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点拨——“奖励让行”一材多用

作者:不详  时间:2009/12/10 22:50:38  来源:jiqingliuyue 转发  人气:392
  技巧点拨——“奖励让行”一材多用
  【素材回放】
  一个小时内,千余辆汽车从斑马线上驶过,却没有一辆车停下来给路人让行。浙江慈溪这种情形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当地一位企业老板的关注,他拿出2000元,奖给了一位在斑马线前让行的“的哥”。不料这一“公益奖”却在当地引发了强烈反响,有网友批评这是公司在作秀,甚至有人质疑获奖者乃内定。(2009年9月17日《青年时报》)
  【一材多用】
  一、以“文明”为话题
  一个小时内,千余辆汽车从斑马线上驶过,竟然没有一辆车停下来给路人让行。这发生在我国浙江慈溪的一个场景,不能不让我们感叹:文明,真的离我们越来越远!
  难怪,在墨尔本,华人踪迹所至,许多公共场所都给华人提供了特殊的“待遇”,如郊区的公共厕所外面都用英文男女标示,里面却只有汉语的提示“请勿随地大小便!”在韩国,许多公寓、写字楼的电梯口烟筒、垃圾箱上都贴着汉语的提示“请勿随地吐痰”;在巴黎、伦敦的许多公众场所都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汉文标示……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作为华夏儿女,我们应该怎样去传承或者发扬我们的文明传统呢?其实,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做文明人,社会就能前进一大步。因为,一份文明就是一份力量,无数文明在一起就会产生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这种力量如破土的小苗,会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萌发。 
  二、以“作秀”为话题
  浙江慈溪发起“给斑马线让行”的倡议,引起一位企业老板的关注,他拿出2000元,奖给了一位在斑马线前让行的“的哥”。不料这一“公益奖”却在当地引发了强烈反响,有网友甚至批评说这是公司在作秀。
  说实在的,我们很少见到企业不是在作秀,可是当一个企业只为尽一份社会责任而“作秀”时,我想,这就值得我思考了。仔细想一想:社会上有几家企业会这样不求回报地为社会公德“作秀”?这样的“作秀”对我们的社会来说不是越多越好吗?
  “公司拿出这笔钱参与这次公益活动,真正目的在于呼吁更多驾驶员加入到文明礼让的行列中。如果我们的行动能够引起大家一点点的注意,让‘礼让斑马线’的观念在更多人的脑海中扎根,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位企业老板如是说。
  对,这位企业老板的行为告诉我们:为了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文明的秩序,为了我们每一个人养成文明的习惯,不为名,不为利,“作秀”又何妨?
  三、以“习惯”为话题
  画面一:当一群羊从公路上慢慢走过,汽车自觉停下来,没有按喇叭,静静地等待它们通过。多么令人动容的一幕!不过,地点不是在中国。
  画面二:一个小时内,千余辆汽车从斑马线上驶过,竟然没有一辆车停下来给路人让行。这又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一幕!这样的情形绝对不会只在中国的浙江慈溪上演。
  我们禁不住想问:中国人的习惯怎么啦?习惯似乎已使他们麻木,已使他们不以为然。不合理的,只要习惯了,也就成为了合理的。
  于是,为了使礼貌让行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浙江慈溪一位企业老板拿出2000元,奖给了一位在斑马线前让行的“的哥”。
  可是,马上有人出来说三道四。这位企业老板只不过是为了让人们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呀。就这样,也不行吗?如果,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能像这位企业老板那样,为使他人养成一种好习惯,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文明的秩序而做出自己的努力,我们的民族何愁不会早日强大呢?
  走近一点说,当我们每一个人把礼貌让行当成习惯,车祸是不是会少一些呢?
  四、以“责任”为话题
  当我们从母体中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责任便注定与我们行影不离。
  于是,浙江慈溪一位企业老板为响应当地文明办“给斑马线让行”的倡议,拿出2000元,奖给了一位在斑马线前让行的“的哥”。这位企业老板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尽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
  因为当前,全国每年都有上千起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固然多种多样,可是根本的一点还不是人们缺乏一种责任感吗?如果汽车司机有着对自己对别人负责的心态,按规章制度办事,哪里还会有这么多人白白丧生呢?
  何止是交通的责任呢?责任无处不在。不经意的捡起一张废纸是保护环境的责任;帮助体弱多病的老人和小孩,是尊老爱幼的责任;替别人解决困难,是助人为乐的责任。
  责任,是社会的地基。没有它,高楼大厦在微风中就会轻易动摇。对自己负责,责任是严格的教官;对别人负责,责任是生命财产安全的保证;对国家负责,那是社会进步的条件。抛弃它,也许你会感到暂时的轻松,却丢失了一生的光彩。
  五、以“尝试”为话题
  慈溪市文明办某科长对‘礼让斑马线’活动进行解释说,这是慈溪市推出的“文明从脚下起步”宣传实践活动之一,希望通过尝试给予礼让司机的“公益奖”这种方式,来推动这次活动,并引起广大群众的重视。
  近年来,不文明行车随处可见,安全隐患时刻存在,车祸也发生不少,交警部门感到十分头疼。让企业参与进来,对过斑马线时的礼让司机进行奖励不失为倡导文明交通的一种大胆尝试。
  无疑,我们对这种尝试应该拍手叫好。因为,我们的每一次事情的成功,都需要有大胆的尝试,不去尝试,怎么会有收获呢?灯泡的发明者爱迪生为了找到一种合适的材料作灯丝,竟不屈不饶地进行了8000多次尝试。通过尝试,爱迪生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让我们勇敢地尝试吧!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将得到增长;在尝试中,我们的能力将得到提升;在尝试中,我们的人性将得到升华。不断的尝试,我们将攀上一个又一个智慧的高峰。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