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人先正己”是师德的根本

作者:佚名  时间:2006/4/22 7:18:4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607
  虽然做了一名职业教师也快十年了,可每每读到“教师道德”一词,都不免会惊醒端坐,如芒刺在背,不敢有所懈怠。而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更是强烈地震撼着我。我有一个表弟,读小学二年级,之前语文成绩一直很好,但在一次期中考试中却只考了15分,家人自然纷纷责骂,可他就是不哼声,后来叫我做他的思想工作,细问之下,得到的答案令人震惊,“我讨厌语文老师,她把头发染得红红的,象个红毛妖怪,我都不想看她,更不想听她的课”。小小年纪竟说出这么一番话,可见一个教师的形象对学生影响是何其之深。教师的师德建设又是何其重要。
  教师的工作责任心、生活作风、思想道德、言谈举止、精神面貌等因素,都会随时随地影响着学生,影响学生智慧、感情、意志、品质的发展,所以教师的师德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而一切师德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的规范,人们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是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传的良好效果。正如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了更好地为人师表,我们教师应“正人先正己”。
  一、播种爱心,开启心灵。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身为教师必须做到全身心去爱自己的学生,并全身心投入工作,付出爱心是当好老师的关键和前提,我们深深知道,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而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那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放下传统的臭架子,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嘘寒问暖,失败了,给予必要的鼓励而非无理的责骂,成功了则和他们分享,试着用心去了解他们,消除两者之间的隔膜,从而取得学生的信任,慢慢地你会发觉,你爱心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师爱即师魂”,喜欢学生,爱护学生,应当是教师的天职。
  二、言行规范,潜移默化。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是敬业的精神,健康的价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容置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除了父母便是教师了,教师必须处处,时时,事事,言言,行行严格要求自己,因为青少年模仿能力强,如果教师穿着打扮过于奇特,言行上不够严谨等等,势必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毕竟他们年纪尚小,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分辨能力还很差。“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我们的使命,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做到最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教师言谈举止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不出尔反而,教师则要有言必行。这是为人师表的基础,也是教师必需的修养和精神。因此,一个教师只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地受到教育。
  三、诚实守信,无私奉献。
  有的教师在教学上比较马虎,课前不认真备课,上课应付了事,甚至在课堂上传授了一些错误知识,却又不肯面对现实,反而将错就错。遇到学生问到的一些疑难问题,也是不懂装懂,含糊作答,却就是不肯低头,害怕损害了自己的形象和威信。其实我们如果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学生,反而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尊重。同时教师作为春蚕,蜡烛,注定了要我们牺牲,要我们无私付出,但有些教师却把利益带进了课堂,唯利益是重。这样,你如何教育你的学生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
  所以说“正人先正己”是师德的根本。在学生眼里,教师是智慧的化身,道德的典范。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不成熟的群体,他们正处于动态的发展中,有着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给学生予扶危定倾。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愿广大教育工作者都能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从而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让自己的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而燃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