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扬鞭

作者:遂溪一中 何 昔  时间:2009/11/1 23:43:0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57
  文学殿堂,是神秘而神圣的,在学生眼里,有种敬而远之的感觉。因之,“闯”文学花园的欲望不强,更不用说“登”文学殿堂的志气了,就连我们不少老师平时教学中自然不自然地在言行上表现出“慎之又慎”的意态。
  殊不知,敢于指导学生尝试文学创作能为语文教学策马扬鞭,高中语文教学尤是。这是由于——
  高中生最具文学创作激情
  众所周知,高中生青春活泼而不乏纯真,对社会对生活有强烈的感知欲望,加上思维的敏捷,甚至敏感,内心对社会对生活有诸多感觉而欲罢不能的种种冲动。亦由于此,融合血气方刚的个性,多有不受拘束,甚至突出的叛逆性。看别人的文章,大胆叫好的同时敢于叫“我亦能”,且有自己的见解,不大愿按别人的创作思路、表现模式,“突破”的创作欲望强,能大胆尝试。很多时候,“第一个食螃蟹”的人往往是高中生,“食蟹族”常常是高中生一群。
  其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倡文学创作不只为看中高中生的“激情”甚至那一种冲动,更在于——
  语文教学目标及学生学习能力所要求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学以致用”是最大目标,写作便是“用”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写得一手好文章,便是语文能力的最好表现。生活中,说你语文水平高不高,就说你“文才”好不好;考试中,文章好不好,就看你“文采”佳不佳;在教学中,教得好不好,就看你“文化”多不多,精不精……说穿了,首先得从“文”——文学上看你的斤两。
  于此看来,生活,考试,教学等等人生活动过程都通过这“文学艺术”桥梁来承衔,人生命运大考——高考中的写作更需要高水平的写作来取胜。高中生的语言能力,说白了是高考作文高分的夺取能力,不在平时通过文学创作来获得,那还有什么最佳途径可寻求?
  毕竟,以创作的冲劲来写文章,低调一些是完成写作任务,这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力争完成的学习,甚至是创新能力的保证。
  如此强证,是否有为考试而进行的写作教学找一个漂亮的理由之嫌?
  要看它是不是,很简单,只要看一看——
  社会培养多样化优良个性人才的总体趋向
  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样化的人才,多一些通才——能写能干,文武兼备。
  具优良个性的人才首先要善于思考,文学创作便能提供广阔的展示空间。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文学,高中生敢于创作,便是大胆地运用了创新的思维。这爱思考、善思考的良好习惯不从刚进入“青年”时养成更待何时?
  其次,善于总结,是一个对生活热爱进而成熟的人的思辩能力的较好体现。文学的创作,便是观察了生活,反思了社会之后得出的理性的思想结晶。认识社会,感悟了生活,区别良莠,辩识真伪,将文学的社会教育性普及化,从而培养了高中生的辩证性智慧,为其即将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心理素质根基。
  更重要的,高中生大胆尝试了文学创作,不仅令自己善思慎笃,更善于用科学的经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如果高中生只是写得好而活得“促狭”,那文学的创作只是一个绣花枕头。而在教学上,真正需求高中生能健康而充实地成长。“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高中生观察生活丰富了,感受社会深刻而理智了,体会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理性——不自卑,不自傲,进而信心百倍,努力了,获得一分的收获都可证明自己向成功一步步迈进。
  这样坚持不懈地进行文学创作的教学指导,甚至教师坚持创作当模范,那就不仅仅是为高中语文教学扬鞭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