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题记”,先声夺人
作者:不详 时间:2010/4/30 18:58:19 来源:流浪客转发 人气:1985
题记的类型
题记可以评价人物,可以概述故事情节,也可以描绘文中某一场景等,种类繁多,但常用的不外乎以下几种:
1.阐释题目
即题记紧扣题旨,有的是为了在话题与文章之间架构一道桥梁,打通自己题目与话题的联系,有的是对文章题目内涵作具体的诠释,让读者对其内涵有清楚、准确的把握。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佳作《细品惊诧皆合理》题记:“浩浩青史,浓缩了几多历史的唏嘘;渺渺哲史,又阐述着几多历史的深思。轻掀泛黄的书页,细读一个个神奇的名字,方才领悟:细品惊诧皆合理!”作者这里对题目的阐释,不但在结构上收拢全文,更重要的是让阅卷老师及时准确地把握了题意。
2.揭示主旨。
在题记中,我们可以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短短一两句话,直接把蕴藏于较长篇幅中的主旨揭示出来,醒人耳目,便于读者迅速把握,又可以引人深思。如2006年高考上海春季卷佳作《小楼昨夜听风雨》题记:“听雨声,可以洗耳;听雨声,更可以净心。”作者紧扣题旨,以题记形式抒发了听雨的感受,用笔灵动,显示了作者较高的认识水平,使文章具有一种别致的魅力。
3.交代相关要素
即借助题记交代文章的写作目的、背景,或写作内容等,使读者对文章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或宏观上的把握。如2006年高考湖北卷佳作《三生有幸》的题记:“二十四节气里,回忆流金溢彩,你秀美骨骼,玲珑衣衫。”这个题记起到了交代题材、明确线索的作用。
4.设置悬念
采用题记的形式设置悬念,可以快速吸引读者,诱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2002年高考湖北卷佳作《无悔的选择》的题记:“一个乡村教师的命运为什么如此坎坷?她面对一连串的打击能挺住吗?假如她当初换一种选择,她的命运又将如何?”题记中,作者一连设置了三个悬念,不仅启发着读者思考,而且让读者生发出迫不及待阅读文章的感觉。
5.渲染气氛。
即借助题记或引用名言名句,或运用比喻,或借助古诗词的起“兴”手法,交代缘起,渲染故事的气氛。如 2006年高考天津卷佳作《 愿景》的题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用唐朝崔护的七绝做题记,既增加了文章的韵味,又渲染了自己对爱情、生命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表现出作者一定的文学素养。
题记的写法
题记在写法上有如下几种
1.引用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包括引用诗词名句、格言俗语等,由于它们内涵丰富,言简意赅,脍炙人口,既是思想的精华,也是语言的精华,直接引用,可以增强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刻性,提升文章的可信度,加大说服力。像上文天津卷佳作《 愿景》的题记就是直接引用唐朝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的诗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化用名言警句。
许多时候需要我们择取与题旨有关的名人名言的某一方面,或取其语言形式,或取其精神内涵,为文章服务,从而避免画蛇添足、弄巧成拙之嫌,成为作文一道靓丽的风景。仍如2006年高考天津卷佳作《愿景》中一考生的题记:“愿执等待之手,共赏精彩美景。”显然,这个题记是化用、改写《诗经》名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来的,把观点化抽象为形象,更使文章显得诗意盎然。
3.巧用修辞语言
用词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文句有意蕴的题记,能给文章增添不少文采,成为一大亮点。如2006年高考上海卷佳作《我想握住你的手》,仅“题记”一句便可见语言的功力:“鹏城长街,看不尽人群,大地都是离别泪;志华日月,悟人生真谛,浩气长贯神州天。”作者用对偶、拟人、夸张等修辞,表达了人们对丛飞去世的哀悼之情和对他生前所做公益事业的赞美之情,为全文定下了大气昂然的基调,别具一格。
注意的问题
题记只是使文章出彩的一种方式,主要精彩之处还在于正文,所以或用或不用,一切应从文章的需要出发。运用题记时,根据平时训练或高考出现的问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要牵强。题记要用得贴切,不是作为点缀或摆设,不能让它孤立地存在。题记的情感基调、思想主旨以及风格特色等应当与正文保持一致,是文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否则,“画虎不成反类犬”,就成了文章的败笔。二是不要冗长。写题记,字数一定不要过多,语言要锤炼、精警、练达才行,一般不超过文章的两行。因为作文字数一般在八百字左右,题记过长,既显得冗长,文章又给人头大身小之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