲折斡旋”,都是说文章结构应波澜起伏,曲折变化,引人入胜。如陈波的《我家的事》一文。本文运用引人入胜法快速构思,文章开头写到本来“一向勤俭节约,不讲究穿着的妈妈”,为何“喜欢穿的时髦了”?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新鲜事?文章一开始就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
  五、水落石出法
  “水落石出”原指水落下去,水中的石头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水落石出法是构思时将文章主旨或中心在文章结尾中才自然显露出来。水落石出法主要运用于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快速构思。
  请看李晓燕的《我发现了美》:
  我发现了美
  微波激起的涟漪渐渐逝去,我迎着黄昏的圆晕的光,踏上了一条并不陌生的漫漫长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看到了孔乙已的悲惨命运,聆听了《呐喊》中撕心裂肺的呼声,目睹了阿Q的自欺欺人,也去了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饱尝了覆盆子的辛酸。乘着船,伴着朦胧的月光和水草的香气去看社戏,看到了闰土辛苦麻木的生活,及宏儿与水生的友谊,还有阿累载着那一面的感动高唱凯歌呼喊出的悲痛,还有巴金拾起野草而低吟的一首刻骨铭心的哀诗,还有臧克家举起颂扬的大旗挥洒出的《有的人》,更有孙逸仙赠予的挽联,还有曾经洒下血泪的刘和珍君与披荆斩棘的“拿来主义”。我被他洒下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细细地品味着,瞻仰他的一生,他细细的教导着影响着我的一生。我被他流露出的美深深地打动了,就像春天的百花争艳,雨后的芭蕉滴翠,荷花的香远益清,透着夏的信息,百草丰茂,茂林修竹,又有清流赋诗,畅叙悠情,秋的黄澄澄,喜盈盈,冬的含着笑的在雪层下的孟加拉玫瑰,带着情味的乡村曙光……但这种美无异于是一种高尚,一种情操,他的一生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秋天的一个晚上,我打开那本《野草》,外面淅淅沥沥地下着雨。忽然窗子被风吹开了,我发现有一位巨人陪伴在我身边。当我向旁边看去的时候,哦!他还是老样子,面黄肌瘦的脸,浓密的胡子,身着长袍,叼着烟斗,倔强的头发,慈爱的眼神,他坐着,他笑着,他躺着,他立着,他擎着……当我合上这本诗集的时候,外面的雨停了;从窗口飘来一股混着土味的香,奇异的是,风也停了……
  我读着巴金的《秋夜》,载着秋雨遗留的芬芳,负着有如天边曙光一样有魄力的,富有震撼的美,迎着黄昏圆晕的光,渐渐地在童话中化为泡影……。
  小作者用紧扣题眼法审题,用水落石出法构思全文。通读全文之后,方明白小作者紧扣“美”字,表达文章的主旨,以歌颂鲁迅先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