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
作者:邵东职业中专 刘定东 时间:2009/11/19 9:26:2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419
一、搞好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语文书上的阅读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可以称得上篇篇是美文,我们大多教师也把它们当作教学的重中之重,精讲细品,甚至不少教师认为阅读课上完了,自己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而对于每个单元后的作文,很多时候都采用教师讲一下,学生练一下,老师批一下的模式,造成大多数学生写得差不多,不少学生的初中作文比小学作文没多么大进步。学生不想写?不愿写?教师批改也大多应付学校检查。长此下去,作文教学越来越不被重视。其实,每个单元后的作文与课文有着密切的关联,如能把作文教学融入阅读教学中去,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明确写作是一种技能,需指导和练习
不少教师认为,写作就是要真实的记录,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对于写作指导也只是概括地分析一下,批改也只是写几句套话,造成学生写作没有一个具体可依的模式,写起文章来无从下手。
写作文确实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但写文章也有它自身的规律,每篇文章都具有题目、结构、中心意思、材料、语言等,写作文就是这些能力的综合训练,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制定一整套系统的作文教学计划,把作文教学分解开来,进行每一个单项的训练,从易到难,逐步推进,如可以单项训练开头、结尾,练审题、练立意,进行人物外貌、动作、心理的刻画等等。而这样的优美片断往往散见于课文,让学生仿着课文去写,经常这样练习,再进行整篇文章写作就会水到渠成。
虽然“文元定法”却是“有章可循”的,这些练习如何才能有序有效的进行下去,相信把它们编排到我们日常阅读教学中去才是最好的选择。
三、如何利用阅读指导作文写作
教师利用新闻记者教学来指导写作,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更会带来阅读、写作教学的双丰收。
我在日常教学中常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一)每课必练法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作文练习也应如此,因此,我每堂课都要进行一下作文训练,但这样做需要讲究方法,否则会影响到正常教学。我通常的做法是:把练习安排到正式上课前或快下课时,让学生用本课学到的词语串联成一个片断作文,教学当场点评。课下让学生二次练笔,这样做不仅能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创作的兴趣,同时通过自己文章与课文比较,会进一步感受到名家作品的意蕴。
(二)经典品味法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少文章具有相似之处,有的是选材,有的是立意,有的是情感,有的是场景等等。这时,我们如能把这些材料归类一下,让学生用心的去品味,然后去具体仿写一段,往往会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把文中有关捕鸟的一段话:“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一拉,便罩住了“。
与其在故乡中的一段:“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放在一起,让学生支比较,去感受,然后仿写一段,老师这时结合学生作品来进一步的品赏。品析之后,再让学生仿创一段,通过这次教学,学生理解了选好动词的妙用,在以后的写作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去推敲字词。
(三)综合指导法
我在上完一单元或一学期课后,往往会带着学生把这些课整理一下,按照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进行分类、比较,赏析这些名家如何去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编排中间,从中感受到名家在审题、立意、选材等良苦用心,在此基础上来分析自己的习作,进一步去加工文章,通过定期的作文综合指导,使得学生在一系列分类训练之后,能够很好地把这些技法综合起来,独立完成一篇文章写作的任务。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融合,必将会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诚然,作文教学还有很多好的方法,但我认为,立足课本,立足课堂,是当前最明智的选择.
语文作为一种基础性、工具性、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阅读和写作这两大板块。因此,语文教学的研究尤其是探究阅读教学与作文练笔的内在联系,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从而实现“减轻负担,提高质量,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这一终极目标颇具实验价值。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就是指“说话”和写作”。一语中的地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极至。说话”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说话的最高表现形式。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根本途径是阅读教学。然而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为主,一个单元安排一次作文训练,这样间隔时间长,学生练笔次数少,很难体现作文在中考中的核心地位。同时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人为的将课文的阅读评析与指导作文这两个本是血脉相通的孪生弟兄分离开来,形成讲课是讲课,写作是写作的独立局面。这一畸形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陷入被动,并由此而产生明显的负效应。那么怎样才能将阅读教学与作文练笔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相互促进,同步发展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胸中有丘壑”,处处体现阅读教学为作文练笔服务的宗旨,在阅读教学中,将课文的典型结构、成功的写法、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蕴、精彩片段的赏析进行拓展式的知识牵移,从而达到指导学生练笔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由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块内容组成了语文教学,一般的老师对讲读教学感到比较顺当,或者说比较得 心应手,而对作文教学常常难以下手,离开学生的写作实际谈课文的写作特色可以说是轻车熟路,随心所欲, 而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感到困难重重。据我的观察和研究,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本身缺乏写 作的实际经验。我总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好课文的同时,还必须能写一手文章,更高一点要求说,应该能写一 手好文章,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技艺的重要一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会写教学论文,积极探索教学规律 ,研究科学、高效、有序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应当写一些随笔、杂感,也可以写点诗歌、小说或文学评论等, 尤其是要经常地与学生一起,写“下水”作文。因为,教师只有写好文章,才能真正获得写作的感性认识和理 性认识,才能真正懂得文章学,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也才能去准确地指导学生作文。如果教师自己 不写作,不体会作品的技巧,不体会写作的甘苦,不仅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是空洞的,甚至连指导学生写作也 可能是空洞的说教。
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讲读教学 重在“读”,作文教学重在“写”,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就是努力将“读”和“写”有机地结 合起来。要想使写作知识起作用,就得在多写多练中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要想使典范作品起作用,也得在 多写多练中完成由借鉴“转化”为创新的工作。昔人所谓“文入妙来无过熟”、“读十篇不如作一篇”、“多 作自好”等,都是经验之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