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语文教育的人文根本
作者:仲伟祥 张锡润 时间:2009/11/18 21:38:47 来源:流浪客 转发 人气:420
《韩军与新语文教育》这本书,起初我是把它当作一本教育学术著作来读的。然而,不经意间感受到的却是作者对语文教育浓烈的挚爱之情。在“功利之心日炽,为学之心益冷”的现象普遍存在的语文教育界,韩军对中国语文教育现状之忧患,于字里行间迸溢而出。爱之愈深,言辞就愈为激烈。
韩军在全国上过无数的公开课,上得最多、最动人心魄的是三堂课:《登高》、《照片记录中国之痛》、《大堰河,我的保姆》。最感人的时候,常常听课师生共同流泪,首先动情的即是韩军本人。因为三堂课都事关两个字——苦难,而且是下层百姓的苦难。正如韩军自己所言,“我是满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怀、真挚的情感来上三堂课的。每每上完这三堂课之后,我都有虚脱的感觉!”这并非作秀之言,其实通篇书纸随处可见韩军率真性情的流露。
韩军是以一个思想家的姿态站在语文教育前沿的,他不固守语文教育理论的陈规。他是语文教育理论的“叛逆者”,是作为一个批判者走在语文教育的研究道路上的。他认为,“在僵化的语文教育理论指导下,语文教育的确有越来越背离自身本真、背离汉语教育民族化的趋势”。于是,韩军才有了一系列文章,也才有了该书的面世。
该书的脉络分明、框架清晰,读者一目了然。“回首与反省:我的成长之路”,足可以成为孜孜以求做名师的普通青年教师发展之借鉴。“重建与反思:我的教育教学观”,详尽而系统地表述了新语文教育理论的内容,由表及里、由理论到实践,可谓书之精髓。“实践与探索:我的八堂课”,引领读者走过一个语文教育智者和行者的坚实足印。“激励与鞭策:他者的评点”,树各家之言,以求自勉。
有人说,韩军是语文教育界的“思想者”,有人说他代表了语文教育界的自省与反思,他却自谦地说:“我只不过多多少少地充当了一个概括者、张扬者、倡导者的角色,我做了一个及时‘喊一嗓子’的人”。他这一嗓子喊出了被一位河南特级教师称赞为“五四”后首篇语文教育新论的“新语文教育”理论,其“新”并非标新立异、除旧布新,而是“五四”新文化之新。在书中,韩军表示,他主张的新语文教育意欲回归两个传统,一是回归“五四”新文化真实、自由、个性的精神传统,一是回归“五四”前中华民族千年语文教育根本方法的传统。
读着新语文教育的“六大理念”、“百年中国语文教育的十大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现的迷茫和困惑,渐渐于头脑中清晰起来,而这既是作者令人敬佩不已的智慧闪光,也是当下许多一线教师渴求的精神营养。
和全国的语文教师一同构筑一个绚丽的梦,做一个汉语课堂的艺术家,是韩军的梦想。而且,韩军语气坚定地表示:梦想做“家”,但不做“神”,更不做“伪神”,而做真人。韩军向广大的语文教师疾呼,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须坚持三尺讲台的人文追求。艾青曾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相信,唯有关爱学生的心灵成长,以及拥有和韩军一样直面现实的勇气,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有希望,教育才能真正滋养活生生的人。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