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品味“三美”——我教《百合花》
作者:周德明 时间:2009/12/2 17:52:3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443
茹志娟的《百合花》,之所以成为文学百花园地上永不凋谢的奇葩,四十多年来依然散发醉人的芳香,主要因为小说表现了浓郁的人性美、幽美清新的环境美以及令人喜爱的意象美。这“三美”正是这篇作品最具价值的文学底蕴。因此,在教《百合花》时,笔者弃传统教法对句段等的表面分析,而重点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体味作品的“三美”。
一.从细节描写品味人性美
人性,是区别于动物的、为人类所独有得特性。人性美(或人情美)就是人本身或人与人之间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最真最纯的美。
小通讯员,才十九岁,参军才一年,因此还有些“稚气”,在女性面前总表现得很拘谨,在护送“我”到前沿包扎所的路上,他始终一言不发,对“我”一眼不看,“撒开大步”“把我撂下几丈远”,“我快走近时又蹬蹬蹬自个儿跑开”,“我”快他快,“我”慢他慢,但也不让“我”落得太远。“我”故意逗他,坐在他对面时,他“立即张惶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当“我”问他“哪里人”,“结婚没有”时,他更是“脸涨得像个关公”,“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
小通讯员在“我”这个女性面前表现出来的拘谨、憨厚,以及对女性的细致入微的关心(怕吧“我”落得太远,后面和“我”分手时留给“我”两个馒头也表现了这一点),是多么纯真,多么自然,没有半点造作,这就是人本身的人性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人情美。
在借被过程中,他跟新媳妇冲突中表现的执拗、滑稽,以及后来对新媳妇的歉意,同样表现了自然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新媳妇的人性美首先表现在五次自然的笑和两次不自禁的“啊”。当小通讯员带“我”二次登门时,她并没有借机告状发泄。先是“尽咬着嘴唇笑”,之后,当小通讯员衣服被门钩刮破时,她又“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笑意总是挂在她脸上,这些是自然而然、毫不粉饰造作的,表现了她温柔善良的人性美。当看见受伤的通讯员,听到小通讯员舍己救人的事迹时,她先后发出了两次“啊”,这是对阶级兄弟的关心、崇敬,也表现了自然的人性美。而当小通讯员牺牲之后,新媳妇的两个细节动作,更表现了浓郁的人性美、人情美。第一个是她像母亲似的给小通讯员擦拭身体,“细细的、密密的缝着那个破洞”;第二个细节是当不知底细的卫生员准备把盖在小通讯员身上的百合花被子揭去时,脾气温和的新媳妇突然变了样,气汹汹地嚷道“是我的”,并劈手夺过那条她心爱的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在小通讯员的身上。一种纯天然的人性美从沉重、肃穆的氛围中跃然而出。同时也透露出人与人之间的浓浓的人情美。
总之,作品通过细节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人物身上及他们之间的一种浓郁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引导学生品味作品的人性美、人情美,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心灵深处的情感世界,还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这些美的同时,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引起情感上的激动,即培养了美感。
二.抓住环境描写,品味作品中的环境美
《百合花》中,环境描写并不多,只有开头部分一小段雨后秋景和“我”两次对家乡生活的回忆,但这些环境描写都很清新、优美,且意境开阔,令人心驰神往。
先看开头部分雨后秋景描写: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还以为我们是赶集的呢。”
“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的秋庄稼,“清鲜湿润的空气”,置身其中,怎能不心旷神怡、产生“赶集”般悠闲平静的感受呢?那“盲目地轰响着”的冷炮,似乎影响不了人们的情绪,笼罩在作品之上的炮火硝烟,也好像被这雨后景色所驱散。
再看有关“我”家乡生活的两段回忆,第一段侧重自然环境,第二段侧重社会环境,那“绿雾似的竹海”、“盘旋而上”的窄窄的石级山道,温馨惬意的中秋之夜,我们假如闭上眼睛,插上想象的翅膀,一定会心驰神往,从中获得美的感受。
这些环境描写虽然不多,但使一篇取材于战争的小说,几乎化解成和平恬谧的生活图景,作者故意把它放在将一种平和的生活氛围中,不仅能引发出经历了战争年代的人们的美好回忆,而且蕴含其中的对美与善的追求,也让身处和平时代的人们向往。因此,引导学生品味作品的环境美,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深层意义,还可以引起学生对美的事物的热爱和追求,也从中得到美的感受,接受美的陶冶。
三.引导学生品味作品的意象美
很多人都说,《百合花》是一首纯朴的抒情诗。而笔者更觉得小说中的人物和景物都像诗歌中一个个意象,都具有美感。笔者也引导学生去体味,去感受。
首先,小说的人物是美的。小说对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外貌描写并不很多,更没有直接说他们长得怎样、美不美,但在读者印象中,他们不仅内在的心灵是美的,而且外貌长相也是漂亮的,小通讯员坚实的身体、宽厚的肩膀,显得英武而可爱;新媳妇娴静、腼腆,显得温柔而且美丽。
其次,景物也是美的。小通讯员枪筒里插的野菊花,新媳妇那印满百合花的被子,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产生欲摸之而后快的感受——因为他们是美的事物。
美的东西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引导学生去品味这些美的意象,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培养学生美的情操。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品味“三美”,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深刻的思想内容,正确把握人物形象,领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表现人物的作用,还可以给学生丰富的美感,提高学生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使学生在这样一节语文课中,接收了深刻的审美教育。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